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是朦朧是詩意

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是朦朧是詩意

七月雨

七月,註定是陰雨綿綿的日子,這剛剛踏入,就漫天漫地飄起雨絲,一日不見晴,兩日陰雨綢,已三天了,卻亦然是風緩雨急,不肯罷休。

或許是為了緩解六月的燥熱,天公遂普降甘霖,潤民潤心,潤世間凡此種種皸裂。

一夜雨未間斷。“少年聽雨閣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處在這尷尬的年齡,少年是斷然不存在了,而在壯年與暮年的夾縫中求生存,少了壯志豪情,少了浪漫情緣;多了的只有白髮、皺紋和疲累無奈的一聲嘆息。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幾聲鳥語催懶夢。

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是朦朧是詩意

晨起,推門,天地一片空濛。樹上、草上、屋簷、甚至空氣中凝結著一個個晶瑩的小珠子,如霧如煙,輕輕飄落,淺淺暈開,天地間仿若頓住一般,只有絲絲雨簾,只有淡淡薄幔,宛若一幅鑲嵌的寫意水墨畫……

身處悠長的小巷深處,卻沒有江南的青磚黛瓦,小橋流水,也不會逢著一個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的姑娘。有的只是遠處的詩意朦朧,青山河流,若隱若現在幻影裡,氤氳在一片水霧中,蒼松翠柏,弱柳呢喃,與天地對話,與風雨凝眸,與七月繾綣。

撐著一把傘,漫步河堤岸。一夜雨無聲,輕灑落花紅。那些往日的芬芳,在枝頭時,嬌豔欲滴,蜂圍蝶繞,香氣瀰漫十里之外,惠澤四周。凡過往者,無不讚嘆嗅謬一番,極盡溢美之詞。如今衰落遍地,竟無人問津,馥郁之氣自然是不再有了,路過者皆繞道行之,唯恐沾與鞋底而避之不及。自古至今,卻獨有那纖弱女子林黛玉會憐惜落花,併為此淚染香腮。

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是朦朧是詩意

花開是一季的絢爛,花落又何嘗不是一種姿態。

落下的雨溼了腳上的鞋,風兒裹著雨絲不斷地斜斜灑落,偶有雨點輕落肩頭,涼意不禁襲上心來。

路過一處荷塘,遠觀如一塊綠毯,上下起伏,不斷舞蹈。近看卻是碩大的荷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此時正屹立於一片蒼茫煙雨中,如一把把傘,時有“砰砰”之聲不絕於耳,原是雨水敲打著葉面。看著荷葉上滾動的水珠不斷搖晃、變大,那根不太粗壯的葉杆卻一直堅挺著。竟如人生一般,無論苦難抑或幸福,站立著是唯一的姿態!

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是朦朧是詩意

縱觀整個荷塘,風雨飄搖,動靜相宜,幾處粉色的荷花苞點綴其間,露出尖尖角,只是蜻蜓早已遠去。遠處傳來一陣歌聲:“綠葉無悔,撲向大地,是報答泥土芬芳的情誼;鮮花無悔,凋落於風雨,因為她有一段生命的美麗……”聽出這是劉歡演唱《風雨麗人》裡的插曲《無悔人生》。

回首,與一棵樹對望,與一枝花靜觀,與一株草凝視。你在,我在,回眸時光裡的溫存,亦在。

雨時緩時急,風時刮時停,滔滔渭河翻滾著流向遠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抱了抱手臂,轉身往家的方向走去。


作者簡介:菡萏,又名露珠綠籮。陝西咸陽人,70後。愛好唱歌,誦讀,喜歡用手中的筆記錄生活的點滴,在聲音和文字裡尋找心靈的寧靜。


推評語:七月的雨來的很勤,而人們常常記得的卻是七月流火。在《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中這樣描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作者通過細微的雨季描述,發出無盡的感慨:“少年聽雨閣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人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誰能阻擋歲月如梭呢?就如同這七月的雨,在小巷,荷塘,雨中漫步,詩意朦朧也。作者通過雨中即景,浮想聯翩,發人生之感慨,暢歲月之悠悠。品讀此文,好像也走進來作者的心田。婉約,舒緩,通篇筆墨感染了你我他。特推此文,與大家共賞之。[推評人:宋廣]



推評人簡介:宋廣,內蒙古赤峰人,在央企下屬單位從事管理工作。內師大文學系本科畢業,多年來從事業餘文學創作,曾擔任中國青少年作家協會內蒙古分會創作部長,赤峰市協會主席,在本地刊物,及其雜誌、網站發表過小文。追求中華文化,是永不停息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