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為什麼?

開心羅布


一、 槓桿

許多投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槓桿操作,假設投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之,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A銀行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信用違約互換)

由於槓桿操作風險高,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應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A銀行為了逃避槓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就算拿出5億用來保險,我還能淨賺40億。如果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 CDS市場

B 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約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

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覆的炒,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炒到了62兆美元。

四、 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棟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應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 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槓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準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遊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 個CDS 的市場價是300 億。而CDS 市場總值是62 兆,假設其中有10 %的違約,那麼就有6 兆的違約CDS 。這個數字是 300 億的200 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兆。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漆小柒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

老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一般4-8年就要規律性的發生一次危機。隨著後來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吸收了一些社會主義的元素,如國家利用行政或財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等,使得危機發生的頻率和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而且資本主義發生經濟危機的具體原因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或者說資本主義發展到現階段已經創生出新的運作手段,如一系列的金融產品及副產品。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危機也叫次貸危機,也就是次級房屋貸款危機。次級房屋貸款就是2008年危機的具體原因。

次級抵押貸款就是安全性較低、信用程度差的貸款,是一些低收入而且收入不穩定的消費者的房屋貸款。次級貸款的大量出現的原因是其利率比優質貸款高很多。

06年前美國的整體利率相對較低,而且房價穩定增長,所以低收入者願意貸款購房,銀行等金融部門也敢大量放貸。可是06年之後,利率上調,房價開始下跌,很多次貸者還款變得困難,更有甚者乾脆斷供,大量的房產就轉到了銀行等金融部門手裡,價格高了沒人買,只有低價出售,情況越演越烈,到07年底已經出現許多小銀行紛紛倒閉。

2008年整個美國危機爆發,而且波及到世界各地,歐洲日本等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受到的影響都比較大。

說到底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還是資本主義的性質決定的,資本家們明知道次貸風險很大,但為了追逐更高的利潤,早把風險拋到腦後了。還是貪婪惹的禍。


平民小事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總結出來是三個原因,與各位朋友一起探討,有不到之處希望指正:

一是,之前美國經濟是過度依賴是互聯網經濟發展,而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逐步衰退,美國政府想到了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增長,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依賴於房地產而長期繁榮的,更何況,美國政府以零首付的方式,把房子貸給了低收入群體,尤其是黑人階層。而隨著低收入群體也進來買房了,這會導致美國房價開始大漲,最終房地產泡沫出現破裂,危及到了美國的金融體系。所以,依靠房地產不斷加槓桿來拉動經濟增長是一條不歸路。

二是,前面說了,把房子買給低收入群體,那麼讓他們先付首付,再慢慢還錢,也是可以的。問題是美國政府通過房利美和房貸美這兩家投行,給低收入群體以低利率和零首付,這樣把買房的槓桿加到極致,導致萬一房價下跌,或者低收入者由於不想還貸或者失業還不起房貸,於是大面積的違約斷供事件就會發生。

三是,如果是房利美和房貸美把錢借給美國低收入群體,即使房價下跌,那風險也是局部性的,不會蔓延至全身,而是美國的兩房把低收入貸款打包成“次級房貸”這種金融衍生品,然後在債券市場上出售,這使得美國大量的金融機構甚至是銀行都持有這樣的“次級房貸”。


而當房價下跌,所有持有大量“次級貸款”這種金融衍生品的金融機構開始恐慌,引發信用危機,進而暴發了這次刊登史冊的金融危機。


不執著財經


2008年的金融危機根本的原因是:主動刺破金融危機。後來誘發的一系列危機以至於發生經濟危機是市場並不能完全預知與控制的。可以說是主導性刺破經濟泡沫而引發的金融危機,至於後來發展為影響是世界的經濟危機是誰都不想看到的。並且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發生地點存在特殊性,在美國本土,也就是世界流通貨幣的國家。

為什麼是主動刺破金融危機?市場的投資過熱以及房價漲幅過高,一片經濟現象欣欣向榮。可是為什麼還需要美聯儲加息?保持穩定不好嘛?說明美政府需要資金的回籠,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市場的運轉以至於不出現問題。降溫市場經濟活動過於過快增長,以免出現更大的問題。經濟週期的復始也存在很大的關係,在某些時候的投資情緒存在高漲與低落,而金融危機爆發前人們的投資情緒是高漲且存在不理智的現象,需要“降溫”。

美政府就需要對於過熱的市場進行降溫,而國際其他國家也存在降溫現象,畢竟國際交流與經濟發展實現了互相聯繫。對於市場進行降溫的同時,問題也是一併爆發,首先就是債券問題,還債的成本越來越高,並且存在還不起的現象越來越多,並且存在一些次級債券、垃圾債券的存在,這就對於金融造成了很大的風險。當然,風險不是一個點式的發生,而是由點成線再成面式的發生。金融危機也就這樣被刺破,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

