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寒族劉裕的閃亮登場

當桓玄沉浸在自己的皇位上時,他不知道,危險已經來臨,自上而下,怨言四起,公元404年,早就對桓玄不滿的劉裕,以打獵為名,召集北府舊將,突然起事,至此,兩晉年間最後一個大人物正式出道,以自己的能力周旋於這一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中,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劉裕,字德輿,祖籍彭城縣綏輿裡(今安徽省蕭縣縣城東北二十里),晉興寧元年(公元363年)三月生於東晉著名軍事重地京口(今江蘇鎮江)。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寒族劉裕的閃亮登場

這個人很強,強人自然有人喜歡,結果呢,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查,一股股吹捧之風,把劉裕說的是古往今來第一人,曹操之流,連提鞋都不配。。。。。。呵呵,武力值最高啦,率某某幾條街了,這種說法,希望大家一笑而過,當成笑話就好。

當然了,劉裕在那個時代,是真的很強喲。

劉裕據史書記載,乃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因這個關係,還有人詢問為什麼劉裕建國,國號為宋,而不是漢。。。。。。咋不想想,這離漢多少年了,而且此前,晉才是正統的華夏正朔,要不然那些胡人部落先前都稱臣於晉,儘管很多人都不喜歡晉朝。

滄海桑田,倏忽之間,到其父這一輩,早已沒落,淪為寒族。劉裕之母生劉裕時難產死掉,其父難以撫養,本欲扔掉,後被劉懷敬之母收養。

許是因為自小寄養他處,所以又有個小名叫寄奴,不久之後,隨著劉裕功名日顯,寄奴一名,也終於震爍宇內。

劉裕之父在送走劉裕這個拖油瓶之後,就娶了蘭陵人蕭氏為妻,生下了劉道憐、劉道規二子,好景不長,其父去世,蕭氏帶著道憐、道規二子,難以為生,幸好此時劉裕已經長大,而且學會了一些絕技,比如編草鞋!昔日劉備也會。

劉裕就靠著草鞋絕技,外加砍柴、種地、打漁、賭博,使得四口之家雖談不上富裕,但至少冬天有棉,飢困有飯。

可是這日子一過二十餘年,劉裕實在厭煩了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三點一線的無聊日子,他想起編草鞋的前輩劉備,忽然頓悟,決心學劉備,於是在其三十幾歲的某一天,毅然從軍。

至此,歷史進程開始改變。

劉裕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又兼性情剛毅果敢,勇猛沉著,如此人物,一投軍,便大放異彩,很快因功擔任孫無終的司馬。

孫無終,北府軍名將,昔日曾同彭城劉牢之、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等一眾猛將因為驍勇一同被謝玄選中,組建北府兵。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寒族劉裕的閃亮登場

適逢孫恩作亂,東晉管不了,只好命劉牢之出兵平亂,孫無終推薦劉裕做了勞劉牢之的參軍。

公元399年十二月,劉牢之命劉裕領數十人在吳郡(今江蘇蘇州)偵查孫恩大軍,不曾想突遇幾千賊眾。劉裕知逃無可逃,遂率眾與賊人交戰,隨從戰死大半,劉裕本人也深受重傷,在此存亡之際,劉牢之之子劉敬宣率兵前來,騎兵主力一到,叛軍寡不敵眾,只得逃跑。

後來劉牢之數次擊敗孫恩,命劉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寧波)。孫恩大軍前來攻取句章,劉裕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衝鋒在前,數次擊退孫恩,但畢竟賊人眾多,後劉敬宣自請救援劉裕,最終擊退孫恩。

401年三月,孫恩北擊海鹽縣,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衝出城。孫恩軍遭到震懾,士氣大喪,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劉裕雖然連戰連勝,但考慮到眾寡懸殊太大,於是假裝棄城而逃,誘使賊眾蜂擁進城。他乘其懈怠,伏擊大敗。

六月,孫恩乘勝渡海,突然進軍鎮江,部眾十餘萬。當時劉牢之還駐軍山陰,數百里之遙,京師震動。劉裕日夜兼程,與孫恩大軍幾乎同時抵達。

雖然當時敵我眾寡懸殊,又加上長途急行軍,而且東晉守軍又無鬥志。孫恩率兵數萬,擊鼓吶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擔準備抵抗。

