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藝術簡介

陳芳桂,1965年出生於湖南湘潭,藝名陳錳。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文化研究會理事、灕江畫派常務理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陳芳桂導師工作室、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藝術創作院陳芳桂中國寫意山水畫工作室導師、湘潭大學藝術學院、湖南工程學院設計學院、灕江畫派學院客座教授。

獲獎情況

1998年獲第八屆文化部“群星獎”。

1999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畫展優秀獎。

1999年獲全國書畫大展銀獎。

1999年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金獎。

2000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國畫書法展優秀獎。

2004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齊白石新人獎”。

2006年獲全國百名畫家中國畫邀請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全國中青年畫家提名展優秀獎。

2006年獲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獎優秀作品獎。

2006年獲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2009年獲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銀獎。

2010年獲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銅獎。

2012年獲中國文聯、解放軍總政治部主辦第十二屆全軍美術作品展最高獎。

2012年9月《長城組歌》(國畫)獲中國美術家協會等舉辦的湖南重大歷史題材美術精品展二等獎。

2005年5月在北京榮寶齋舉辦個人山水畫作品展,同年7月在山東齊寶齋舉辦個人山水畫作品展。

2009年12月在廣東東莞市舉辦瓷藝作品展。

2014年7月在北京舉辦軍旅畫家陳芳桂作品學術研討會。

2016年10月在國家畫院國展中心舉辦《夢魂常繞故家山-陳芳桂山水畫展》。

2016年10月由陳芳桂等8位畫家共同創作的《三峽史詩》巨幅山水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016年10月書畫頻道錄製《一日一畫》15講並播出。

2017年8月《長空亮劍》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

出版收藏

多幅作品被中南海、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榮寶齋等藝術機構收藏。作品及藝術傳略被《美術》、《國畫家》、《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美術報》等專業雜誌、報刊專版介紹。山東衛視、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央電視臺書畫頻道、旅遊衛視、湖南衛視等拍攝電視專題片。

出版有《丹青典藏•陳芳桂卷》、《中國畫20家•陳芳桂》、《中國美術家作品集•陳芳桂》、《中國美術家大系•陳芳桂》、《陳芳桂山水寫生》等畫集12部。


【英文版藝術簡介】


Art Resume

Chen Fanggui was born in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in 1965. He is currently a full-time professional painter in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o, Propaganda Bureau, Political Work Department of PLA Rocket Force ;

Art committee member of Institute of Fine Arts in PLA Rocket Force;

Member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The national level artists;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of Chinese Mountain & River Painting Society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Chinese military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Painting School of Lijiang River;

Director of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Popularization;

Supervisor of Chen Fanggui Studio in School of Art, Peking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 of Training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Visiting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Liberal Ar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Guest professor in College of Art, Xiangtan University ;

Guest professor in School of Art Design,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wards

In 1998, he received the "Star Award" from the 8th Ministry of Culture.

In 1999, he was awarded the Excellence Award for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1999, he won the Silver Medal of the Natio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xhibition.

In 1999, he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Folk Arts, Fine Arts, Calligraphy Exhibition" Gold Award by the Chinese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In 2000, he was awarded the Excellent Award for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 Exhibition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2004, he was awarded the "Qi Baishi New Man Award"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2006, he won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Work Award for the 100 Chinese Painter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In 2006, he was awarded the Excellent Works Award of the National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2006, he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Young Artists Nomination Exhibition Excellence Award hosted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2006, he won the National Excellent Award for Nominated Works of Chinese Painting.

In 2006, he won the Nation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Chinese Painting.

In 2009, he won the Silver Award for the 11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and the 1st China Fine Arts Award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he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and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In 2010, he won the Bronze Medal in the 2nd China Landscape Art Exhibition.

In 2012, he was awarded the highest award of the 12th All-Army Art Exhibition by the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Affairs and the PLA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In September 2012, Suite of songs for the Great Wall (Chinese Painting)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the Hunan Major History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held by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In May 2005, he held an individual landscape painting exhibition in Beijing Rongbao Zhai. In July of the same year, he held an individual landscape painting exhibition in Qibaozhai, Shandong.

In December 2009, a porcelain art exhibition was held in Dongguan, Guangdong.

