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關於區塊鏈,你一定需要知道的10件事

區塊鏈是一種新興數據庫,現已成為一種趨勢,能夠幫助人們以更安全的方式存儲數字信息。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近期預測,2018年各企業和政府將投入21億美元開發區塊鏈技術,投資金額是去年的兩倍多。

然而,即便相關技術人員也無法給出區塊鏈的準確定義。對此我們羅列了區塊鏈常見的十個問題以答疑解惑。

區塊鏈與比特幣有關嗎?

的確如此。第一代區塊鏈就用來儲存比特幣交易數據的數據庫。自2009年比特幣投入使用以來,區塊鏈記錄了數字錢包間的每筆比特幣交易,總共1.6千億字節。

區塊鏈名字的由來

此前描述比特幣的文獻顯示,虛擬貨幣構成的新型數據庫並未被命名為區塊鏈,但由於網絡上完成的所有交易都被成組轉化為系列數據,通過複雜算法鏈接起來,漸漸區塊鏈由此得名。如此一來,回溯或改寫交易信息或使用較老記錄變得困難重重。相關學者指出區塊鏈早於比特幣問世,但比特幣出現後,區塊鏈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區塊鏈與以往存儲交易數據的數據庫有何不同?

用於保存財務記錄的大多數數據庫由中央機構維護。例如,摩根大通集團負責追蹤記錄客戶的賬戶金額。藉助比特幣構成的區塊鏈數據庫,所有連接至比特幣網絡的電腦都能夠記錄、更新賬目、共享數據。比特幣數據庫的數據共享屬性與維基百科一樣,但維基百科的數據不是同一個人,而是廣大貢獻者共同編輯而成。

比特幣區塊鏈的共享性質對於虛擬貨幣很有用,比特幣的創始人想要開發一種無需中間機構介入的虛擬貨幣,而比特幣區塊鏈的共享屬性剛好能派上用場。因此沒有任何計算機或企業介入其中。若其中一臺記錄數據的電腦遭受黑客入侵或崩潰,其他電腦仍可繼續追蹤數據。

所有區塊鏈項目都與比特幣關聯嗎?

並非如此。大多數區塊鏈與比特幣毫無關聯。

比特幣區塊鏈已運營多年,成功存儲了每一場比特幣交易,並多次為交易阻擋黑客侵襲。因此,許多程序員與企業家都想知道可否複製比特幣區塊鏈設計,並藉此創建比特幣之外的其他類型安全分類賬。

區塊鏈是否僅能用於記錄虛擬貨幣交易?

答案是否定的。早期程序員完成了模仿比特幣區塊鏈的嘗試,他們試圖創建區別於與比特幣的虛擬貨幣,這種貨幣需要用自己的數據庫存儲所有交易。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新型虛擬貨幣也增添了一些重要的新功能,刷新了區塊鏈這一概念,從而能夠處理更多信息。

除了比特幣,最具價值的虛擬貨幣當屬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以太幣。這種太坊區塊鏈不僅記錄了虛擬貨幣交易,還記錄並執行了一些簡單程序。例如,可以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創建某種程序,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可以允許進行以太幣交易。

近來,許多公司及政府對於用區塊鏈存儲虛擬貨幣交易等交易類型之外的數據信息很感興趣。各銀行正在建立區塊鏈追蹤賬戶間的支付信息,政府也正在嘗試利用區塊鏈存儲財產記錄與投票信息。

區塊鏈存儲有何魅力,讓各企業趨之若鶩?

老套的數據存儲方式存在一些限制,所有更新僅由單一權限負責。

若數據庫僅由單一權限維護,如果該權限受到黑客攻擊,甚至遭遇自然災害,該數據庫的用戶將無法訪問數據。但通過區塊鏈技術,數據庫的所有用戶都能保留和更新自己的數據副本。

除安全性能外,許多數據以某種特定方式存儲,這種方式要求所有操控者分別跟蹤記錄。例如,銀行會跟蹤與其他銀行間的每筆交易,對方銀行也會如此。要讓每個用戶的記錄保持同步,需要很高的成本。區塊鏈可以提供更有效方法,讓所有用戶的記錄保持同步。

假若區塊鏈跟蹤數據涉及多臺計算機,權限受限時該怎麼辦?

如何使所有用戶保持同步,是區塊鏈技術中最重要也最令人困惑的一點,區塊鏈技術旨在解決這一問題。

比特幣的挖掘和創造還有第二個目的,即確保每位持有人都對其區塊鏈版本進行相同更新。多數虛擬貨幣藉助該過程協調區塊鏈上的所有用戶。

有的區塊鏈沒有虛擬貨幣,得藉助其他機制獲得每位用戶對賬本上新加項的認可。這類機制稱作共識算法,也是區塊鏈設計中最受爭議的一部分。

用戶能加入區塊鏈並更新記錄嗎?

用戶手持大多數虛擬貨幣便可加入對應區塊鏈,觀察並維持記錄。我們稱之為公共區塊鏈。

這個系統引起許多大玩家的不滿。因此,多數企業和政府都與所謂的私人區塊鏈合作,私人區塊鏈只允許計算機觀察和加入。

難道所有涉及比特幣的盜竊行為都表明區塊鏈不安全嗎?

多數涉及虛擬貨幣的盜竊事件的起因都是用戶虛擬貨幣錢包中的密碼或私鑰被盜、被黑。虛擬貨幣尤其容易遭到這類攻擊,一旦黑客將錢包中的貨幣轉移,就沒有中心機構能夠將其收回。對於任何區塊鏈錢包或賬戶來說,它們只有私鑰的安全級別。

當不法分子試圖篡改數據庫記錄,私鑰就成了安全漏洞,而區塊鏈則更安全。區塊鏈中“塊”的鏈接方式使記錄篡改行為無處可藏。

區塊鏈真的比傳統方式更適合記錄數據嗎?

實際上我們不確定。虛擬貨幣已表明區塊鏈可在某些方面發揮作用,但也有弊端。網絡上所有計算機都必須記錄每一筆交易,區塊鏈能夠處理的數據總量卻有限。為解決這個問題,技術人員已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尚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許多反對區塊鏈的人士表示,除非集中儲存的數據庫成為技術核心,否則區塊鏈維持數據公有化效率較低,將使其失去吸引力。

當前,除了大型虛擬貨幣,幾乎還沒有區塊鏈投入實際使用並通過性能測試,這就出現了一個重要問題:一旦投入使用,區塊鏈究竟將如何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