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琢磨过来,琢磨过去,还是将头条号名称改为“文化界阎行走”了。

“行走”,犹言入值办事,有清以来,凡不属于专设官职,调充某项职役的都用此称。从传统媒体人转型为自媒体人,行走在这个大千世界,爱的依然是文化。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阎志峰

没错,我是行走阎志峰,笔名、网名燕一行,1970年生,河北唐山人。曾供职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编辑文字,也写一些文字。

在媒体圈混,这些年来也写了一些文字,出了两本小书,如《河北这些年》。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河北这些年

河北这些年/阎志峰编著.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ISBN 978-7-5098-1556-4

本书用编年体的形式,将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河北大地上的重大历史,用每年一个主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清新活泼的文字来反映历史一步一个脚印的收获和进步,如1949年“启帷”,1955年“合作化”,1959年“事与愿违”,1967年“斗私批修”,1976年“唐山大地震”,1979年“交锋”,1984年“承包”,1996年“担当”,2009年“大变样”,围绕每个主题用二三个鲜活的事例来表现,靠着惊人的逻辑整合能力,将一年年的记忆碎片组合成了一条条清晰的历史链条,勾画出一幅丰满的河北当代立体画卷。

还有一本《感动中国邢燕子》。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感动中国邢燕子

感动中国邢燕子/阎志峰编著,——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14年。ISBN 978-988-8039-12-2

邢燕子,一代女杰。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以拯僻困。盖人无贵贱,事无高下,世易时移,唯其热忱报国之心,共度时艰之志,长将以励后人也。

本书从邢燕子的家世写起,一直写到了退休,每一人生阶段都融入了时代背景,无论是1940年代邢燕子出生前后,还是1950年代的回乡务农,到后边的动乱年代、改革年代、新世纪。邢燕子说,原来她自己一直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人!

这些年发表过的文章就比较多了——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党史文苑》2012年第9期

《建国后没有准时召开的全国党代会》(《党史博采》2011年第3期)

《1958年,周恩来为什么提出辞职》(《党史文苑》2011年第9期)

《刘少奇:社论相伴跌宕人生》(《党史博采》2011年第2期)

《彭德怀与〈人民日报〉社论的不解之缘》(《党史博采》2010年第12期)

《从“下乡上山”到“上山下乡”的历史转变》(《党史博采》2010年第9期)

《“一打三反”运动是怎样掀起来的》(《党史纵横》2006年第3期)

《“全国一盘棋”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党史博采》2010年第10期)

《“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前前后后》(《党史博采》2011年第10期)

等等。

2011年,阎行走的两篇文章被《作家文摘》头版头条刊用。这张报纸一年就出100期,居然占了它两期的头版头条,想想也是醉了!这些年,阎行走的一些文章被各大门户网站摘转,看看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发表阎志峰文章的部分期刊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摘转阎志峰文章的部分期刊和报纸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摘编阎志峰文章的作家文摘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摘编阎志峰文章的作家文摘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文章被门户网站转发

这就是我!行走文化界,是兴趣,也是责任

文章被门户网站转发

欢迎关注 文化界阎行走 ,关注后可发私信,愿我们携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