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用谷歌“知识图谱”解析马化腾的公开信,我得到了令人尴尬的3个结论

昨天,有人问我什么是“知识图谱”。我最近刚好阅读了一本写谷歌的新书《未来之镜》,其中深入浅出地介绍过这个概念和方法。谷歌借此来实现搜索的智能化,但其也是一种非常简单有穿透力的思考方式,人人可用,随处可用,谁用谁受益。

用谷歌“知识图谱”解析马化腾的公开信,我得到了令人尴尬的3个结论

那我该怎么介绍这个由谷歌的技术极客们使用的方法呢?找个身边的例子吧。

昨天看到马化腾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写给全球开发者合作伙伴的。内容不堪入目,让人大惑不解。全文可以查看这个链接:http://tech.qq.com/a/20171030/009650.htm

我就以这封信为例来演示一下“知识图谱”的用法,不过你要有心理准备,分析的结论可能让人十分尴尬。或许这也正是“知识图谱”价值的体现吧。

知识图谱肯定不是鸡汤届流行的所谓“思维导图”,知识图谱的建立是一种事前行为和日常行为,就像滚雪球一样,平时就要持续做。而不是思维导图这种见招拆招的应急行为,看着像是很高端,其实拆一辈子都是驴拉磨,越拉越蠢。

所以我现在不是去总结提炼这封公开信的知识点,而是先跳出来画腾讯的知识图谱——将腾讯与其他事物之间“不可见的联系展示出来”。有了这个知识图谱,再去比对公开信,由此让知识图谱帮助我们分析公开信。

为了文章能尽快发布,我就用列举的方式来代替网状图了。列举的先后顺序大致代表关联的紧密程度。列举的理由当然来自我的人肉算法啦,所谓的机器学习生成知识图谱,不也是模仿人肉吗?只不过人的计算速度和计算量无法跟机器比而已。

腾讯的知识图谱:

微信——核心产品、生命线,微信、朋友圈相册及支付功能等

QQ——核心产品

王者荣耀等游戏——主要收入来源

马化腾——腾讯创始人及CEO

Facebook——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美国版的腾讯

今日头条——信息流和社交领域的后起之秀

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相互认为对方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京东——阿里的竞争对手,腾讯是其第一大股东

微博——阿里巴巴投资的短资讯社交媒体,中国的twitter

美团——国内最大的外卖网站,腾讯是主要股东

摩拜——腾讯投资的共享单车公司

亚马逊——世界最大的电商及云计算公司

谷歌——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及人工智能公司

……

腾讯微博

腾讯搜搜

腾讯拍拍

小程序

QQ空间

滴滴

360

网易

南非报业集团

中国移动

咪蒙

微商

刘炽平

熊明华

刘胜义

孟昭莉

腾讯研究院

达摩院

……

这个知识图谱可以无限关联下去,只要有任何理由建立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放进图谱。我只是一介肉身,寻找关联关系的能力肯定比不上谷歌那样的机器狗,只能有限列举,剩下的无穷项用省略号替代。

记住,这个知识图谱里的关联事物可以无限。理论上说,关联事物越多,知识图谱越有价值。

对于关联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芒格这样说:

对于需要高级思维的活动,你这种头脑不清对于旁人而言就变成了一种风险。你必须辨认出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你必须意识到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的那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他说:“生活无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联系。”所以你必须拥有各种模型,你必须弄清楚各种模型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效应。

用谷歌“知识图谱”解析马化腾的公开信,我得到了令人尴尬的3个结论

有了腾讯的知识图谱,我们再回到马化腾的公开信上来,他讲了7个关键词,怎么理解每个关键词呢?对,有了知识图谱,就不用胡思乱想了,我们就把这7个关键词分别拿到上面的知识图谱里比对一下:

1、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开始由表及里地融入各行各业的全流程,线上线下开始打通成为一体。——对应知识图谱里的微信支付、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微信是生命线,腾讯干什么都需要微信

2、云化分享:云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在工业时代。作为重要的数字创新模式,“云化”程度体现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深度。

——跟知识图谱里的亚马逊表面相关,其实无关,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3、智慧连接:连接,是所有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在不同的场景中,连接匹配着不同的智慧解决方案,它依赖生态合作才能实现。

——对应知识图谱里的微信支付、小程序和京东、阿里。

4、全用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变成“全用户”平台,它像水电设施一样,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基本需求。

——对应知识图谱里的微信、微信小程序,想让微信干更多的事情。

5、大内容:无论是消息、短视频等数字资讯产品,还是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音乐等数字文化产品,海量数字内容的生成与分发正在促成“大内容”战略。

——对应知识图谱里的QQ和微信,做尽可能多的内容产品来变现流量。

6、新科技: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今天都在强调自己的科技属性。这不仅仅是口号,因为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将可能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

——勉强对应知识图谱里的腾讯研究院,听起来比阿里的达摩院力度小多了。

7、宽平台

:如果说“窄平台”遵从零和博弈,那么“宽平台”会坚持共生共赢。在“数字生态共同体”中,大家的命运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倡导共生共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尽管现状并不理想,我们仍然期望一步步往这个方向走。

——对应知识图谱里的京东、阿里和摩拜,对京东将更包容,但不可能让用户在微信里打开淘宝的链接,也不愿意让用户使用微信打开摩拜竞争对手OFO的单车。

用谷歌“知识图谱”解析马化腾的公开信,我得到了令人尴尬的3个结论

现在,马化腾的公开信在腾讯的知识图谱里跑了一遍,你会发现已经不再需要挖空心思地去猜测他在说什么了,结论很明显:

1、要么马化腾对未来一头雾水,要么这封信压根就是腾讯研究院的实习生头天赶着写出来的。我当然希望是后一种情况啦。

2、谈到科技,腾讯只有微信拿得出手。把微信用于尽可能多的地方,这就是腾讯唯一明确的“技术开发”方向。

3、腾讯将联合京东,坚决走阿里的路,让阿里无路可走。不知道阿里是不是也这样想的。

当然,这封信的内容和分析结论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图谱。正如谷歌知识图谱项目研究的负责人本·戈麦斯所说:“为了更美好的世界,我们需要建造世界信息模型。”机器如此,每个人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