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沒派軍隊消滅匈奴,而是建造長城呢?

秦王掃六合之後還派軍隊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百越最終被納入了秦國版圖,但是三十萬秦軍卻沒能吞併匈奴,反而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防禦性的長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缺乏經濟支撐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沒派軍隊消滅匈奴,而是建造長城呢?

打仗就是燒錢。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可以說沒有和平的時候,各個諸侯國之間混戰不休,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幾百年。秦國雖然從秦孝公變法開始,國勢蒸蒸日上,對外戰爭也以勝利居多,最終取得了天下。但是,秦始皇的天下,地盤雖大,經濟卻越來越差,尤其是統一之後,秦始皇沒有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在戰爭中成長的秦始皇,當然也知道經濟的重要性,以當時的國力,很難維持長期的大規模對外作戰。

第二、軍需補給困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沒派軍隊消滅匈奴,而是建造長城呢?

《史記》中記載,長驅直入,擊潰匈奴的衛青、霍去病所帶領的部隊,每得到一石糧草,同時就要產生一百九十二石的“運費”!這其實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北伐,往往以失敗告終——沒有漕運,純靠陸路運輸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耗費巨大,成果甚微。相比於統一六國,打匈奴的成本要高很多。

第三、遊牧民族難打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沒派軍隊消滅匈奴,而是建造長城呢?

首先,遊牧民族的騎兵作戰對農耕民族的步兵作戰有更多的優勢,另外,即便是秦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也難以與匈奴展開大規模的決戰,因為匈奴騎兵來無影去無蹤啊。當漢武帝全面向匈奴進軍的時候,在這方面也吃了不少虧。比如李廣因迷路而自殺,公孫賀、趙破奴率領兩萬騎兵深入大漠,卻“不見匈奴一人”。

第四、打下來沒用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何沒派軍隊消滅匈奴,而是建造長城呢?

在當時的意識形態來說,匈奴所居乃是“荒服”啊,根本不是“中國”,跟他們搶那破地方幹嘛?再說了,如果真的把匈奴的地盤全都打下來了,應該怎麼安頓這些人呢?他們的地不適合耕種,只能再放牧,那跟沒打下來有什麼區別?如果將他們全都遷入中原,有需要大量的人來養活以及看管,實在是個累贅。

所以,在當時來說,修長城是最划算也最有效果的處理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