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

今春,友人作陪登湖北赤壁市境內葛仙山,葛仙山海拔624米,晉代仙人葛洪曾於公元357年前後在此修道羽化而得名。葛仙山頂有仙人洞,洞中一石泉(人稱仙水),碗口大小,淅瀝不休,高出地表,不知水從何而來,清澈甘甜,常年不溢不涸。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

勝境憑臨不可無詩

七律/遊赤壁葛仙山

王清風

久聞世上有神仙,眼俗難謀一面緣。

化去誰知方几日,拜來自曉已千年。

耳邊風響疑離地,足下雲飛應近天。

此後九州他處路,腳跟猶帶洞中煙。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

最喜清朝才子袁枚這首詩: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袖,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學兼內外,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亦多成就。

諸君無妨細讀下文,必有所裨益。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

《抱朴子養生論》之一

【原文】: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設,猶宮室也;支體之位,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腠理之間,猶四衢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炁猶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國。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愛其氣,所以全其身。民弊國亡,氣衰身謝。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藥於未病之前,不追修於既敗之後。故知生難保而易散,氣難清而易濁;若能審機權,可以制嗜慾,保金性命。

【註釋】:

抱朴子:東晉名道士葛洪之號。

腠理:中醫指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和皮膚、肌肉的紋理。

四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炁:同「氣」,指元氣。

至人: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此處指深諳養生方術的人。

保金:當為「保全」之誤。

【白話】:

抱朴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國家。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宮殿;四肢軀幹像是邊境;骨骼和關節,好像是國家委派的各級官吏;皮下肌肉間的空隙和皮膚、肌肉的眾多紋理,像是全國四通八達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則像一國的群臣,身中的元氣似一國的老百姓;所以,深明養生方法的人,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國家。

愛護百姓,可以讓國家安定;愛護自己的元氣,可以健全自己的身體。百姓疲睏了,國家就必然滅亡;元氣衰竭了,身體就會死亡。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會先採用藥物調和,絕不等到身體已經衰敗之後才來補救。

由此可知,生命難保而易逝,元氣難以清明而易濁;如果能夠明白這些道理,知道輕重,那麼就會節制嗜慾,保全性命了。

《抱朴子養生論》之二

【原文】:

且夫善養生者,先除六害,然後可以延駐於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聲色,三曰廉貨財,四曰損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養之道徒設爾,蓋緣未見其益。雖心希妙道,口唸真經,咀嚼英華,呼吸景象,不能補其短促,誠緣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誡哉!

【註釋】:

且夫:「況且」,承接上文,表示更進一層。

延駐:道家謂長生不老。延:延年。駐:駐顏。使容顏不老,永保青春。

薄:輕視。

沮嫉:誹謗妒忌。

咀嚼:細細咬嚼。

英華:草木之花。此指能健身治病的藥草。

【白話】:

況且善於養生的人,應先除去六害,然後可以延年益壽,以享百年。除去哪六害呢?一是淡薄名利;二禁聲色慾樂;三不貪圖貨物財寶等物;四要清淡飲食;五除諂佞虛妄習氣;六是注意平和身心,去掉誹謗妒忌等情緒。

這六者不去掉,修身養性之道等於是虛設了,因為沒有看到養生的益處。如果不注意這六項,任憑放縱,那麼,縱然心中仰慕至道,希求身體康泰,口裡念著道家經書,時常吃些保健藥物,每天呼吸大地元氣,也不能補他的損缺,救他短促的壽命。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丟棄了養生的根本,而胡亂地追求那些細枝末節。這都是應當深切引以為戒的啊!

綠野仙蹤 訪葛洪羽化成仙處謝謝惠閱!您別忘了加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