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網上已經有很多前輩講繁殖技術與基因的帖子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了,本帖就簡單的說一下個人對玩羅路線的理解和在繁殖過程中的失敗經歷所總結的經驗教訓吧!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玩羅時間並不算長,09年開始,和大多數魚友一樣最初接觸羅漢是從苗子開始的,當時把缸隔開一半,一邊是鸚鵡、地圖、恐龍,一邊是幾條羅漢苗子,後來玩壓成,再後來就是成魚,最後走上了繁殖之路。

在我看來,玩繁殖就是一條痛並快樂的不歸路,在茫然和學習中探索奧秘,在忍耐和期盼中尋找樂趣,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一項愛好——與眾不同的愛好。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個人認為,玩羅的路線有兩種,前期是一樣的,大多是從玩苗開始,也有很多魚友從壓成開始,一般一條魚玩下來算是一個進階階段,此時會有兩條分支,一條是不斷提升對極品個體的追求,另外一條則是繁殖。大多數朋友會選擇前者,而我選擇的是後者。

最初的想法就是通過自己的繁殖來實現第一手選苗,從娃娃抓起為自己培養精品羅漢。這也是兩條玩羅路線的交叉點,對極品個體的追求,而不同點在於前者是對現有羅漢表現的研究,後者則是對羅漢基因的探索,也就是研究它祖宗十八輩。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總體來說玩繁殖還是挺燒錢,挺熬人的,從1年前開始到現在做組缸、買種魚、配器材、飼料、水電亂七八糟的花了接近一萬五千大洋了,買極品羅也能買個3-5條了吧。尋找公母種魚、盼著公魚成熟、盼著公魚有繁殖能力、盼著母魚下蛋、盼著蛋變黑,每一項都是熬人的活,這還不算什麼,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死魚。

從開始玩到現在我一共玩死過四條種魚,第一條在合缸的時候猝死,死因現在都不能確定,可能是因為升溫加鹽的多餘操作;第二條是一條品相極好的母泰金,在下管後受到驚嚇撞缸翻肚後救治無效死亡;第三條是小母滿銀感覺跟馬騮合缸成功後去上班,晚上回家發現被咬死了;第四條是一條品相很好的母黃金,在下管後被我換到紫紅缸準備合缸時,母魚收管拒食幾天後死亡,據說這是發情期受到驚嚇的子宮硬化所致......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總結一下失敗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吧:

1、合缸繁殖的時候一定不要亂加東西,隔板,產盤,水妖精,氣石除此以外什麼都不要加,藥、鹽都是禁忌的,甲基藍等藥物放在孵化缸就行了,第一條死魚告訴我,繁殖的時候它們很敏感很脆弱。

2、繁殖缸一定要放在隱蔽處,繁殖前後避免驚嚇種魚,我的繁殖組缸放在了書房入口旁邊,在繁殖前後書架上的必需品都取走,禁止書房打掃衛生,這是第二條死魚告訴我的經驗。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3、合缸後要預留充足的觀察時間,如果人忙,就乾脆不要合缸,寧可浪費一窩蛋也不要讓種魚打架死掉一條或兩敗俱傷,這是第三條死魚告訴我的經驗。

4、合缸要講究時機,過早容易打架,過晚也會導致死亡,第四條死掉的母魚告訴我,下管叼盤後就不要給它換缸,不然它會死給你看。

5、母魚好弄,公魚難求,一定要確保弄到具備繁殖能力的公魚,公魚魚齡達到以後可以用母鸚鵡做沙包合缸測試,一條已經送魚商的公馬騮告訴我,別相信感覺,不然會讓你一窩白蛋接一窩白蛋......

羅漢魚養殖:充滿糾結的養羅之旅

6、放產盤寧早勿晚,第一窩蛋下在缸底,最後被過濾吹走的蛋蛋告訴我,一定要勤觀察隨時準備管循環,要有專門的孵化缸,放產盤時機要早,不然就給你玩消失。個人感覺早放產盤還有助於促使母魚下管的作用。

7、還有精選的小苗子一定不要和大魚隔養,事故率太高了,很多小苗子告訴我,隔板可以擋住大魚,但是隔板間的縫隙小苗子會來去自如,有時候它們會來個大魚肚子一日遊的。

就先總結這些吧,這就是我的繁殖之路,痛苦與快樂並存的玩羅之路,小弟繁殖方面還是新人,算是拋磚引玉吧,希望前輩高手們多分享經驗,豐富一下繁殖方面的資料,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