劉裕也不含糊,立刻率部猛攻,大敗孫恩,其部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

所謂計窮莫過糧盡,功高莫過救駕。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寒族劉裕的閃亮登場

是年八月,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派他領水軍追到鬱洲討伐,劉裕又大敗孫恩。孫恩南逃。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在海鹽,又大敗孫恩。三戰三捷,俘虜的起義軍數以萬計。起義軍自此之後,由於飢餓、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只好從浹口逃到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作戰勇猛,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不論孫恩或是朝廷,皆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 。後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之亂既平,桓玄也趁此良機掌控了朝廷大權,剪除司馬道子和司馬元顯,磨刀霍霍,準備對劉牢之下手。畢竟這時候的南方,劉裕等人只算一個小將,唯有名震天下的劉牢之才能與桓玄對抗。

劉牢之也不傻,恐懼之餘,對劉裕說:“桓玄奪我的兵權,大禍臨頭,我欲北上廣陵,召集舊部,你能隨我一起去嗎?”

劉裕素來不喜劉牢之數度背叛,便答道:“將軍當日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桓玄,現在桓玄已威震天下,朝野人情均已遠去,您哪,歇歇吧,我自去職做個平頭百姓。”

不止劉牢之問劉裕,劉牢之的手下大將何無忌也求計道:“大哥,我怎麼辦?”

何無忌乃是東海郡郯縣人,少有大志,忠貞堅定,但容易意氣用事,每當有人或事不合其心意,不滿的情緒就會寫在臉上。他起初獲州府命為從事,後轉太學博士。因舅舅劉牢之鎮守京口,便入軍中為參謀,因軍功升為國中尉,加廣武將軍,與劉裕意氣相投,情逾兄弟。

劉裕一思量道:“依今日之形勢,劉牢之難免一死,我們兄弟犯不著跟他一起赴死,你不妨和我同回京口。現在正是桓玄驕橫為所欲為之日,肯定用得著我們。桓玄若能守臣節北面侍君,我就與你歸順他,否則,與你共擊之,建不世之功業。”

劉裕說的不錯,桓玄的堂兄桓修鎮守京口,素聞劉裕大名,不忍將他閒置,請他做中兵參軍,並恢復安帝時所封的建武將軍、下邳太守,以前所帶的軍隊編制、郡轄範圍均不變。

不久,牢之自縊,劉裕卻並未做個平頭百姓:孫恩雖死,其餘部在他的妹夫盧循帶領下仍為害一方。桓玄此時只想篡位,遂向盧循招安,任命他為永嘉(今浙江溫州)太守。可是盧循畢竟叛賊出身,這白天還好,有個官樣,到了晚上,照舊做賊,四處抄掠,荼毒百姓。

桓玄那個氣啊,便調劉裕東征盧循。

劉裕畢竟名將,一出手,盧循只好逃跑,從東陽(今浙江金華)逃到永嘉,後又從永嘉逃到晉安(今福建福州),最後渡海南逃。

六月,劉裕得勝班師,途經山陰,在何無忌的勸說下,一度想據山陰北討桓玄,但山陰地處偏遠,並非百戰之地,且桓玄尚未篡位,起兵尚無藉口,遂作罷。

桓玄得知劉裕擺平了盧循,大喜過望,加封劉裕為彭城(今江蘇徐州)刺史。

不久,桓玄自稱楚王,準備動手篡奪皇位,篡位之前,他派心腹摸摸周圍有身份的人的底。

負責找劉裕問話的是桓玄的堂兄桓謙。

桓謙說:“楚王功勳卓著,德高望重,四海翕翕然無不翹首而盼楚王行堯舜之事,不知道劉公對此有何看法?”

劉裕巴不得桓玄行篡位之事,不然的話,自己師出無名,如今聽桓謙問起,立刻拍馬屁說:“宣武王(桓溫)有再造晉室之功,楚王乃是宣武王之子,功德蓋世,誰不心服?晉室微弱,久失民望,楚王乘天運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桓謙聞言,心花怒放,說道:“卿乃當世豪傑,既言可,則可矣。”

至此,桓玄最終當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