07.09 房價跌回一年前 剛需買房好消息接踵而至

在其它國家,房子是用來住的這大概不需要強調,不可否認房子也會有金融屬性,但是都不會高於其最根本的居住屬性。在中國,近兩年隨著房地產的不斷髮展,房價不斷推高,買房躺著賺錢的事例越來越多,因而想乘房地產的快車大賺一筆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甚至連實體生意都不做了,把錢拿來投資買房賺錢,說得好聽是投資,實際上就是在投機取巧炒房,快進快出賺取高額差價。雖然他們沒有犯罪,但是這種行為是擾亂市場的,是擠壓剛需的切身利益的,無形中也是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是不道德的。他們早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親戚買房創始人蔡照明說,“房子是用來住的”,是新邏輯的起點,要相信這句話的重量,相信這次變化是真的,不是鬧著玩的。這句話會演變成一個個法規條文,把住房者和投資客硬生生地裝到兩個籠子裡,把中國房地產也硬生生地劃分為兩個時代:之前是傻買時代,之後是會買時代。

房價跌回一年前 剛需買房好消息接踵而至

世界上沒有永遠只漲不跌的房價,隨著城市化進入攻堅階段,樓市分化會越發明顯,城市圈會最終形成,將吸附大量人流,人流哪裡來?農村人口城市化已轉化的差不多了,只能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勢必造成這些地方空虛,支撐房價的人口基礎將會被吸乾。此輪人才爭搶潮便足以說明一切。

房地產未來充滿變數,但“房子是用來住的”將成為樓市調控下不變的主題。至於房價,只要堅持調控不松,大多數城市會迴歸到健康合理的水平。事實上樓市最近釋放的三個信號也顯示,房價支撐不住下跌的局面已經形成。剛需買房好消息接踵而至。

新一輪調控來襲,三四線成重災區,偏熱地區房價下跌在即?

雖然很多人依然不改初心,堅持認為房地產大有發展,房價還會繼續漲下去。但是現實已經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就在前天,易居最新報告指出,政策作用已經在樓市火熱的三四線城市大顯神威了,東部很多三四線城市在限購、限售的作用下開始大範圍降溫了,這個不僅僅是成交量上的,還有房價上的,可以說是大快人心;而一二線城市正如所說的,繼續降溫,而且這次的幅度較之前又加大了,可見政策的作用不僅沒有減弱還在加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樓市調控進入深層次領域(三四線城市區縣),對於一些補漲的城市,市場偏熱政策便會有所變動,具有風向標意義。事實上,這也是筆者一直警惕在三四線城市買房投資者需要面對的現實,在經歷了2017年一整年的普漲之後,樓市理應迴歸到平穩階段,政策的制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不排除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城市相繼進入到房地產調控階段,三四線這個甜蜜的陷阱要被刺破了,缺乏人口和產業支撐的三四線樓市迎來下跌還會遠嗎?

相比房價上漲,為何開發商降價卻那麼欲降還羞?不那麼大方呢?總結了一些原因,現在更細化一下。開發商為何不降價,原因總是有很多,說這麼多,您認為哪個是最重要的呢?

1、房價穩定為主,國家從未說讓房價大跌。

我們都知道,國家的調控目標是穩房價,防止房價大起大落,無論是大漲還是大跌,都不是國家希望看到的。於是有人就篤定國家沒有希望房價下跌。認為,允許房價下跌是國家穩定房價的目標,但大跌是不允許的。更沒有說過不允許房價下跌,漲那麼多如果不下跌怎麼可能回穩呢?

2、各地方不讓降房價。

不管開發商願不願意降,他們總喜歡把責任推到地方,他們說不是我們不想降價,而是地方不允許。因為對房地產的依賴性是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

3、仍然幻想調控會放鬆。

這個就不展開了,各地方時不時傳出調控放鬆,這不是空穴來風,這是有放鬆調控的慾望和衝動的。所以,開發商都在希望調控會放鬆。

4、害怕老業主來鬧事。

因為買了房的自然不希望看到房價下跌,開發商總是利用這個甚至導演各種大戲繞論購房者的視聽。這也是阻礙房價下跌原因。

5、房價上漲慣了不習慣房價下跌。

房價上漲慣了,突然下降購房者還真受不了。

6、購房者買漲不買跌。

誰不知道購房者喜歡買漲不買跌?開發商抓住了這個心理,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時機。

7、開發商抱怨地價太貴。

開發商總是說,地價不降,房價如何降?對此,經常說就不解釋了。

8、降價會讓人覺得產品不好。

開發商敢降價,購房者會認為要麼市場不好了,要麼房子品質不行。

戶口和房產分離,買房不再是剛需,房價迴歸理性指日可待

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嗎?不是,但教育是!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想讓你的孩子享受和北京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解決途徑只有買房這一條,因為只有你有了北京的房產才能落戶,才能讓你的孩子入學接受同等教育,否則只能在為外來人口子女特意建設的學校裡接受教育。這就是現實,也是學區房的價格普遍高於其它房產的根本原因。在中國,教育資源的錯配也是推高房價的罪魁禍首之一。

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在貫徹落實發改委“深化城市戶籍改革,全面開放城市落戶,符合條件者即可在所在城市落戶”的政策。這意味著房產和戶籍要徹底分離開了。有業內人士預測這一政策一旦全面實施,就意味著買房不再是很多家庭紮根城市的必要條件,可想而知將會有大量剛性需求的人數出現明顯下降,這對於整個城市的房價是一次巨大的利空。

如今,市場推出多元化住房體系,資金足夠的普通購房者可以購買普通商品房,實力稍差一些的剛需可以選擇共有產權住房,也許市場現在還不能做到全面落實,但是,據相關統計,目前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40.8,這說明房子是不缺的,只是在少數人手裡而已,自“房住不炒”進一步明確之後,在調控的不斷深入下,這些房子也會遲早重新被逼入市場,並激活存量市場,剛需住房需求得以滿足以及租賃市場的日益完善,高房價也就失去了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