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換屆要換出一個好支書

換屆要換出一個好支書

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是農民關注的大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特別“選好、用好、管好‘兩委’‘帶頭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而村支書是這支隊伍的“首席代表”,代表的是發展的方向、發展的思維、發展的質量,因此,把群眾最擁護、最信任、最擔當的人選出來就是基層政治大事。

一、群眾擁護的好支書好在哪?

好在他是主心骨,能夠百折不回始終帶領群眾走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這一“主心骨”一頭牽著群眾,一頭牽著組織,發揮著聯繫群眾、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的重要作用,擔負著上級政策宣傳、工作落實、下情上達、凝心聚力的重要使命。所以這根“主心骨”不能缺鈣,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影響群眾的覺悟,群眾覺悟的高低又影響到政策的落地生根。所以“主心骨”勇於接受群眾監督,採納群眾意見,堅持下情上達,同時堅持民主,公平公正,方能跟緊黨的航線。

好在他是領頭羊,能用盡千方百計帶領群眾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作為支部的帶頭人,促進村民發展致富是村支書的重要職責。村支書就要以“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的理念,帶頭髮展村級集體經濟,引導農民因人因地因能開展生產。這就要求村支書“致富”路子廣、謀劃能力強、運作水平高、眼光更長遠,多作重規劃、打基礎、謀長遠的利民事,進而提高百姓收入,增強村集體經濟。

好在他是頂樑柱,克服千難萬險堅定不移地走在決勝小康的道路上。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富裕和諧美麗家國都要基層去落實,而村支書必須義無反顧的承擔這份責任。要打造和諧的村“兩委”班子,培育和諧的群眾團體,堅決防止不和諧因子的破壞,要做到常消毒、勤治病,村支書更要以身作則,做到自身作風正派、辦事公道、不謀私利,真正成為壓不垮的“頂樑柱”,讓廣大群眾真心擁護。

二、群眾期盼的好支書難在哪?

難在選出來。好支書還真不是“敲鑼打鼓”就能蹦出來的,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否則在脫穎而出的道路上很難掃清四大“攔路虎”。

其一是受宗族派系的干擾。宗族觀念在農村群眾中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有的村派別明顯,選舉過程中利用家族勢力拉選票,致使選舉偏向。其二是受不當的經濟利益的干擾。有的村民利用金錢、物質誘使群眾偏向,但他本人卻又不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只是成為換屆選舉的“攪屎棍”。其三是受不正當的人物的干擾。不少村都有著那麼幾個“不務正業”的人,每到換屆就去尋找投資對象,雙方談的攏就去合作競選,往往搞得“烏煙瘴氣”。其四是受不當思想的干擾。不要說不少群眾是逐利而參選的,就連不少立場不堅定的黨員、幹部也是“牆頭草,隨便倒”,缺乏堅定的正確的大局觀念,有極個別的參選人員也思想不純,妄圖渾水摸魚。

難在創業難。制約農村創業的因素很多。“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家都在創業,都在想方設法帶領村民致富,但很大部分村依然是不知“路在何方”。到底難在哪裡?有的村支書說難在群眾不理解不支持。村幹部本來想引進一些好的項目,讓大家都入股分紅,可是不少群眾認為村幹部有“貓膩”,會坑了他們的入股利益,所以不支持。有的村支書說沒有可利用的資源。他們認為農村分田分山到了戶,村集體沒有任何可支配的資源,很難讓好的項目落地,一些項目本來是好的,可是個別群眾死活不支持。有的村支書說“多做多錯,不如不做”。把競選之前的一點銳氣全部“拋諸腦後”了,加上知識水平有限,眼界不寬,方法不多,前瞻後顧,也就創業不成了。

難在帶隊難。村兩委選出來的幹部或多或少都是“團體”和經濟的代表人物,這讓村支書在抓思想、帶退伍上有很大的壓力。一是黨員隊伍難帶。基層黨組織建設在不少村都沒能很好開展,黨員的思想不齊是共性問題,老黨員不管事,新黨員管不了事,而且黨員的准入關很難把好。村組幹部也有個別是與村書記唱對臺戲的。二是優秀黨員的引領作用難發揮。不少黨員存在著得過且過的思想,私利重於公益。不少黨員雖然設了崗定了責,但積極性不高。三是幹群思想教育難開展。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難落實,在工作中認真踐行“兩學一做”要求的少,政治上不明不白的黨員不在少數。不少群眾的錯誤觀點和網絡輿論都會阻礙到黨員隊伍的思想穩定性。

三、讓群眾樹大拇指的好支書幹在哪?

幹在思想的前線,掌握先進思想。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村支書的工作絕對是一門技術活,技術的核心就悟出先進理論的重要性,對於黨章,對於十九大報告,對於當前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必須比別人先學一步,深學一層,多學一點。至少要知道“三會一課”等基本知識,至少要知道“鄉村振興”新戰略,至少要知道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是自己的應盡任務。所以始終銘記發展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切實把支委打造成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隊伍。

幹在創業的前線,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農村也不例外,或許說在鄉村振興戰略面前更為急迫。因此村支書要當好村級資源運作的總經理。不少村級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支書要善於抓住發展集體經濟的好時機,引導村兩委及村民代表對村裡的公益性土地、閒散廢棄地、預留土地、集體資源等逐一進行清理、摸排、確權,釐清歸屬,確保集體資產“回家”。要當好招商引資的聯絡員,主動走出去,儘可能地把項目和資金帶回村裡,同時通過學習推廣可操作、能見效的發展經驗和門路。要當好發展現代農業的推銷員。結合本村實際,以建好新型服務經濟組織、創辦股份制企業、建設、規範農村集市、興辦集體合作組織等方式切實盤活村集體經濟,促使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走上平穩、有續的路子。

幹在落實的前線,發揮引領實效。“國家的政策執行得到不到位,基層最能體現。”一分思路,九分實踐,作為最基層的“領導”,支部書記要敢為天下先,村民不敢幹的,支書要帶頭示範,黨員不敢想的,支書要帶頭突破。只要真心為公,何愁群眾不服,當你抓住老鼠的時候群眾就會聽你的。要能擔當,能成事,始終與上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執行好上級黨委交派的任務,做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要善擔當,善謀實幹,沉下身子、邁開步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抓好自身學習以此引導加強支部的學習與支部建設,培養好後備幹部,切實引領村兩委及支部發揮出戰鬥堡壘的作用。(作者:張俊 江西省宜豐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