In July 2014, an academic seminar was held in Beijing

In October 2016, the "Dream wanders around the hometown - Chen Fanggui landscape painting exhibition" was held at the 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In October 2016, the “Three Gorges Epic” giant landscape paintings co-created by eight artists including Chen Fanggui were 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In October 2016, the Calligraphy and Calligraphy Channel recorded 15 episodes of “One Day One Painting” and broadcast it.

In August 2017,The Thunder of Swords was selected to celebrate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the 13th National Exhibition of Fine Arts and the 13th All-Army Art Exhibition.

Publishing & Collection

A number of works were collected by Zhongnanhai, the State Council General Office, the CPC Central Party School,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the China Military Museum, the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the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Rongbaozhai.

His works and artistic biography were introduced by professional magazines and newspaper special editions such as Fine Arts, National Artists, People's Daily, China Youth Daily, and China Art News. Shandong TV, CCTV Financial Channel, CCTV Channel, Travel Satellite TV, Hunan TV, etc.

He has published 12 collections including Dan Qing Collection, Chen Fanggui, 20 Chinese Paintings, Chen Fanggui, Chinese Artists' Collection, Chen Fanggui, Chinese Fine Arts Department, Chen Fanggui, and Chen Fanggui's Landscape Painting.


筆墨丘壑與藝術圖式

——陳方桂的山水畫之路

薛永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


在軍旅畫家中,陳芳桂是60後的翹楚。他的人物畫《長城組歌》和《基石頌》等,以深厚的文化內涵,獨特的意匠經營,跨越中國畫與裝置藝術的體裁探索,產生了極大影響。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浮雲 浮雲》180×540cm

而他的山水畫同樣十分出色,既有高超的筆墨,時代的氣韻,個人的風采,又顯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視覺經驗。陳芳桂的山水畫,離不開他獨特的藝術道路,他的藝術道路又與他的人生道路密不可分。他出身於湖南湘潭從事木工的農民家庭,種過地,當過錳礦的礦工和礦上的美工,後以艱苦卓絕的努力,成長為在縣群眾藝術館和湘潭齊白石紀念館工作的美術家,又在才過不惑之年就成為了火箭部隊的專職畫家,不斷推出引人矚目的作品。他的藝術道路,與從美術院校走出來的畫家不同,具有轉益多師與自學成才的代表性。本文僅對他的山水畫及其藝術道路加以討論,以分享其寶貴啟示。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浮雲 浮雲》局部圖

當代的山水畫,多姿多彩,大致可分三派。一種可稱筆墨派,遠承明清筆墨派傳統,近而取法黃賓虹,無意於景觀特點的描繪,一意追求筆墨的表現,在傳統的套路中,試圖發揮筆墨個性。另一種可稱景觀派,遠接古代的丘壑派傳統,近受20世紀寫實觀念的影響,追求實景感與現場感,筆墨為景觀描繪服務。再一種可稱圖式派,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影響,注重視覺,運用構成,講求肌理,張揚自我,弱化筆墨,求新勝於求好,求變勝於求承,努力凸顯個性化的圖式。陳方桂的山水畫,不同於上述三派,又囊括了三派的長處,我稱之為兼長派。也就是說,他優秀的山水畫作品,實現了高超筆墨、特有丘壑與視覺圖式的統一,創造了動人的意境。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浮雲 浮雲》局部圖

山水畫之傳達文化價值與審美理想,關鍵在於意境。意境的呈現,離不開中國畫的語言方式,核心是筆墨,也離不開描繪的對象,古稱丘壑。狹義的丘壑,是山川林木屋宇舟橋等藝術意象,廣義的丘壑,也包括經營位置,即所謂構圖。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湘西印象》96×68cm

而在中國山水畫的筆墨中,筆是主導。用筆肇始於漢字書法,其點畫的豐富形態與有秩序的組合,既可以對應物象,又可以對應性情,還具備獨立的藝術美。山水畫的丘壑,不是模擬自然,有著高度的提煉加工,依賴特有的程式概括,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既以筆墨結構體現對象結構,又用以展示丘壑生成的虛擬空間,完成經營位置。程式,既是一種對應物象又提煉對象的圖像單元,又是一種符合自然秩序與審美理想組合圖像單元的視覺方式。歷來的淺學者,往往對上述的畫理一知半解,或表面或片面,在實踐上也各執一端。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礦山記憶》41,5×44cm

