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暑假的家長訪談活動引發了我對於人際關係的思考,今天我想說的是在親子關係中做好人際邊界的訣竅:我們家長需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也許你想說:孩子還小,並不獨立呀。我想你是對的,孩子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能力、物質經濟等都是需要依賴家長的,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孩子做為一個人,TA的身體和情緒感受、TA的意志能力是獨立的,這些都不是家長能夠替代的,也都是需要家長去看到並接納的,這就需要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百度一下“尊重”的意義,是重視、顯要、自重的意思。

叔本華說:“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靈性。”

巴爾扎克說:“誰自重,誰就會得到尊重。”

笛卡爾說:“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重。”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尊重意味著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彼此都需要看清楚自己和別人的角色與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給別人留有餘地,也在這個關係中找到相對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這些對於有恰當人際邊界的朋友來說,是一個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遵循著這樣的邊界理念,關係中的人都有自己的空間,也會在彼此之間保持足夠的親密感。一旦破壞這個邊界,一方侵入另一方的邊界,就會產生替代或者壓制的現象,擠佔對方的空間,也限制了對方的能力發展,親子關係中尤其多見。

媽媽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把已經在長大的孩子當成小BB來看,總覺得TA們還做不好自己的事情,於是乎包辦替代各種安排,過分的厲害的媽媽會帶養出十幾歲了還不會自己剝雞蛋、自己洗衣服的孩子來。這樣的方式,看上去是360度的疼愛,實際上是限制了孩子自理以及做事能力的發展。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自重,維護自己的人際邊界不受侵犯

相對的,如果我們不能恰當地做好自己的角色應該付出的努力,就會有退縮的行為,撐不起自己的角色,不能做好自己的本分,也就得不到應得的尊重,這是自重的一部分。每個人的能力有強有弱,總有人在某些方面是突出的,而在另一些方面是不足的。我們不需要把自己練成一個“標準”的人,這世界上也沒有所謂的“標準”的人,但我們總要盡力去做每一個角色,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尊重系統安排。

當我們的家長朋友因為許多次“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而舉起打孩子的手時,其實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邊界,也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邊界可以被隨意侵犯,而自己也可以隨意侵犯別人的邊界!這個結果甚至導致孩子不懂得自己的邊界在哪裡,在學校裡和同學交流中也不知輕重,很容易吸引侵犯行為,以及發生侵犯別人的行為。這個孩子的行為和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問題,成為老師們眼中的“問題兒童”。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人際邊界告訴我們:在無論多麼親密的關係中,都要以尊重為前提

就算是親子關係、子親關係、夫妻關係這麼親密的關係中,都需要尊重對方的情緒感受,而不是主觀地認為:我和TA在一起的,那件事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TA就是小題大作無病呻吟等各種論斷,這樣的診斷實在是讓人委屈。

舉個栗子:我家裡兩個小孩子,大兒子比小兒子大11歲。倆個傢伙在一起玩的時候,小的時不時就尖叫,委屈的告狀,說哥哥打他。這個時候我會過問一下原因,然後處理。而當我不在家的時候,姥姥就會直接呵斥小寶:“你就是鬧得歡,你哥哥不過是摸了你一下。”每每小寶都會眼裡含淚不敢再申辯。直到有一次我在家中遇到這個情形,急忙跑出來掀開孩子衣服看的時候,果然有一個大寶的手指印那麼大的淤痕,拉著小寶去給姥姥看,姥姥才相信,而此時小寶已經被冤枉無數次了,孩子當時哭的那叫個驚天動地……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哪怕是和自己的關係呢,也是需要尊重的呀

說到這裡,我特別想分享我和身體的關係,也許是因為人到中年,我近來十分關注身體的感受,也願意去順應身體的感覺來安排自己的事務。在這個關係中,就體現了一個尊重的含義。以前年輕,有點頭疼腦熱、疲勞困倦都不當回事兒,熬一熬就過去了,其實是侵入了身體的邊界。結果累積到氣虛無力的難受狀態,又急忙吃中藥調理,也算是亡羊補牢。而順應身體感覺的方式,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餓了就吃,精神了就做事,接受這個狀態,也跟從這個狀態,果然身心舒泰,做事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三說“人際邊界”——尊重是兩個人相處的前提

家長需要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人,才能帶養出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在家庭中,也許最難做到的就是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人“,我們每天在嘮叨孩子:衣服沒穿好、書包沒整理好、作業沒寫完、吃飯吃太少、見人不打招呼、早晨不起床……認真想一想,很有些是侵入了孩子邊界太多的行為。做好媽媽,真的是不容易。要提醒孩子、引導孩子,還不可以侵入孩子的邊界太多,這個度需要我們自己去把握。而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環境,這個度的多少也是不同的。

最好是和孩子充分討論預演之後,制定適當的行為規範,家長省心一些,孩子自在一些,彼此的邊界既有交集,又大部分各種獨立。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個交集的部分越來越少——終至TA們能夠完全獨立生活。

願我們的家長都能看到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的情緒感受放在帶養的首位,給孩子恰當的規則意識,帶養出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