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勒夫在10和14年都帶領德國隊取得好成績,18年卻小組出局?

W143H


私以為,三點原因。

一、被重點關注針對

10、14,勒夫的國家隊客觀得說並不是以大熱身份開始大賽之旅的,在沒有重點被針對佈置的情況下勒夫的技術青春流甚至有點賺了風格轉換窗口的便宜,當所有人以為你還是那支強悍的對抗德國時,厄齊爾等人的短傳滲透已經打到你緊繃肌肉的身後。



而18年的俄羅斯,傳控德國已經被所有人知曉,無論強隊弱隊。在整場比賽或某些時段11人蹲守半場的情勢之下,傳控足球不可避免地走進缺乏空間的“瓜式困局”中,瓜式拜仁的最後一年已經做了最好的示例。

二、缺乏戰術多樣性

偏執,永遠是堅持的近義詞。

勒夫這幾年對技術的繼續深入追求和改造,特別是聯合會杯中對手不在最佳狀態的碾壓式奪冠,矇蔽了德國人的眼睛。勒夫忘了這八年偉大征程中,他的傳控足球背後,始終有克洛澤、戈麥斯這樣的高中鋒為他的球隊提供戰略支點和戰術捷徑。

我們不用去花時間描述一個大中鋒在陣地戰中給傳控帶來的生存空間,僅僅只要意識到球隊在陷入無空間後還有一名中鋒可以支持簡單直接的傳中戰術,就是語無倫次的底氣。

勒夫似乎忘記了這些,他放棄了可以支撐最簡單高成功率一對一突破底線傳中的薩內,放棄了仍具備傳統中鋒技能的瓦格納。雖然招入經驗豐富的戈麥斯,但在第二場換上戈麥斯明顯改變局勢的情況下依然將大中鋒在生死戰捂在手中直到最後35分鐘。



在最後兩翼起球時,才發現場上沒有一位諳熟邊路最簡單有效突破的高成功率球員。



我相信德國球迷不斷看著基米希、赫克託、維爾納嘗試邊路傳中是非常尷尬的。

三、運氣不佳

儘管我們對勒夫最後的德國國家隊時光有那麼多的吐槽,但三場小組賽場均兩次擊中門柱,浪費多個近距離絕佳頭球機會的德國,依然展現出了實力。

運氣不佳的背後,是球隊對這種簡單直接、堅毅果敢的傳統德國足球的不熟悉……


羽則專欄


作為德國隊的主教練,勒夫從克林斯曼手中接下這個位置一坐就是12年。在他治下的德國隊在近年來的大賽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4強是最低消費,在上一屆巴西世界盃上,德國隊更是時隔24年再一次捧起大力神杯,勒夫也成為了德國足球的功臣。




不過,也許是極大的功勞和讚譽之後,人本能地對勝利失去了曾有的渴望。在德國參加世界盃之前的幾場熱身賽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狀態並不好,最近的5場熱身賽球隊僅取得3平2負,未嘗勝績。雖然德國隊一向不在意熱身賽的成績,因為他們堅信球隊在正式比賽時肯定能夠找回狀態,就是這樣的盲目自信讓德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另外,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勒夫針對小組賽的三個對手的研究都不透徹,他對於自己的能力和德國球員的能力太過自信,但是他沒有想到,作為衛冕冠軍的德國早已被各種球隊研究透徹,成為了各支球隊的防範對象。盲目的輕敵和不重視也是德國隊慘淡出局的一大因素。

還有一點就是,選人用人的問題。英超新貴薩內的落選一度讓很多人不解,關於維爾納、德拉克斯勒和厄齊爾的使用上,勒夫也備受外界質疑。維爾納與球隊其他人不在一個頻率上,德拉克斯勒難以帶動前場進攻,厄齊爾則成為了德國進攻快不起來的原因。如果勒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做出針對性調整,那麼相信也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扣籃看臺


不要說那麼多了,一定要更換主教練! 勒夫應該辭職啦!你有見過哪個教練長期執教一個隊伍12年嗎?他的思維戰術都已經僵化過時啦!還沿用以前的戰術理論,不會變通,只有換了教練,才有可能變換隊員。一定要勒夫下課!他還好意思坐這個位置?全是過時的老方略。


新穎156242497


從教練層面說,是因為不求新,不求變!妄想用傳控足球踢遍天下!用一套被全世界研究了四年的陣容和踢法!

從球員角度來看,功成名就了就成大爺了,前場缺乏無球跑動,全站在那,怎麼可能撕破防守!

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