陳芳桂卻由於獨特的學畫歷程,造就了深刻而全面的知和行,造詣與成就。他自小便在讀過私塾愛寫書法的父親督促下習字。後來,又從學於湘潭的書法名家劉振濤,起步就是《泰山經石峪》,功夫遍及真、草、隸、篆,對於石鼓文、《散氏盤》,《張遷碑》,《嵩高靈廟碑》,著力尤多。 對於點畫形態與使轉縱橫的表現力,逐漸有了精到的把握。在為鄉里書寫對聯的青少年時代,還接受了古文詩詞的薰陶。中學時期,他接受了美術啟蒙教育,在錳礦擔任美工之後,適應工作需要,邊幹邊學各個美術品種,亦曾在湘潭師院美術系夜大就讀,接受素描、色彩與美術理論的教育。他的山水畫,最早師從於桑梓名家鄧輝楚,從一樹一石的筆墨程式入手,下功夫臨摹歷代名家作品,甚至包括近代以來被寫實觀念遮蔽的清初“四王”之作,很早就打下了紮實的筆墨功夫。在古代山水畫的發展中,早期筆墨服從丘壑的變化,後期筆墨引導丘壑的生成,越來越講求以書法抒寫性提煉丘壑的程式法則,形成了不同於丘壑派的筆墨派。陳芳桂通過研習、臨摹古今名家,既掌握了傳統的程式,練就了筆墨功夫,又逐漸形成了自家的筆墨特色,比如用筆剛狠遒勁,粗放老辣,化圓為方,富於壯氣,實中有虛,放中有斂。用墨重視筆蹤,善於積墨,或濃密深厚,或“淡而厚,實而輕”,頗得“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之美。需要指出,雖然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但使用色彩也有特色,比如對紅色的運用,就得之於民間的廟宇,硃筆畫成的《只研朱墨寫家山》(2010)與黑白紅三色相間的《石上人家》(2015),可見一斑。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礦山記憶》41.5×44cm

他在20世紀90年代,進一步學習傳統派黃秋園 “借古以開今” 的藝術路徑。《秋山流泉》與《醉秋圖》(1999年)等作品,已能活用前人的筆墨程式進行創作。更後,他在家鄉名家周宗岱的指導下,理論與實踐並重,理清了近現代山水畫發展的線索脈絡,從黃秋園上溯黃賓虹,進一步從“學古人之跡”到“學古人之心”,靈心妙悟,大有進境。其《翰墨浸瀟湘》(2001年),即合黃賓虹、齊白石等諸家為一體,成功地表現了對地方風光的獨特感受。對此,周宗岱題道:“如摧城之雲,如欲雨之夜,渺矣邃矣,而恍恍惚惚,萬象具焉。細審之則線如枯藤,墨若煙霞,蒼而闊,沉而幻,……此賓虹老人之畫境也。”陸一飛亦題:“走筆純樸老辣,見齊璜之骨力。著墨渾厚多變,有賓虹之遺韻。”在周宗岱的引導下,陳芳桂不僅深入黃賓虹的筆墨堂奧,而且研究師從黃賓虹和齊白石並在山水畫上開一代新風的李可染,終至北上進入中國國家畫院李寶林工作室,拜李可染高足李寶林為師。李寶林對他未擺脫黃賓虹風貌作品的當頭棒喝,使他從“師古人”再一次走向了“師造化”。之所以說再一次走向“師造化”,是緣於他此前在追隨恩師鍾增亞學習人物畫的過程中,已經接觸到嶺南派重視景觀的寫生路數,掌握了用筆線提煉對象的方法。《湘江邊上》(1997年),就在水墨迷濛的樹影下,以白描刻畫江邊停泊的小船,情景生動而生活氣息濃郁。此時在李寶林的點撥下,他開始致力於湖南民居的寫生,進一步跳出前人的筆墨窠臼,為在觀察感受中建構自己的筆墨程式,準備了條件。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礦山記憶》41.5×44cm

