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中美貿易爭端中,要關注中國的糧食安全

中國對糧食問題的關注可能堪比芯片的地位和角色。過去幾十年中,由於缺衣少糧,給人民留下了非常難以磨滅的切膚之痛,於是我們判斷生活從貧窮到富餘,從富餘到富有,糧食一直都是一個重要標準。糧食沒有了,人民缺乏了基本的生活來源,哪裡還能奢談國家現代化的問題。


而最近中美貿易戰爭中,關於大豆,高粱的問題再次成為一個特別重要的熱點話題被各種爭論談及。那麼,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到底如何?

中美貿易爭端中,要關注中國的糧食安全

中國的耕地紅線

耕地面積是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經常進行耕鋤的田地。我們熟悉的包括各種農副產品可以使用種植的土地、沿海、沿湖地區已圍墾利用的“海塗”、“湖田”等都可以稱為耕地。

中國有一種說法,就是耕地紅線,用於形容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村耕地減少可能帶來的糧食問題而制定出來的紅線。意味著這根紅線是不能觸碰,一旦實際耕地面積比紅線較低,可能會造成國家糧食問題,這是安全問題,更是一國長治久安的問題。

根據統計,我國耕地面積排世界第3,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排在126位以後,人均耕地僅1.4畝,還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而全國的耕地面積大概在本世紀初期提出18億畝(實際上是18.65億畝)耕地紅線,讓全國人民知道原來我們的耕地大概面積。

但是,最近,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包括人大會議中,提到一個概念:到2020年全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15.46億畝這個數字。

我們說好的18億畝的耕地紅線呢?

實際上,這個18億畝是個保有量的數字,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也就是說,這個18億畝土地是包括了可以耕種,以及存在潛在可以復耕的土地。而根據2016年公佈的數字,中國的土地可耕種面積從18億畝已經提升到20.24億畝。

15.46億畝土地又被稱為真正的耕地,可以稱為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屬於18億畝當中的一部分,即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改變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農田。永久性示範農田即從基本農田中選一批質量等級高、生產能力有保障、土壤無嚴重汙染、適合規模經營和現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示範區,實行永久保護,嚴禁建設佔用。

中美貿易爭端中,要關注中國的糧食安全

中國糧食的安全狀況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糧食狀況,直到當中美貿易戰開打,限制美國的大豆高粱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中國竟然成為這類我們過去引以為傲的糧食品種的世界最大進口商!而我們對美國採取各種措施,作為報復手段回擊回去的時候,那對我們的糧食安全又帶來什麼樣的損害呢?

所以,另外一個問題是,中國的糧食安全嗎?

  • 耕地的問題

耕地的問題是大問題。沒有耕地就是無米之炊,是不可能有任何的糧食安全的保證。那麼,我們現在的20億畝的土地安全,可能遇見什麼問題呢?

  1. 我國的土地鹽鹼化嚴重。中國是鹽鹼地大國,在鹽鹼地面積排前 10 名的國家中位居第三。中國鹽鹼地分佈在西北、東北、華北及濱海地區在內的 17 個省區,鹽鹼荒地和影響耕地的鹽鹼地總面積超過 5億畝,其中只有 2 億多畝經修復可變為潛在耕地。

    關鍵是這種鹽鹼地的形成,一方面是自然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我們大量使用農藥、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現象。根據統計我國 pH 小於 5.5 的平均耕地面積已經從 30 年前 7%上升至 18%,南方 14 省由於土地過度使用,酸性土壤面積比例超過 4成。

    土地汙染具備隱蔽性、累積性與地域性、不可逆轉性與治理週期長四大特徵,土壤汙染危害大,治理難。土地汙染危機中,最為頻發的當屬重金屬的汙染,事例不勝枚舉。如 2013 年,湖南省出產的大米鎘含量嚴重超標;一些地區頻現“癌症村”等問題。

    而一旦發生以上的問題,土壤修復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政府是主要的資金來源。地方財政是主要資金來源, 修復資金達數萬億元。當前我國僅重金屬汙染的耕地就有 2000 萬公頃,即使採取成本最低的植物修復法,每公頃的修復成本也將達到 30 萬元(1 畝地需要 2 萬元),耕地修復所需資金總額將高達 6萬億元,資金缺口非常大。

  2. 20億畝的可耕種土地如今和被佔耕地一直在做著此消彼長的鬥爭。不斷有可以開發的土地被利用,又不斷有新的可復耕的土地被複耕。在這個過程中,可耕地數量一直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這個和各級政府履行耕地的紅線保障是有密切的關係。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往往復耕的土地一般都不是優等、高等地,即便土地恢復耕地,也更多的可能是恢復到中等地,意味著土地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和人為的維護才能保證土地產品的質量。

