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壽山石作為美的載體,色彩斑斕,質地靈透,取之於自然,化之於心絃,其材質之美豔,確實醉人心脾,可以說,壽山石的發展很大一部分首先是依附於材質。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美石如玉,不能言而最可人。在玉石類的收藏圈中,關於“德符”之爭,由來已久,“重材輕藝”不乏。

早前,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以材質論英雄”。一件作品雖然有頂尖的工藝,若是載體石質一般,仍然難以高價成交。成交價格的高低,至少可以反映市場對於價值取向的一個衡量。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的確,天地之物,自然天成。《淮南子·說林訓》中曾述:“白玉不琢,美珠不久,質有餘也。”;莊子亦云:“至人者,原天地之美”,故自然之美,法天歸真。

《觀石錄》中亦曾記載:壽山之美,美玉莫競,貴則荊山之璞,藍田之種;潔則梁園之雪,雁蕩之雲,溫柔則飛燕之膚,玉環之體,入手使人心蕩。

所以,壽山石的材質之美,得天獨厚,文人墨客常以“六德”譽之,即溫潤細結凝靈。

關於壽山石“六德”,同古堂小編有感:溫潤,是大自然的溫度,恐撫之有痕;細結,是大自然的永恆,承載之物在歲月中不是轉瞬即逝的華美;凝靈,是大自然的饋贈,清澈明淨如湖波晚照,雲霄倒影,優美而極富韻味。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飾。壽山石的美,是靈動,充滿氣質的。相較於如翡翠類玉石,壽山石的色澤更為豐富絢麗,相較於各類瑪瑙,壽山石的巧色更是生色動人,所以,業界才會有“天生瑰寶在閩中”感慨。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金石書畫名家潘主蘭對於壽山石的天然之美,曾言:“如斯尤物,迥非筆墨能盡其名狀。”

壽山石的特質,完全可以結合雕刻藝術,走進更高的藝術殿堂。

早前,特別是建國之初,一些流水線的生產模式,導致壽山石藝術表現方式的單一,不但很難讓人產生共鳴,甚至會讓一部分愛好者望而卻步。

而且,長期沒有審美的作品,讓壽山石的發展停滯不前,產生壽山石藝術是工藝品而非藝術品的誤區,長期沒有情感注入的壽山石作品,在阻礙壽山石走得更遠。

其實,壽山石雕刻技藝不亞於任何一個藝術門類,包含薄意雕、淺浮雕、鏤空雕、圓雕、鈕雕等多種形式,“審曲面勢”的雕刻理念早應該深入業界。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天生瑰寶:壽山石原來可以這麼美

如今,除卻“審曲面勢”的雕刻理念,也更應該注重個性化與創新的高度。

業界曾將此由易至難,分為大概四個階段:

1、稍作雕琢,體現壽山石原石之美,特別是一些色彩難得,質地晶瑩的自然珍寶;

2、依形而就,體現壽山石造型之美,壽山石取自自然,形狀迥異,或許可以較大限度的保留形神;

3、利用巧色、化解瑕疵,體現雕刻者智慧之美,“一相頂九工”,壽山石的紋路、雜質等沒有規律,需要創作者思維方式的天馬行空;

4、石無常勢,雕無常形,體現創作者的技藝之美,形勢合一,成就精品孤品,如此不但包含創作者濃烈的個人情感氣息,也可引起賞玩者的共鳴。

只有把壽山石的寶石屬性與壽山石雕刻的藝術屬性有機結合,才能綻放出屬於壽山石作品的特有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