遍閱他的寫生畫冊,可知他師從李寶林以來,足跡遍於本省的韶山、懷化、湘西、道州、洪江、長沙、永州、江華、濂溪各地,省外的貴州、雲南、福建、河南、陝西、山西、北京、四川、安徽等地。他在大自然的“採與煉”中,既感受時代,又尋找自我,不但豐富了胸中丘壑,也擴充了筆墨程式。導致他畫中的丘壑不是概念化的,又不是寫實的,而是一種與區域風光的感受和個人審美理想聯繫在一起的意象。他的山水畫主要取材於南方山水,但本著性之所近,加進了北方大山的構架,在博大的格局中,融入南方的靈秀。樹石漸漸形成自家程式,既有獨特得點線編織手法,又比較重視造型,樂於描寫山石的凹凸感,還常常以遠山大近山小以及瀑布流泉的上大下小,造成氣象的博大,至於房舍,則取平視角度,比較“應物象形”,在坐落的朝向、相互的聯繫上,親切如在目前,不乏生活氣息。

在當代的美術評論中,圖式是個流行概念,有的學者認為,古今的山水畫之別,在於由筆墨個性演化為圖式個性。圖式不見於古代畫論,在古代對應圖式的概念是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它離不開被稱為丘壑的一樹一石,但更指丘壑在空間中的措置,比如北宋的全景,南宋的邊角之景,明清的三疊兩段,近現代寫實山水焦點透視下的視幻空間等等。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在清代筆墨派的畫論中,丘壑已經被位置所代替,講求的是由丘壑演化成的筆墨程式在空間中的聯繫與運動,仔細分析則是筆勢與山勢的統一。當代多數畫家心目中的圖式,固然包括丘壑景觀的提煉,但是主要還在於畫面的整體視覺方式。當代的圖式派,大多缺乏本質上屬於“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書法造詣,也不善於把古人的筆墨程式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因此縱然在加大視覺張力上極盡能事,卻不見得能夠發揮心靈感應的作用。陳芳桂也很重視圖式。他認為圖式就是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整體的感覺,是來自生活的視覺經驗,帶有明顯的時代性,比如在當代生活中,屋裡屋外大部分都是直線,都是幾何形體,人們的視覺感受要比古代強烈而鮮明。出於這種理解,他的圖式不同於曲線為多的古代圖式,也不同於近現代追求現場感的三維視幻空間的圖式,而是更趨於平面化地處理近中遠景,甚至於截取景觀,在描繪中強化幾何形體的塊面,加大對比與節奏的強烈,但是,他不同於圖式派的是,能夠以充滿感情個性的筆勢運動帶動理性構成的佈局,加大視覺張力有助於觀者的心靈感應。可以看到,陳芳桂近十年來的作品,多在黃賓虹晚年面貌的基礎上,放手寫意,粗筆大墨,或取石溪的蒼辣,或取龔賢的蒼潤,或取寶林的狂放,或更加筆墨狼藉,肌理粗礪,在黑墨團團中,突出了點線面,大的塊面對比、一定的團塊感和一定的逆光感,促使骨體堅凝,而氣勢磅礴。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在筆墨、丘壑、圖式的有機結合上,陳芳桂的成功範例之一是《神奇的張家界》(2015)。說它成功,在於擇取並提升了張家界的神奇之美,表現了壯闊雄奇而靈動的內在精神,體現了軍旅畫家力度鏗鏘的審美氣質,以地方名勝為祖國山河立傳。人所共知,張家界很難畫,因為沒有山脈,很難出氣勢,容易畫成大盆景,秀而不雄,甜而寡味。陳芳桂則以新穎的構圖,描繪樹林空隙所見的張家界群峰,橫向展強壯闊。他還以中鋒與側鋒並用的筆墨,突出線與面的結合,立體感與平面構成的互動,更輔以版畫拓印式的粗礪肌理,進一步強化形式感,凸顯了張家界的雄強奇詭,歷盡滄桑。在創作此圖的前後,他推出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作,大多為橫幅,同樣在筆墨丘壑圖式的探索上不同凡響。比如《武陵紀遊》(2016年)、《武陵煙雨》(2016年)、《瀟湘遠眺》(2016年),與《煙雨家山》(2017年)即是明證。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這些作品,橫向展開渾厚華滋山巒,大面積的潑墨、破墨與積墨結合,間以版畫的塊面與拓印效果,由博返約,渾成大氣,既有筆墨丘壑的沉著痛塊,又有江南的草木的鬱鬱蔥蔥,山巒暗部天光樹影的變化,尤其豐富微妙。這種沉著痛快,跟李寶林作品的痛快不同,不是大西北的風急天高,渾厚蒼茫,而是江南山水的草木朦朧,空氣溼潤。陳芳桂發現,湖南大山樹多石少,一片蔥翠,只有外輪廓分明。為了調動上述感覺,在上述這些作品中他使用了剪貼手法,以套色版畫式的土黃底色或天藍底色,襯出山巒的輪廓線之美,突出了大勢,造成大樸不拙的整體感。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多年以來,陳芳桂的山水畫題材,遍及領袖故居、各地風光、唐詩意趣,湖湘勝境。領袖故居之作,以《韶峰晴嵐》(2010)為代表,在祥和的霞光中,畫出平凡的故居,但處於山環水繞雲氣迴翔的太極圖中間,暗寓扭轉乾坤的偉大精神。此外,還有特別引人矚目的題材開拓,獨具一格地表現了天空海港現代科技與工業的新成就,描寫火箭升空的《長空亮劍》,描繪現代海港的《港口經緯》,莫不如此。