我是:炒股哥說,歡迎關注!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厚金說


大家好,我是價值投資者小六忠誠。2008年金融發的根本原因在於資產泡沫的過度膨脹所致。恰恰在2007年的大牛市,在10月份A股大盤上漲到令人驚歎的6124點。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導火索來自美國的次貸危機。當時的情形是,危機爆發前美國的房地產火爆,美國的股票市場瘋狂。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危機即將到來。

那次危機波及全球,全球股市噼裡啪啦向下掉,咱們A股也難以倖免,跟著崩盤,好慘烈啊!A股跌去了七成。其實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全球股市泡沫膨脹得很厲害了,這才是危機爆發的罪魁禍首。

大家最擔憂的事情就是現在的股市下跌會不會導致金融危機,會不會再次崩盤。至少A股不會的,因為在美國不斷創歷史新高的近10年中,A股低迷了10年,很多股票價值都被低估了。

其實最近外資機構在虎視眈眈的盯著A股,他們在利用大跌的機會打壓吸籌。他們這一招太高明瞭,不斷拋出美國高估的股票,不斷吸籌一跌再跌的低估值A股。


小六忠誠


2008年金融危機以美國為中心快速向全球擴散,觸發因素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而結合當初美國經濟宏觀政策等深層次的方面來探究的話,實際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則在於美國政府不當的房地產和金融政策引發國內高槓杆率,從而最終以戳破房地產泡沫為風險釋放點。

具體來看:

一、長期寬鬆的房地產、金融政策

從上世紀末期開始,在貨幣政策寬鬆、資產證券化和金融衍生產品創新速度加快的情況下,美國國內金融槓桿率大幅增加,而房價也是不斷飆升,而在這種金融和房地產的“狂歡”時代,美國政府此前為解決國內民眾住房問題而組織的兩個住房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簡稱“兩房”)的隱性擔保規模迅速膨脹,其直接持有和擔保的按揭貸款和以按揭貸款作抵押的證券由90年的不到8000億美元爆炸式地增長到2007年底的4.9萬億美元。重要的是,這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次級貸款,隨著後續美國經濟的下滑,國內民眾的還款能力下降,樓市和金融市場的高槓杆以及高次貸就成為次貸危機爆發的“溫床”。

二、濫用金融衍生品的,使得金融產品價格遠高於其原有價值

“兩房”通過購買商業銀行和房貸公司流動性差的貸款,再經過資產證券化將其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購買,而投資銀行利用所謂的“專業知識”,再將其進行分割、打包、組合成多種一種名頭的證券化資產進行出售。在這個過程中,最初一元錢的貸款可以被放大為幾元、甚至十幾元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加長了金融交易的鏈條(這就相當於從M1到M2再到M3的過程一樣),最終以至於沒有人再去關心這些金融產品真正的基礎價值,這就進一步助長了資產泡沫的增大。

三、為應對危機而引發的金融危機

為了應對2000年前後的網絡泡沫破滅,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國民眾將儲蓄拿去投資資產、銀行過多發放貸款,這直接促成了美國房地產泡沫的持續膨脹,進而引爆了最終的次貸危機。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2008年金融危機是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有的人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實際上,這次金融危機的確給世界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我們看看世界各國的GDP,都在這一年發生了一定的下降或者是增速下降。中國的4萬億下去,大力開建高鐵、家電下鄉,這些都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很多人都對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建議可以去看一部電影《大空頭》,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電影,講述了金融危機發生前後的故事。


實際上,金融危機之前的徵兆已經非常明顯了:

美國房價在震盪了40多年以後,在新世紀開始的時候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漲幅;而2006年7月,美國房價已經開始從頂峰開始下降,至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房價至少已經下降了15%以上,這還不夠明顯麼;繼續來看看利率的變化;

2006-2008年間,利率突然上漲。這個信號還不明顯麼?

2006年以後,違約率開始大幅上升;

實際上也就是說,2008年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但是究其根源,美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會有泡沫——次級貸款;那麼銀行為什麼要借次級貸款呢?因為這個來錢快,相對比較穩定,當時房市一片大好。那麼銀行哪裡來的錢放貸呢?這裡面就得說到一個關鍵的部分了——資產抵押債券,銀行把貸款抵押後打包成債券,又到市場上去銷售,然後拿著這個錢繼續放債,可是優質的客戶已經發完了,只好發不優質的客戶;

那麼為什麼不控制這種風險呢?因為每個人似乎都在裡面收益。國家GDP高了,普通民眾的資產看似增值了,房地產商賺錢了,國家稅收也增加了;

但是隨著利率的升高,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企業利潤下降,失業率增加,沒錢還貸,部分人開始兌現了,賣房子了,可是慢慢發現買房子的人沒有賣房子的人多,價格就一路下跌,越下跌越慘,房子賣了也換不清利息,怎麼辦?還不上,違約,金融公司開始破產,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了;

