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樂壽堂位於昆明湖東北角的岸邊,德和園大戲樓的西側,是清朝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是一組前後兩進院落,左右各有跨院的大型院落。整個庭院清麗典雅,走廊四通八達,眾多花木山石點綴,充滿著皇家生活的氣息。建築群包括水木自親宮門、樂壽堂、後罩殿、東西配殿等建築。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水木自親宮門

水木自親宮門為南北朝向,臨湖而建的五間穿堂殿,門上懸掛著慈禧太后手書的匾額“水木自親”。這裡是慈禧太后從水路出入頤和園的宮門。1902年以後,這裡裝設著直通中南海的電話專線。現在被開闢為“皇家電話專線展”。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青芝岫

從水木自親宮門進入,就來到樂壽堂前開闊的主庭院。迎面有一塊如屏風般的大石,名為“青芝岫”,是頤和園中最大的一塊太湖石,重達二十多噸。石下由一塊海浪紋浮雕的青石底座承託,氣勢雄偉,蔚為壯觀。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青芝岫

這塊大石原在北京房山大石窩的山裡。明代太僕米萬鍾發現這塊奇石後,非常喜歡,就想把它運到自己的勺園(現北京大學內)裝點庭院。他僱用了數百餘名壯夫和一輛重型馬車,用時數天運石出山。終因財力不支半途而廢,並由此敗家,後人稱其為“敗家石”。後來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遇見此石,感嘆大石形狀之奇和其不凡的經歷,於是命人將其運至樂壽堂前,並取名為“青芝岫”。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樂壽堂

慈禧太后居住的樂壽堂,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被毀後於光緒十二年(1886)重建,改為現在的一層、平面呈十字型的樣式。堂前對稱地排列著銅鹿、銅鶴和銅瓶,取“六合太平”的諧音,寓意“鶴鹿同春、天下太平”。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樂壽堂

“樂壽堂”的匾額是光緒皇帝的手筆。由於這裡後有蒼翠的青山作為依託,前有開闊的昆明湖水,氣候適宜,風景絕佳。慈禧太后有時二月份就來到這裡居住了,到十一月才回到紫禁城。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樂壽堂

來到樂壽堂的後院,向東有一個小門,過了小門就來到總管太監李蓮英的居所永壽齋。依清代祖制,太監級別最高不過四品官,但李蓮英卻因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最終官居二品。

遊覽頤和園裡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宜居的山水絕佳之所

永壽齋

樂壽堂是頤和園內居住區中規格最高的建築,而且地理位置絕佳。向南可由水路出入頤和園,向西穿出西配殿,正對長廊入口邀月門;向東穿出東配殿,可由廊道穿行到達德和園、仁壽殿和皇后居住的宜芸館後門。上朝聽政、看戲、遊湖、遊園都非常便捷。她的晚年幾乎全部在這裡度過,因此可以說樂壽堂見證了慈禧太后的晚年生活。

本文為遊覽頤和園的系列文章之一,由天涯色影人原創,歡迎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