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紅軍傷亡慘重的一次,總司令淚如泉湧

紅軍傷亡慘重的一次,總司令淚如泉湧

在中國戰爭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激烈的戰鬥比比皆是,唯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湘江之戰”讓眾多幸存者晚年淚流滿面。

湘江之戰之慘烈,“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公開史料顯示,1934年11月,撤離蘇區的中央紅軍進抵湘桂邊界。其時,蔣介石調集約30萬軍隊欲將紅軍“包圍全殲於湘江東岸地域”。面對生死存亡,紅軍將士在瀟水與湘江之間,方圓二百里的範圍內浴血奮戰七晝夜,最終以折損過半的慘重代價突破湘江封鎖線,粉碎了敵人的企圖,使革命星火,重燃於未熄。

此戰使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餘人。其中,殿後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湘江東岸的紅三軍團六師18團和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滅。其餘各部編制在湘江之戰均不足半數。

據史料記載,在慘烈的湘江戰役的三大阻擊戰中,覺山鋪阻擊戰國共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紅軍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鬥。

紅軍傷亡慘重的一次,總司令淚如泉湧

擔任覺山鋪阻擊戰的指揮員就是林彪,麾下兵力不到2萬人。與林彪對陣的是國民黨第1路追剿司令劉建緒指揮的湘軍4個師及後續部隊,總兵力達到六七萬人。

在覺山鋪打狙擊戰的目的是保證軍委和中央能安全渡過湘江,林彪受命率領紅一軍團在覺山鋪一帶阻擊陣地。而這場鏖戰3天的狙擊戰使紅一軍團傷亡慘重:軍團政委聶榮臻負傷,四團政委楊成武和五團團長鍾學高負傷,五團政委易蕩平等千餘人犧牲,兩個師共損失近四千人。

覺山鋪阻擊戰有多慘烈?

史料顯示,因在家門口打仗,素有“老虎”之稱的湘軍,常常是營長、團長赤膊上陣,帶敢死隊衝鋒,使紅一軍團的陣地是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雙方反覆爭奪,蔥綠的山岡都變成了鬆軟的焦土。

特別是11月29日,奉命堅守尖峰嶺的紅一軍團二師五團的紅軍戰士與衝上來的湘軍展開肉搏戰,團政委易蕩平負傷倒地,要求警衛員開槍打死自己,然後突圍,見警衛員不肯,奪過槍來高喊:“快走,趕快突圍!”然後照自己頭上就是一槍。

紅軍傷亡慘重的一次,總司令淚如泉湧

五團陣地失守後,四團的陣地也被湘軍三面包圍,四團邊打邊撤,團政委楊成武負傷倒在地上,想要趕來營救楊成武的紅軍士兵不斷中彈倒地,楊成武急得高叫:“不要過來,不要過來。”最後是該團二營副營長黃古文(黃霖,開國少將)在戰友火力的掩護下,一點點地慢慢爬過去,才將楊成武慢慢地拖回陣地。

更為可怕的是12月1日,由於阻擊陣地官兵全部犧牲,湘軍從紅一軍團一師、二師陣地師接合部衝入,一股湘軍竟然鬼使神差地衝到了紅一軍團指揮部附近,林彪、聶榮臻、左權等等人差點當了俘虜。為這事,紅四團團長耿飈還差點兒被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羅瑞卿就地正法。

再後來,在告別覺山鋪戰場時,林彪、聶榮臻、左權、朱瑞等一軍團首長親自為陣亡官兵安葬。平生極少流淚的林彪當時望著滿山遍野的灰色屍體淚如泉湧。幾十年後,當林彪位高權重時,也曾去過一些當年戰鬥過的地方懷舊,唯獨沒有回過界首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