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文 | 維小正

群智諮詢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排名顯示,京東方以1250萬片的銷量,力壓LG(1210萬片)、三星(1000萬片)位列世界第一。

這是京東方在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四大領域出貨量實現全球第一後,在電視顯示屏細分領域獲得的又一出貨量冠軍成績。

遙想2005年,一臺32寸液晶電視的平均售價在11000元左右;而在2018年,同樣尺寸的液晶電視只需要不到900元就能買到。在我們切實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實惠的背後,是這家名叫“京東方”的中國企業奮戰20多年、連續多次打破外國企業壟斷的故事。

液晶面板之戰:投產10天就讓日韓企業放棄封鎖

2004年,彩電產業從傳統CRT顯示器向液晶、等離子等新型平板顯示器轉換,但當時我國彩電廠商並沒有相關方面的核心技術,液晶面板、電視芯片、處理器等彩電核心元器件仍然依賴海外進口,而擁有完整產業鏈條的日、韓、臺灣地區的電視廠商則“擁屏自重”,對中國企業進行嚴格的液晶技術封鎖。

從2001年到2006年,韓國三星、LG及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六家企業共召開53次“晶體會議”,聯合操縱液晶面板價格。

彼時液晶面板成本佔彩電生產成本的70%左右,這就逼迫國內彩電廠商必須花費巨資從韓國、日本、臺灣地區廠商手裡採購液晶面板等關鍵零部件。以2010年為例,當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超過460億美元,僅次於集成電路(1569億美元)、石油(1351億美元)和鐵礦石(794億美元)。

面板產業成了當時中國電視行業的大短板。

為了突破產業困局,京東方在2003年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現代電子的液晶業務;同年8月,又以10.5億港元收購了香港冠捷科技約26.36%的股份,控股了這家當時全球排名第二位的顯示器供應商,藉機在液晶面板產業快速壯大。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2005年,京東方自主建設的北京5代線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大陸“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

2009年,京東方投資280.3億元建設我國第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擊潰了外國廠商的技術與利益封鎖聯盟。10天內,日本夏普、韓國三星、LG,臺灣奇美、廣達等廠商紛紛宣佈放棄封鎖策略,要在中國大陸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2010年,京東方合肥6代線投產,結束了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2011年,京東方北京8.5代線投產,年產量達1300萬片液晶屏,困擾我國電視產業多年的“缺屏之痛”徹底成為歷史。

2015年,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提前投產,設計產能為每月12萬片玻璃基板。我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地區。

有家電行業人士說,中國的液晶電視價格以前是以萬元為單位計算,而在京東方逆襲之後,價格才降到了以千元為單位出售。

中韓“AMOLED”之戰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同樣是京東方打破韓國壟斷,相似的故事也發生在手機領域。

AMOLED屏因柔性輕薄、顏色亮麗、響應迅速、低耗能等特點被公認為下一代手機顯示技術。

美國調查機構IHS Markit預測,2020年全球AMOLED出貨量將增至3.51億個,尤其全球柔性AMOLED產能將從150萬平方米擴大到2010萬平方米,成為AMOLED顯示屏增長前所未有的階段。

但是AMOLED屏幕的產能之前一直都把持在兩家韓國企業三星與LG手裡。尤其三星是一家獨大,霸佔95%以上的市場份額,關鍵時刻它總能以“產能不足” 挾制手機廠商:

2010年HTC G7發售,首批貨採用了三星的3.7英寸AMOLED屏幕,很多人為了這塊屏幕而買G7,HTC G7也因此成為當時市場上最受矚目的安卓手機。但沒過多久,供貨商三星以“產能不足”為由停止向HTC供應屏幕,無奈之下,這款手機只得換用索尼的LCD屏。

大陸廠商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2016年小米Note2面市不久就因LG的曲面AMOLED供應不足而斷貨;同年OPPO R9系列及2017年華為Mate9 Pro同樣因AMOLED供貨不足,被迫將OLED換成LCD而遭遇市場風波。

重任還是落在了京東方肩上。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京東方2001年就設立AMOLED技術實驗室著手研發;2011年,京東方鄂爾多斯第5.5代AMOLED生產線開工建設,這是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第5.5代AMOLED生產線,填補了我國AMOLED產業空白。

2017年京東方位於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提前量產,這也是全球第二條量產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標誌著中國企業打破了韓國人在柔性OLED顯示屏領域的壟斷。

里昂證券預測,京東方將在2018年出貨1900萬片智能手機OLED屏,2019年出貨4100萬片。

目前京東方已經與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達成了屏幕供應的協議。蘋果公司已經開始測試京東方OLED屏幕,預計2018年新款iPhone有望採用京東方的屏幕。

全球手機顯示屏格局就此打破,新銳勢力京東方的前景不可估量。

京東方的逆襲可以歸結為三個原因

覆盤京東方的成名之戰:兩次突破韓企壟斷,成就五個“世界第一”

一、國家扶持力度大

從2011年至2015年,京東方公司分別獲得政府補助為6.66億元、9.26億元、8.38億元、8.3億元和10.45億元。此外,各地政府還在人才、土地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

2013年,京東方在鄂爾多斯建立B6生產線,據說當地政府無償送給京東方煤礦資源,京東方放棄開採權予以出售,從而獲得當年財報“盈利”,避免了股市上的尷尬狀況。

2016年,京東方在四川綿陽市籌建第6代AMOLED生產線,綿陽市政府給予了不少優惠政策。比如在土地配套條件方面,綿陽市政府承諾在以一次性公開掛牌方式提供約1200畝熟地,同時另行規劃800畝用於項目配套產業用地。此外,京東方還得到了現金補貼、人才引進等支持。

二、站在了合適的賽道上

液晶面板是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三高”行業,而且週期性明顯。但同時,顯示屏也是智能設備最重要的人機交互工具,使用頻率極高,應用範圍極廣,是面向未來的產品。

面板業務一旦做大,不會被其他競品輕易趕超,而且業務延展性強,像京東方如今正在轉型物聯網,以顯示技術為基礎,延伸發展智能製造、健康服務等領域。

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自主知識產權積累迅速

自1997年以來,京東方投入了鉅額的研發經費。京東方的近5萬名員工中,技術和研發人員就近2萬人,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要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7%以上,即使在2008年至2011年的虧損期間,京東方的研發投入仍累積接近30億元。

在知識產權方面,京東方的進步速度更是驚人:

2015年,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6156件,相比2010年增長超過10倍,且80%以上為發明專利;

2016年,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7570件,發明專利超80%,海外專利超過三分之一,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均有佈局;全球專利授權超過3700件;

2017年,京東方新增專利申請量8678件,發明專利超85%,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6萬件,海外新增專利申請超過3000件。

總結:

從1997年設立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技術實驗室,到2017年在全球顯示領域成為領跑者,京東方經歷了20年時間。在此期間,京東方的決策者和管理層經受了巨大壓力和考驗。

但無論怎樣,堅持自主研發、加強技術投入、加速知識產權積累都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小故事:

2008年金融危機時,行業不景氣,據說當時國家撥款給某國產液晶面板公司,建議他們靠做房地產度過危機。但這家公司並沒有那麼做,而是把錢全部投入技術研發領域。

懷揣夢想,相信技術,或許就是這家公司最後能夠打破韓企壟斷的原因吧!

(本文中使用圖片均來源網絡)

企知道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除商標註冊、專利申請、版權代理、項目申報外,還為您提供全方位知識產權保護方案,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系列問題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