從他的山水畫創作中不難看到,陳芳桂視野的開闊,思想的先進以及對藝術的開拓,特別是對家山風物的一片深情。而他對湖湘山水的描繪,是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以作者的精神文化素養進入當代鮮活的自然與人文之中,是他山水畫創作數量最大也最突出的部分。創作《神奇的張家界》以來,他近年的山水畫更加成熟了,無論巨幅,還是小景,都意蘊更加深厚,風格更加鮮明瞭,既突出了湖湘山水的神秘、幽邃、蔥鬱、渾厚、博大而不失靈秀,也融入了北方山水的雄強有力。他的筆墨、丘壑與圖式,都不是小我的個性,而是個體與群體、自然與文化的統一,是時代精神、民族氣質、區域特色與於藝術個性的統一,在時代的視覺經驗中,注入了內蘊豐厚的張力。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說到陳芳桂山水畫富於啟示的成功經驗,思考起來,有幾條值得注意。一是善於整合不同的藝術觀念,無論寫意的骨法用筆與寫實的凹凸晦明,還是筆墨寫心起承轉合的時間性與平面構成形式感的空間性,他都會有機地組織起來。二是善於跨界吸收不同美術品種的手段,包括版畫印痕、碑帖拓片、民間藝術,設計藝術、拼貼藝術,乃至西方硬邊藝術,他總是以中國畫為主,廣泛吸收,為我所用。三是以承養變、借古開新,每當作畫時,他總將名家畫冊放置案頭,不時翻閱,隨機擇取,既不斷參悟筆墨精神,又從中找尋靈感。而最根本的經驗,我看還在於他善於以借古開今帶動融合中西。20世紀以來,中國畫的發展大體有兩條路子,一條是中西融合,或者叫折中中西。還有一種,是傳統出新,或叫借古開今。前一種並非數典忘祖,而是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取西之長,洋為中用,旨在豐富中國畫的表現力,但缺乏民族文化自信者可能丟掉民族特色。後一種並非拒絕學習西畫的長處,而是要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堅持民族自信,主張拉開距離,保持民族特色,但如果不善於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就難於成就突出。陳芳桂的藝術,起步於傳統的中國書畫,早期的山水畫由黃秋園而黃賓虹,走的是借古開今的路子,但他接受的美術教育,包括以寫實觀念為核心的西畫,他了解的西方繪畫,也包括現代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之後。有趣的是,他在周宗岱指導下,在崇仰黃賓虹同時,也醉心於李可染,在拜師李寶林之前,還曾一度下功夫臨摹李可染的寫生之作。而李可染正是善於以中為本融合中西的巨匠,他不僅繼承發展了借古開今的黃賓虹和齊白石的藝術,而且也繼承發展了他年輕時代老師林風眠融合中西的藝術。在師從李寶林之後,陳芳桂更是承續了以借古開今為主,同時融合中西的傳統。多年的藝術探索,使他清楚地認識到,繼承傳統,是保證中國畫成為中國畫的根本。吸收和創新,則是中國畫充滿生命力,日益繁榮的要點。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因此必須堅持中國畫藝術的特殊形式,而不能弱化中國畫賴以生存的根基——寫意精神與筆墨精神。惟其有上述的自覺認識與實踐,陳芳桂才在這條創造性的藝術道路上,自闢蹊徑,卓然有成。然而,人生有涯而藝無止境。希望正在盛年的他,為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而砥礪前行,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2018元月於北京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湘西印象》68×68cm


「人物克堅」:《蒼穹與大地》陳芳桂的藝術作品展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