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读“科学家不如明星”的文章有感

心在哪里,你的眼睛就在哪里---读“科学家不如明星”的文章有感

这几天,读了一则关于物理学家何泽惠的新闻。才知道何泽惠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之后又读到了一篇一个科学家都不如“演艺明星”的国度能都多远的文章。颇有感触。

确实,科学家和明星比较起来,一个是默默无闻,一个是光鲜靓丽。就如,文章中的比较,量子卫星的发射新闻报道的少有关注与明星离婚的喧闹,地理学家李小文和歌手的去世,一个悄然寂静,一个大肆炒作。

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朴素和一个明星婚礼奢华。的确,要不是这两篇文章,我不知道量子卫星的发射,也不知道地理学家李小文,也不知道物理学家何泽惠。

当然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早就从新闻中知道的,但也只是在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知道的。

但是我想,他们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应当是有很大的知名度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是各自领域里的“大腕”, 而我们却是一无所知?

是媒体报道少的原因,还是另有原因?

可能举个例子会比较好理解。当年轻的时候,很少在街上看到孕妇,很少见到孩子。而当媳妇怀孕之后,就会觉得满街都是孕妇,当有孩子之后,又会发现,哪里都少不了孩子。实际上不是因为街上的孕妇少、孩子少,而是当你不关心的时候,即使看见,也是视而不见,你的关注点不在那里。

所以,你的心在哪里,你就会关注哪里。所以,人们不关心科学,就看不到科学家。而人们喜欢明星,所以明星每每见诸报端,而我们则是亦步亦趋。而我们实际上关注的也不是明星,而是羡慕明星的光鲜靓丽。因为我们希望能和明星一样被关注,因为我们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明星就是我们的终极理想。但是,很少人注意到明星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苦难历程。“成功”对谁来讲都不是轻而易举,而“成功”的定义又各有不同。

对明星的关注,未必不好。但是对科学的家的不关注,可能会有问题。明星和科学家,就像是一个人的两面,一个是感性的一面,一个是理性的一面。当我们过多的沉溺在感性之中,我们就会缺少理性的反思,就会迷失方向。

明星得高调与招摇,你不招他,他还招你,因为他靠你的关注生存。但与之相反,科学家只有低调和内敛,远离喧嚣,才能有所建树。因为我们的心不在这里,我们不关心,所以也不关注。所以新闻即使报道了量子卫星,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关键是我们不想知道,所以,新闻一晃而过,我们视而不见。

所以,即使科学家长篇累牍见诸报端,我们也可能会视而不见。科学家的世界,我们不懂。

我们不懂得,他们的平淡,实际上是波澜壮阔。

我们不懂得,他们的执着,实际上是乐在其中。

科学家就像大树一样,根扎的很深,所以很笃定。风可能会摇动他们的叶子,但是摇不动他们内心的笃定。他们的存在,不是源于招摇的叶子,而是地里的根基。

而我们像浮萍一样,被世俗的风所裹挟,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根基,我们不知道让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别人的目光,而是我们年复一年的坚持。

所以,我们看不到他们(科学家),不是他们的损失,他们活成自己,无论有人关注还是无人知晓,他们一样投身其中,忘记自我。他们因自己的坚持而存在,他们存在是为了坚持的那个目标,而不是世人的目光。

他们用生命书写真谛,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才是人生。而我们则迷失了方向。

如果我们没有关注这些科学家,不是我们没有尊重他们,而是我们失去了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飞得越高,摔得越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