為什麼美國人要在房產上賺錢呢?不控制呢?因為實體經濟萎縮,實體經濟不賺錢;而房地產多年沒變,的確有升值的空間。過了真實空間以後,就是人性的貪婪了;房地產市場變成了投機市場,房價一路飆升。

伊拉克戰爭大家都知道,花了很多錢,美國的財政赤字一路上漲,美國政府怎麼幹呢?印錢?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從2000年初的6%下降到1%左右,也就是給市場放水了;

另外還有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的破裂也是原因之一,大量的資本出逃;

深層次原因在於美國實體經濟的萎縮,而金融業的波動性是眾多周知的,金融本就是資本的奴隸,也是利率的代言人。當實體經濟無法為金融市場提供支撐的時候,金融市場震盪在所難免。


以股易金


我們可以結合爆發前10多年的美國經濟發展來嘗試得出答案。

美國一直是世界上創新和科技的領導者,上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爆發了“信息技術革命”,大量優秀的信息技術公司和高科技企業湧現,互聯網行業一片繁榮。加上“亞洲金融風暴”和“歐洲科索沃戰爭”的助攻,全球資本湧向美國,推高了這些科技公司的股價,形成了著名的“互聯網泡沫”。

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本應流入實體經濟的資本讓這些科技公司股價虛高,便紛紛套現走人,不久後“互聯網泡沫”破滅,流入美國的資本變少甚至有撤出,流向新興市場國家如中國印度等。

而臭名昭著的“911恐怖襲擊”變相給了美國一個插手外國事務提振美元信心的機會。美國後續入侵阿富汗和打擊伊拉克,一是暗示世界投資者可以安全地投資美國經濟,而是藉機提升油價提高美元需求。戰爭暫緩了資本的撤出,讓美國“續命”成功。

但是戰爭的消耗太大,即使是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也開始吃不消了,美債和赤字在這幾年暴增,嚴重動搖了美國經濟。於是聰明的美國人又想出了一個辦法:房子。

很多美國人沒有自己的房子,美國利用低息的政策刺激大眾消費購買房子,富人換大房子,窮人買小房子,讓大眾拿出錢來填坑。美國想用房地產泡沫來填補之前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空洞。商業銀行給人們貸款,為了轉移風險,將次級貸“金融創新”為次級債賣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繼續將次級債“金融創新”為各種金融衍生品,並轉移大量風險給保險公司。債務成本升高,償還能力有限,兌現承諾遙遙無期。毫無疑問,這種寅吃卯糧並放大風險的騷操作讓更多人為原本難以完成的經濟目標買單,等到資金鍊撐不住信用歸零的時候,一地雞毛。更慘的是,這些金融創新還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對美國汽車產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資本流動逐利,缺乏金融監管的美國,試圖用更大的泡沫填原來的坑,放任了不負責任的金融創新和風險轉嫁,使得原本應該爆發的問題“被餵養幾年”後再爆發,就是08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天天種豆子


另一個角度看待2008年的金融危機,早在2000年就埋下了伏筆!

我們得從2000年的科技泡沫破滅說起,科技泡沫破滅後,美聯儲繼續擴表債務的轉移,所以在2000年後中國加入了WTO,美國希望國內的廉價商品可以滿足人民的需求,而且希望中國買美國的國債,這樣美國就有錢了。美國有錢了也不幹好事,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開始,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開始,結果這麼多年打下來,美國政府越打越窮,窮的四處借錢和找小弟收保護費,到現在今天為止就只有打代理人戰爭了。沒錢了怎麼辦?難道就破罐子破摔了嗎?


顯然不會破罐子破摔,沒錢只有貸款了,向有錢的國家借錢,借錢得有抵押物呀,不然我怎麼相信你會還呢?再加上之前借的錢還得還利息和本金呢,就更需要鉅額的資金了,抵押物資產不足以貸到鉅額資金,那就只有讓資產增值了,結果房地產成了目標,加槓桿拉高房價,龐大的資產抵押物有了,能貸到錢了。

結果2001年——2008年之間財政收入不行,還不了利息和到期債務,又借不了錢,拆東牆補不了西牆,房地產貸款違約了,泡沫再次破了!夢碎了!

這才是真正的內在因素,資產負債擴表的造成的危機,沒想到08年後更瘋狂!


老鱷魚觀天下


別說2018年的危機,世上所有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都是因為資本的泛濫和貪婪。

資本是介入而不直接參與創造人類賴以生存的實體經濟,雖然資本也不是常人所說的不勞而獲,但資本確實是付出了腦力勞動但卻沒有直接用於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條件為目的,是投機或投資所人為製造出來的剩餘利潤,並將這種利潤用於自己物質情感生存的優越性為目的。

資本是投機的根源。在不能消除投機的現實社會,我願意少量參與投機,但我絕不會從內心違揹人類生存的根本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