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楚漢時期 背水奇謀 滅趙降燕

以少勝多的井陘之戰讓我們記住了善借水勢、用兵如神的韓信,以不足三萬的兵力奇襲趙營,一舉殲滅了號稱二十萬的趙國。

楚漢時期 背水奇謀 滅趙降燕

但細細想來還是有些後怕。因為在漢軍出動之前,韓信已經打探好了敵情,確保陳餘沒有采納謀士廣武君李左車的諫言之後,韓信方才“大喜”而出兵,這個“大喜”就意味著如若李左車的諫言被採納了,漢軍勝利或許還是個未知數。

那麼這個讓兵仙韓信都有些心悸的廣武君李左車,究竟是什麼人呢?

楚漢時期 背水奇謀 滅趙降燕

您還真別說,這位李左車確實大有來頭。或許您不曾聽過李左車的名字,但是他爺爺的名號絕對是名冠古今——戰國四大名將“李牧”。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不死,趙國不亡”之說。

可見,這李左車也是繼承了爺爺李牧的軍事才能,後輔佐趙王歇,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便被封為了廣武君。我們所熟知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便是出自於李左車。

當初在強秦的鐵蹄之下,李牧尚且能保趙國不亡,而今耳聞其孫李左車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大才,這怎麼能讓韓信不心動呢?因此在井陘之戰後,韓信特意賞千金要尋找到李左車。

所幸,有軍士擒獲了李左車,將其五花大綁地帶到了韓信的軍帳之中。令李左車意外的是,他面對的並不是來自敵將的羞辱和迫害……

當韓信見到李左車時急忙親自為他鬆綁,並讓李左車坐西向東就上座,而自己則是坐東向西陪下座。韓信安排李左車坐西向東是有用意的,在這裡我們插一個小知識點:

《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古人席地而坐,以西為尊。賓主相見,讓客人坐西方,以示敬重。這個座位被稱為“賓席”,坐在這個座位上的客人就被稱為“西席”。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有時也會將老師稱為“西席”的原因了,因為古人對老師是極為尊重的。同理,因主人坐東面西陪客,故而主人也被稱為“東家”。

由此可見,韓信是以師生之禮接待李左車的。待二人坐定後,韓信虛心求教:“我想北上拿下燕國,再向東攻克齊國,依先生之法,請問該如何做才能成功呢?”

楚漢時期 背水奇謀 滅趙降燕

儘管韓信以大禮相待,但如今趙國已敗,於公於私,都沒有幫韓信的理由,於是李左車辭謝道:“我聽說,敗軍之將,何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如今的我不過是戰敗國的俘虜,哪有什麼資格談論大事呢……”

韓信聞言,忙說道:“百里奚在虞而虞滅,在秦而秦霸,難道能說百里奚在秦國是智者而在虞國不是智者嗎?是因為他沒有被重用啊!如果當初陳餘聽取了您的意見,那今日被綁的恐怕就是我韓信了。而這也是今日我想要誠心求教於您的原因,請您務必不要推辭。”說完,便對著李左車長施一禮。

聽罷韓信的一番言論,李左車終於有所緩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的意見雖不一定被採用,但也願意忠心提出拙見一二。”

李左車提議:漢軍拿下魏、趙、代之後看上去風頭正盛,但事實上漢軍已然疲憊,百姓勞苦,實不宜長途奔襲,不如就地休憩,慰勞軍民。然井陘一戰後,韓信的聲威早已遠揚四海,震懾四方,大可趁此以酒肉大肆犒勞將士,做出一副要攻打燕國的姿態,給對方以心理壓迫,再派人曉之以利害去招降他們,燕國必降,齊國見狀自不會再頑固抵抗了。

韓信採用了李左車的建議,果然燕國不戰而降。

都說知己難遇,李左車歸降於漢,也不無歸功於韓信那一番誠懇說服的作用。多年後,韓信在詭譎陰暗的政治鬥爭中被殺,李左車便辭官歸隱了,頗有些伯牙破琴絕弦之意,真是令人慨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