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昨天终于把这部票房大卖的《前任3》看完了。

本来没对前任3抱太大的希望,因为续集一般都拍得很烂,想不到被这部片子触动到了……

片中的孟云和林佳因为小事吵架闹分手,双方都执拗地等待对方先妥协,谁也不肯先低头。双方都以为这段关系不会走到尽头,却在彼此的“沉默”中越走越远,最后过上了没有对方的新生活……

恋人之间最怕的不是没了感情,而是闹矛盾时,为了那点自尊,谁也不愿意先开口……拖着拖着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拖着拖着彼此都遇到其他的对象;拖着拖着,尽管后悔万分,最后只能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还爱着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了。

▶分手第一阶段,男的放纵女的崩塌

“好兄弟就是一起单身。”分手后的孟云和余飞每晚都去蹦迪,周旋在不同的女孩子之间,把伤心放在心底,尽情享受单身的自由自在。

而此时的林佳和丁点却在崩塌的感情世界里走不出来,以泪洗脸,自怨自艾。分手是她们提的,走不出来也是她们。

因为她们不是真的想分手,只是想对方哄哄自己,多花心思在自己身上。大张旗鼓地离开都是试探,都是虚张声势。真正的离开,是没有告别的。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感情最怕,就是拖着

丁点喝醉了,忍不住打电话臭骂余飞。还约余飞在清吧喝了断局。情侣吵架其实很正常,只要给对方台阶下,很容易和好。孟云打趣余飞和丁点是“披着吵架的壳,撒着思念的娇。”

孟云和林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林佳明明给了孟云台阶下,让他把她的东西寄回去,他是寄了,却没有借机和好。

两人一直倔强地僵持着,谁也不肯先让步。一个以为对方不会离开,一个以为对方会挽留,就那样把感情一点一点消耗完。

▶很多承诺最后变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两人还是很穷苦的时候,孟云向林佳许下很多的承诺。每周二看半价电影,在新家养一只狗,一起去看海豚湾……

分手后林佳自己去了海豚湾,追求她的人送了她一只小狗。那些以为有机会实现的承诺最后都成了空话,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旅游我自己去了……小狗有人送我……你没有实现的承诺,总有人会为我实现。

后来孟云终于领悟,为什么自己在为和林佳的未来打拼时,林佳这么不懂事,希望他多陪陪自己,多花心思在自己身上。因为对方觉得相对于触不可及的未来,当下的陪伴更加重要。

▶从此爱的每个人都像你

孟云和林佳“冷战”期间,他们都遇到不错的对象。

王鑫在林佳发烧时带她去看医生,并彻夜守着她;他总是贴心地给林佳准备吃的喝的,怕她饿着;送她去和朋友玩,他担心她,车一直没开走,在那等着;知道她喜欢狗,他就送她一只;知道她没放下孟云,就一直等着她敞开心房……

孟云遇到王梓,她像极了年轻时候的林佳,那种对爱人自信、欣赏、无所畏惧的目光,如同一辙。孟云被她吸引了。

我们都以为一段关系没那么容易断,尤其他们对彼此还有感情。所以当看到孟云亲王梓,林佳亲王鑫的时候,戏院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我们知道,感情拖着拖着,他们都回不去了。

孟云说得没错,现代人谈恋爱不是因为喜欢两人的相处模式,而是害怕寂寞。又或许是知道,自己等不起。

林佳把青春最好的5年给了孟云,她不小了,她不能像王梓那样,给孟云不害怕受伤的支持,所以她选择了对她好,愿意花时间陪伴自己的王鑫。

孟云选择王梓是因为她像林佳,并且他想对她好,弥补对林佳的亏欠。

我们都想不到,曾经深爱的人,最后都要和别人开始新生活。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他们都在等对方放手

丁点说,孟云,你还欠林佳一个正式的告别。

孟云说,我会好好告别的。

他在很多人的广场上,穿上至尊宝的衣服,大声说“林佳,我爱你。”路人像看精神病那样看着他,围着他拍照……保安过来制止他,把他压在地上……他泪流满面,他知道他真的要失去林佳了。

而另一头,吃芒果会起红疹子的林佳。买了两箱芒果,在那不要命地吃,全身起红疹,呼吸困难都不停下来,最后晕倒,被及时赶来的王鑫救起。

这是他们对彼此分手的承诺。非要用这么撕心裂肺地告别来证明爱过。

我只想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他们两人都有错,是彼此的“沉默”把对方推向了别人……

如果孟云在林佳发烧时给她送药;如果孟云承认因为担心林佳,去了KTV;如果孟云早点明白林佳只是希望自己多关心她;哪怕他们主动找对方一次,都不会是如今的结局。

王梓说了一句话,我其实挺触动的。她说,“我总觉得自己像捡了一个大便宜,是林佳把你变成这么好的。”

