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讀書是習慣,何來堅持?

知乎網友說:

“我害怕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幸運,當眾人擁抱孤獨時,或被寂寞擁抱時,他們的生命卻毫不封閉,不缺乏朋友的忠誠,不缺少安慰者的溫柔,甚至連相互較勁的對手,都不至匱乏。”

北大教授陳平原,在“寫給網絡時代的讀書人”一信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你很久沒有讀書了,而且你沒有什麼負罪感的話,那就說明你已經墮落了。”

讀書是習慣,何來堅持?

二、

有“卿”如此,不負韶華。

2017年落幕的兩檔大型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讓我們深刻的瞭解了這個叫董卿的女人。

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著書香。

董卿出生於知識份子家庭,父母從小的嚴格教育,讓董卿成為一個對文學耳濡目染的人,從小愛好詩書古籍。

中學時期,三五天就能通讀一整本國內外名著。

讀書是習慣,何來堅持?

《南方週末》記者曾問過董卿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保持一個魅力女人的心態?”

她說:“讀書,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就像幾天沒有洗澡一樣難受。”

有人說董卿是書蟲,有人說對於她的才情自愧不如,便只有像她一樣努力的讀書,才能使那些不堪稍稍減少。

董卿告訴記者,她的房間沒有任何電子產品,每天晚上都會看一個小時書才能入睡。當有人問道她是如何堅持的?

她回答:“這有什麼堅持不堅持,讀書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習慣,是不需要刻意堅持的。

她說“若有詩書藏心中,歲月從不敗美人。”

讀書是習慣,何來堅持?

三、

“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20世紀,中國有幾位學貫中西的文化巨人,錢鍾書便是其中最傑出的一位。

1910年11月21日,錢鍾書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大家族,週歲時,錢鍾書抓周抓到一本書,家裡人非常高興,就正式為他取名“鍾書”,意為鍾情詩書。

錢鍾書從小聰慧過人,後被學界稱為“20世界中國最具智慧的頭顱。”

後來在楊絳先生的採訪中,她說:“許多人說鍾書過目不忘,其實他哪有那麼神,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忘記。”

錢鍾書深入研讀中國史學、哲學、文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他的長篇小說《圍城》,才情橫溢,妙喻連篇,可謂家喻戶曉。

“這船,倚仗人的機巧,載滿人的擾攘,寄滿人的希望,熱鬧的行著,每分鐘把汙染了人氣的一方水面,還給那無情、無盡、無際的大海。” —— 《圍城》

錢鍾書去世後,其筆記被妻子楊絳整理收集,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

他一生孜孜矻矻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是一份無比珍貴的遺產。

有人不讀書,有人讀書改變自己,而錢鍾書讀書,改變了世界。

讀書是習慣,何來堅持?

讀書,是一種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