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三年決戰奔小康」環縣政府辦幫扶演武鄉黑泉河村紀事

「三年決戰奔小康」環縣政府辦幫扶演武鄉黑泉河村紀事

「三年決戰奔小康」環縣政府辦幫扶演武鄉黑泉河村紀事

“政府辦幫扶以來,我們村一月一個小變樣,一年一個大變樣。跨河大橋、新式居民點、動力電、自來水樣樣都有,這樣的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演武鄉黑泉河村,和村民李長生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這一切都源於環縣政府辦的傾情幫扶。

黑泉河村6個村民小組,分居在黑泉河兩邊,每逢下雨發洪水,幾乎無法通行;初春冰雪消融,常常有群眾的農用車陷在河灘裡進退不得。架一座橋成了群眾期盼已久的事,也是縣政府辦列在第一項的幫扶實事。

2017年10月,黑泉河大橋和3座漫水橋建成,結束了村民蹚水過河的歷史。“以前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了橋,逢上雷雨天,也不妨礙我外出趕集賣羊。”談到架橋的好處,村民王宏銀深有感觸。

黑泉河水含氟量超標,群眾飲水主要靠雨天集流的窖水,裡面含有不少雜質,縣政府辦協調資金為每戶群眾安裝了淨水器。張建國老人回憶說:“以前吃水都是趕驢馱水、打土窖,水質還不好。現在有了小電泵,還有淨水機,電鈕一按,水缸就注滿了乾淨的水。”

“補足基礎短板,還要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動力,水電路住田等基礎設施與群眾脫貧信心,對於幫扶工作來說,正如木桶定律,缺一不可。”駐村工作隊長劉瑞說。目前,黑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正有序推進,28戶群眾年底便可入住;完成了農網改造,三相電全部到戶,村部接通了互聯網;新建移動通信基站2處,移動信號全覆蓋;2600畝梯田建設項目完成審批。

發展產業離不開技術培訓,只有掌握產業技術,才能主動有效地發展種植和養殖業。因此,環縣政府辦邀請草業公司技術人員實地給群眾示範種植,邀請縣養殖技術專家對全村種植戶和養殖戶進行飼草料種植、營養搭配、養畜疫病防疫等培訓;組織部分群眾到縣內湖羊繁育基地交流學習,增進了解和認識。同時,針對群眾不同的技術需求,分門別類協調他們參加泥瓦工、電焊工等技能培訓。

“幫扶幹部經常到我家裡來,幫我分析貧困癥結,找發展路子。”村民張維成告訴筆者,對照“一戶一策”脫貧方案,今年3月,他種植了10畝紫花苜蓿,5月參加了養殖技術培訓之後,依託“331+”肉羊產業發展模式,貸款2萬元買回9只懷孕基礎湖羊,算上家裡的14只絨山羊,羊存欄達到了23只,村上還聘請他擔任村環衛工。“現在,我一年至少有三份收入,明年脫貧沒問題。”張維成自信地說。

今年54歲的村民李長生,兒子兒媳在外務工,他和老伴在家照顧老母親。2016年春季,他買了7頭牛犢,當年育肥出欄後賺了1萬多元,2017年,李長生的牛存欄達12頭。今年初,他遠赴山西選購了21頭西門塔爾牛。“沒技術寸步難行,尤其是引進新品種牛,不下功夫鑽研就是瞎折騰。”李長生深有感觸地說。現在,他除了積極參加培訓外,還通過電視、網絡汲取養殖知識。在環縣政府辦的支持下,他帶動本村50戶群眾調引肉牛140頭,一起養牛謀發展。

駐村幫扶以來,環縣政府辦為黑泉河村探索了以養促種、種養結合的產業新路子。近兩年,這個村先後訂單種植紫花苜蓿2000畝,爭取產業扶貧貸款240萬元,訂單種植小雜糧2500多畝,栽植黃花菜200餘畝,已開工建設1處千隻湖羊養殖繁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