是呀!林佳用了5年的青春教会孟云如何爱,如何照顾女生,最后陪在他身边的却不是自己。

孟云说,他的出现就是为了陪林佳找到对她好,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她的人。而林佳的出现,就是为了让孟云上一课,让他成长。

只有紫霞真正离开了,至尊宝才能成长为孙悟空。

但是这种成长,真的很痛 。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那么为什么双方都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本身就是难事,更何况文化决定了谁也不愿当坏人。

和他人交流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难事。一项名为“如果学校开设人际关系课堂,你都想学到些什么?”的开放式调查中,得到最多赞同数的答案是“社交恐惧是怎么一回事,不想和大家打成一片是不是也很正常?”,比排名第二的高出近一倍。

对话是双向的,在说话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对方的话怎样理解。日常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环境说什么话都需要灵活处理,在这个度不好把握的时候,大家通常会觉得更委婉的表达方式是不会出错的安全选择。不过经常地,对话双方对“什么情况下该怎么说”的理解有偏差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关于这件事的其中一个方面,台湾媒体《经理人》介绍了一组概念。文章里说,比较直接的文化倾向使用“强化词”表态,比如绝对、完全;不直接的文化会使用“弱化词”来减轻表态时候情感的强度,比如有一点、略微。但在跨文化环境下这样的语言使用区别可能会造成误解。比如在老板说“我建议你再想想”的时候真的以为只是个友善的建议,但老板的真实意思是“赶紧把方案整个换掉,否则就别在这个公司干了”。

前不久,我们也发起了“关于‘委婉说话’这件事,你都经历过哪些困扰?”的调查。结合投票结果和评论区反馈,我们发现“有话不直说”带来的麻烦大体上有这些:

低估了别人的“委婉说话”力

  • 被同学同事(特别是脸上略带犹豫地)说作品“还行”的时候最好改改再交,他们说“太厉害了”的时候,也别预期一定会得到老师和客户的赞许;

  • 同理,和朋友逛街买衣服,他们被你问了才说“挺好看”的时候,也要三思而行;

  • 老板约谈说“你要稍微加点油”,两周之后被告知试用期没过,后来从同事那里知道,被约谈本身就情况不妙了;

  • 找工作听到“回去等通知”,三天之后还没通知的话,就接着投简历吧。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不愿当坏人”带来的麻烦事

  • 收到朋友发来的毛绒玩具图片,一点不喜欢还敷衍说好可爱,生日的时候打开朋友送的礼物,看到了实物版;

  • 遇到“私教课要不要续一下?”类推销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教练水平有点差,却只敢说自己最近手头紧,被告知“那可以先续两节嘛”,聊天再次陷入死局;

  • 会议室开会被同事问“介意我抽烟吗”之类问题,心里介意却脱口而出“还好”,对方不仅心安理得地觉得“还好”=“不介意”,而且觉得你“以后每次也都不介意”。

捅破窗户纸?谁都不喜欢,算了吧

  • 分手也想着不要伤害到别人,绕来绕去,最后实在摒不住的时候,已经到了没法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阶段;

  • 实习生交过来的文案总是顿号逗号弄错,想着也不是大问题每次看的时候顺手改掉吧,一改就是几个月;

  • 觉得大雨天出门聚会不值得,又不忍破坏大家提前几天订好餐厅的兴致,一边说“今天天气不太好呢”一遍盼着能有其他人挺身而出说“咱们先别聚了吧”;

  • 每次聊天话题说差不多的时候都发表情包,经常来回两三轮,收藏里能够应付这种尴尬环节的表情经常不够用。

“有话不直说”到底会带来多少麻烦?我还爱你但我们已经没可能

关于这类人际关系问题,大家确实有很多困惑。一方面,精准地传达意见并理解别人要说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人人都不想唱黑脸的文化环境依然存在。比如前面提到的抽烟那件事,评论区有读者表示,感觉这种问题基本就跟“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一样,语境决定了你要是说“不”就会很突兀,甚至“架不住对方问的时候火都打着了”。

对本来就不爱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人来说,事情变得难上加难了。

对于比较熟的人,如果你已经知道 ta 的说话习惯,可以根据情况对自己听到的说法做个脑内换算,而对于不太熟的人,沟通的时候就需要尽量确认双方已经明白了各自的想法。自己表达的时候也是,假如面对推销确实不想买,就干脆坚定一些拒绝,不要浪费自己和导购的时间。除此之外,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最需要清楚的是,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一方才是那个“坏人”,“说不”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些科学的分析也分析不出一些突然的意外,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珍惜眼前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争吵就轻易放手;不要因为一点执拗、一点自尊,就不肯主动和好。有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