  3. 優等地被佔領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這個15.46億畝的農田基本土地是不是真的不能被佔領?要知道,15億畝土地的劃分基本上確定中國的具有良好產出的土地面積大小也就15億畝,但更要意識到中國耕地質量的劃分也有一個特點是:往往高等地、優等地土地分佈在河流的下游,也就處於中國的東中部地區。而恰恰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區域就是這些地方。那麼,面對經濟發展的需要,土地利用和保護這些這些土地的被開發的命運,哪個更強勢呢?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和必須正確面對的問題。

    對此,國家嚴肅提出耕地保護不但要保住數量紅線,而且要保住質量紅線。國土部《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中,就針對這個可能性,提出佔補平衡一定要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嚴厲打擊以次充好的問題。

  • 糧食產出的問題

中國一旦出現糧食產出問題,可以想象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巨大影響:價格上漲,糧食存量大幅度減少,生活質量水平為此下降。這是看的見的問題,其實,背後還有大量看不見的問題。

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中國當前糧食或者食品產出的現狀

  • 自2003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12年增產(2016年小幅減產)

  • 我國人均糧食產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

  • 我國人均肉類產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0%

  • 我國人均蔬菜產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33%

  • 我國人均水果產量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15%......

用世界9%的土地養活了13億人口,更重要的是人均產量如此高,說明中國在利用土地,科學耕種和養殖方面的確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我們在糧食方面的短板,一方面,中國自2011年就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家,但同時,也成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尤其是糧食產量、庫存量與進口量三量齊增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難解之謎。據農業部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將達到歷史的最高5.54億噸,但同時,缺口將達到1億噸。中國農業生產遠遠不能滿足中國自己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但絕對不是農業強國,而正在變成一個農業純進口國。

有人說,我們沒有看見過進口的糧食啊,哪裡就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隨便我們舉一些例子:穀物,方便麵、餅乾這些零食,麥片、饅頭、麵包等,很多的穀物原料是進口的。

棉花,很多棉紡織廠的原料,進口棉花紡成棉布,打的牌子或許就是標榜“國貨”的國產牌子,但底層原料是進口的。

各種甜食裡面的糖很多進口。

大豆,進口的大豆直接變成了豆製品,比如豆腐,豆漿,豆奶。

油菜籽,沒看過,可你家裡用的調和油,都有進口油菜籽的原料。

豬肉,作為原料進口的就更多了,火腿腸,午餐肉之類的。

農產品作為進口不單單是製成品,大部分的都是作為原物料、基礎材料進口的。上面說的這些只是在日常生活領域可以直接接觸到的。在工業領域,進口這些農產品再加工成其他的工業產品基礎原料,那個進口的量就更大了。比如進口玉米加工乙醇之類的。

不禁讓人發問:為何曾經的農業大國如今高度依賴國際農產品市場?中國緣何成為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

  • 為什麼中國要進口這麼多農產品

    消費升級推漲進口需求

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水平提高增加了對進口農產品的需求。隨著國內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高品質農產品需求日益上升。因存在對國內環境汙染、食品加工安全的擔憂,與國內農產品相比,進口農產品在品牌、質量、口碑、功效等方面更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

國內農產品結構性短缺

結構性短缺來源於國內農產品生產結構性矛盾的存在以及不同農產品需求量的差異。根據中科院的預測,我國農產品結構性明顯短缺產品的範圍和程度逐漸擴大,除大豆、棉花和食用油外,玉米、糖、奶製品和牛羊肉等都將成為短缺農產品。預計到2020年,我國玉米的需求缺口將達到1700萬噸,巨大的需求缺口導致對國際市場形成了高度依賴。除此之外,我國農產品供應品質失調,存在一般品種多,優質、專用品種少的問題,這也是結構性短缺的表現之一,目前只有通過國際市場進口才能彌補國內短缺品種供給問題。

中美貿易爭端中,要關注中國的糧食安全

國內產品價格缺乏競爭

中國農產品競爭力降低的原因在於“成本太高”。此外,這10年來,中國勞動力發生巨大變化,在討論城鎮化的時候,農村出問題了。這個主要問題就是農業生產效率太低。我們一直強調提高農村的生產力,提高農村生產效率,但是可以看見的是農村越來越難以留住勞動力,能留在土地上繼續耕種的只能是一些老弱病,以及勞動力不突出的孩子以及婦女。青壯勞動力面對城市化過程,紛紛離開土地,從事更高收入的工作。這樣造成的結果是,生產出來同樣重量的農產品,我國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總成本分別比美國高203%、53%、80%;我國大豆種植平均土地成本每畝247.7元,同期美國僅160元左右,且美國糧食種植成本很少;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本土產品的價格反而無法和遠隔重洋進口來的產品在價格上相比高下。

中美貿易爭端中,要關注中國的糧食安全

如此分析, 我們發現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我們這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基本上無法穩定確定自己的農業地位,這種糧食發展狀況,給我們未來國家的發展帶來的不得不說是一種危機,一種非常大的安全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