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荷花迎風招展,“飛雞”滿山飛跑,瓜果處處飄香,甘蔗長勢喜人……7月4日,在武宣縣各貧困村,如此景象令人欣喜。

武宣縣有“十三五”時期建檔立卡貧困村45個、貧困戶1.8萬戶、貧困人口7.2萬人,今年要實現21個貧困村2.1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出列,整縣脫貧摘帽。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為打贏打好這場硬仗,該縣精準施策、定向發力,通過“產業集成規模化、資金管理精細化、產品銷售多元化、幹群參與全員化”舉措,大力推動農業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有力支撐。

據統計,截至6月14日,該縣今年參與發展“5+2”特色產業的貧困戶達1.56萬戶,特色產業覆蓋率達88.6%,21個預脫貧村有19個村已達標。

因地施策 選準優勢產業

“新鮮,好吃!”“我第一次吃到那麼甜的哈密瓜。”6月25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聯合人民網到武宣縣開展“砥礪奮進60載·2018境外媒體看廣西”採訪活動。8家境外媒體的15名記者來到桐嶺鎮,被和律村金燦燦的哈密瓜吸引。記者們紛紛拿起相機、手機,和哈密瓜合影。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外媒到來賓市和律村哈密瓜產業基地採訪 (人民網 沈泉池 攝)

“當初,通過多次的考察和篩選,綜合地理環境、資源優勢及群眾的技術條件等,我們最終選定哈密瓜產業。”和律村第一書記李永楷介紹,桐嶺氣候環境適合哈密瓜種植,而且貧困戶都掌握一定的瓜果種植技術。

武宣縣在確定扶貧產業時,堅持“穩糧、保蔗、優果、增菌、擴茶、提畜牧、抓特色”的思路,選定優質稻、糖料蔗、柑橘、豬、雞及桉、花生大豆為縣級“5+2”主導產業;在此基礎上,由各村選定主導產業,推進“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發展林下經濟,培育休閒觀光、生態循環等新型農業,實施九大產業扶貧工程,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扶貧集群。

與此同時,該縣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元化生產模式,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等農業經營方式,促進產業化經營與扶貧開發有效對接。

分類管理 破解資金難題

6月15日,武宣鎮大嶺思貴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啟動合作社吸納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簽約儀式,吸引70戶貧困群眾簽約入股;6月20日,三里鎮金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舉行產業扶貧分紅儀式,64戶貧困戶獲分紅金額達12.8萬元。

“入股合作社,大家一起承擔風險,收入更穩定。”東泉村村民陳準猷說。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為解決產業發展資金問題,武宣縣多渠道籌集產業幫扶資金,並分類精細管理:對分散發展種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以獎代補扶持發展產業;對有勞力和技術的貧困戶,給予3至5萬元的小額貼息貸款,幫助他們發展特色種養業、鄉村旅遊等;對無技術、無勞力的貧困戶及收入不穩定的貧困戶,引導他們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進行合作或委託經營,從企業經營的收益中獲得股金分紅、利潤分成。

金雞鄉賴山村海康生豬養殖場與正大集團合作,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與172戶貧困戶簽訂7年入股協議,貧困戶前3年每年可獲分紅收益4000元,後4年每年分紅收益2000元。

上下聯網 暢通銷售渠道

“只要在阿里巴巴平臺搜索‘桐嶺哈密瓜’,就能下單購買到新鮮的桐嶺哈密瓜。”6月25日,在武宣佰佳食品公司,負責人韋林波邊演示網上下單邊說,除哈密瓜外,李果、葡萄、甜玉米等當地很多特色水果,都已經上網銷售。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陳冬梅 攝

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破解產品銷售難題,武宣縣積極引導企業搭建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以“互聯網+現代農業”方式對接市場,構建“縣級物流運營中心+鄉級體驗店+村級終端”的電商物流體系。

目前,全縣已培育各類電商服務點88家,實現45個貧困村全覆蓋。2017年以來網上銷售農產品1720萬元,8家農產品企業參與農業區域品牌“武仙味”推廣。同時,引進龍頭企業保底收購種植基地和養殖小區農產品,打消群眾銷售顧慮。

目前,全縣建成59個產業扶貧示範園區,參與企業21家。(文/廣西日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陳冬梅 圖/網絡綜合)

武宣:精準施策大力推動特色產業落地,覆蓋逾八成貧困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