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柬埔寨吳哥,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建築群,這裡曾經是輝煌繁榮的高棉王朝,卻飽受戰爭病疫的吞噬,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裡湮沒,成為一片廢墟。有多少人把吳哥窟列入一生必去之地的清單中,又有多少人在吳哥寺中,看眾神在晨曦中甦醒,在斑駁的光影中,感受高棉微笑的力量。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在前往吳哥的行程中,必定會帶上一本旅行指南,但全世界通用的最佳旅行指南卻源自一本七百多年前中國古籍《真臘風土記》,它的作者是元代資深旅行達人周達觀。正是這本看似介紹幾百年前吳哥王朝風土人情的一本遊記,卻成了後世研究真臘(中國古代對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的稱呼)及吳哥窟的重要著作,它也為法國探險家發現吳哥王朝遺蹟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線索。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周達觀著的《真臘風土記》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暮色中的聖劍寺

為什麼元朝人周達觀會去柬埔寨旅行?他的遊記中究竟記錄了些什麼?這本書又和發現消失的吳哥王朝有什麼樣的關係?這本書對如今去柬埔寨旅行的人真的有用嗎?

元代旅行達人周達觀的柬埔寨之旅

要說元代旅行家周達觀的柬埔寨深度遊,先要講講元朝的戰略擴張計劃。當時被稱為真臘的柬埔寨與占城(今越南)、暹羅(今泰國)接壤,年輕的元成宗一度想要把領土擴張到東南亞的這些國家。為了降服真臘,元朝派兵從海路進攻,但由於不熟悉當地地理和氣候,最終兵敗。不服氣的元成宗改變策略,派使團說服真臘及周邊的小國自動歸附。公元1295年,年輕的周達觀作為隨行的通事(即翻譯官)跟隨使團從溫州港乘船出發,走走停停次年7月才到達吳哥。

周達觀在真臘生活了一年左右,他四處遊歷,充分了解了當地風土人情,一次次邁過吳哥王城寬大的護城河,他暢遊小吳哥與大吳哥城的眾多寺廟,觀賞盛大的鬥象表演,欣賞女王宮迴廊中精美的雕像……真臘的一切都讓來自中土的周達觀感到新奇。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倚靠在小吳哥廊柱邊的小僧侶

回國後他一邊回憶一邊寫成《真臘風土記》,他不但用繪畫形式展現了吳哥城的建築和雕刻藝術,還從城郭、宮室、服飾、宗教等四十個門類,對當時的柬埔寨做了最真實的觀察記錄,從生活到飲食、建築、風俗、服飾、婚嫁、宗教、政治、生產、氣候等做了詳細客觀的介紹。其中還包括了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諸多地理介紹。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按照梵文原意,通王城就是“大城市”的意思

在他的筆下有輝煌的小吳哥城:“東面有金橋一座……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來有‘寶貴真臘’之褒也。”;有真臘國王巡遊時的鬥象表演:“軍馬擁其前,旗幟鼓樂踵其後。宮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執巨燭,雖白日亦點燭……”;有王宮內精美的石雕故事:“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小吳哥的浮雕藝術

雖然全書只有8500字,但內容豐富,有據可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稱它“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這本書最終成為了開啟那片震驚世界輝煌文明遺址的鑰匙。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用一本書尋覓消失的高棉帝國

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昔日繁華的吳哥城被遺棄,熱帶雨林高大的樹木漸漸吞沒了王朝的輝煌,宏偉建築被叢林覆蓋,高牆傾頽,荒煙蔓草,逐漸被世人遺忘。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亨利·穆奧所見之吳哥寺,別人根據他的照片所畫,出版在亨利·穆奧的《暹羅柬埔寨老撾安南遊記》裡

1819年《真臘風土記》傳至法國,法國人雷慕沙將其譯成法文。這本書引起一位博物學家的注意,這位遊歷過很多國家的亨利·穆奧迷戀於書中的記載:“樑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頗壯觀,修廊複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決定去東南亞探險,尋找書中描述的王城。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迴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迴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後人憑弔

於是在1860年,亨利·穆奧帶上週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來到了柬埔寨。這本書第一次作為柬埔寨旅行指南為亨利·穆奧的旅行提供了詳盡的信息。按照書中的描述他首先找到了洞裡薩湖。當他和當地嚮導用砍刀劈開藤蔓,最終發現隱藏在莽莽森林中的五座巨大無比、高聳入雲的石塔,傳說中失落的高棉王朝遺蹟就此被發現。

跟元代旅行家玩轉柬埔寨

作為一個外國人,當週達觀初到柬埔寨的時候一切都是新奇的,在他眼中的吳哥城,城門有5個,每個門口都有兩層城門,還有很寬的護城河,河上架著大橋。國都為方形,中心有一座金塔,到處都是佛像,還有無數的大象、獅子、牛、馬等雕塑。而除了吳哥城外,他還去了哪些地方呢?今天的我們,完全可以拿著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跟著他的描述按圖索驥地走遍。

“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開一門。”、“城門之上有大石佛頭五,面向四方。中置其一,飾之以金”……周達觀對吳哥城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如此。

在周達觀眼中,十三世紀末年的大吳哥城到處繁華熱鬧,建築物金碧輝煌,和當時中國元朝的城市相比也毫不遜色。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通王城中的鬥象臺。是古代國王接見外賓的亭臺,也是當時吳哥國王挑選坐騎與節慶時觀賞鬥象表演的地方

在進入大吳哥城前,你一定能看到周達觀描述的場景,高達七公尺的南城門大石雕上,四面都刻著吳哥王朝全盛時期國王加耶拔摩七世的面容。當然還有空中宮殿,也就是《真臘風土記》中記載的“金塔”,它是吳哥城裡最高的建築,可以說是後來小吳哥皇城的雛型,在周達觀的記述中,金塔上藏著一隻蛇精,晚上變成一個女人,國王必須每天晚上與他同睡,否則國王或他的王國必有災難。

小吳哥

小吳哥是吳哥文化中最雄偉、精美的建築遺蹟,這裡是“神的居所”。近500米寬的護城河將小吳哥主建築群與周邊環境隔離,形成一座獨立的島嶼。

中國古籍: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是柬埔寨最佳旅行指南

小吳哥寺的堂、佛塔及其附屬建築之間均有階梯、扶欄、柱廊相連

經過長長的石板橋後,又來到一段筆直的石板路,一直延伸至主建築腳下,彷彿經過了精心設計,讓人一步步揭開吳哥神秘的面紗。迴廊牆壁上佈滿了繁複精細的浮雕,題材主要取自印度教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相傳,由於小吳哥的工程浩大,當年還從中國找來工匠雕刻浮雕,所以,如今的浮雕中還有中國工匠的作品,但具體是哪些已無從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