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疫情,促復工,保平安,朝陽群眾不一般

朝陽區現有社區、村莊共619個,小區約2600個,常住人口340多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朝陽區各個社區和村莊的工作人員通過群防群治、開展敲門行動、嚴格排查登記等各項措施,展開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國家會議中心二期等重大工程有序復工復產,各個項目工地現場實施封閉式管理,抓實工人的吃、住、行安全,並制定應急預案,全力做好防疫保障,推進項目順利建設。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復工

走進位於朝陽區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的施工現場,疫情防控提示的廣播正在循環播放,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施工現場 / 北京建工提供

從2月9號項目復工開始,工人就分批、分期進場。北京建工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經理池明智說,項目從正月初三開始部署工人返場工作,要求工人在家做好14天的自我隔離,並對準備返場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同時,摸排所有工人的行動軌跡,比如是否到過湖北、是否有接觸史等等。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包車到河北豐寧接工人 / 北京建工提供

工人進場後,會採取嚴格的封閉管理和消殺措施。池明智表示,工地內設有觀察區, 2~3個人一個房間,進行集中的醫學觀察,所有工人每天測溫不低於兩次。此外,每天對宿舍、公共區域進行不低於兩次的消毒,食堂每兩個小時消毒一次。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消毒 / 北京建工提供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工人排隊測溫 / 北京建工提供

臨近中午,載有四五名返京工人的金盃車停在了施工現場。項目焊接班班長馬建華表示,現場工人都是採取點對點包車或自駕私家車的方式返京。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工人包車回到工地 / 記者拍攝

疫情當前,工期吃緊,焊接班班長馬建華說,工人們之間聊天時還會開點小玩笑,緩解自己和家人的焦慮情緒。

“在家裡面就100多個平方,工地這麼大還能呼吸下新鮮空氣。我們踏實幹活不亂竄,工程這麼忙我們也搶上去了,挺好的。”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工人自覺排隊間隔1米領飯 / 記者拍攝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總用鋼量12.6萬噸,計劃明年7月交付北京冬奧組委,滿足北京冬奧會的賽時功能。工程量大、工期緊張,又趕上新冠肺炎疫情,材料和工人一度緊缺,項目管理人員和工人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正在全力恢復施工。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施工現場 / 記者拍攝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效果圖 / 記者拍攝

北京建工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項目經理池明智說,不論從政治意義還是體量、規模來看,這個項目對於每一個參建者來說都是職業生涯裡難得一見的工程,每一個人都是懷著無比驕傲和迫切的心情恢復生產。

池明智表示,目前項目施工到了結構階段的一半,未來一年四個月的時間,還需要完成將近7萬噸的鋼結構、封閉幕牆、機電系統和裝修工作等,“未來的日子真得要夜以繼日地幹才能夠挽回。”

社區防控不放鬆 群防群治顯成效

隨著重點工程和企業的有序復工復產,返京人流陸續累積,朝陽區各個社區也持續保持嚴格的防控措施。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中水·金海嘉苑小區門口 / 記者拍攝

在朝陽區紫蘿園社區中水·金海嘉苑小區門口,居民進入必須進行測溫並出示出入證。小區物業經理李紅巖介紹,出入證分為臨時出入證、訪客出入證和常住出入證三種,證件上貼有照片,便於核實身份。此外小區的公共場所、電梯等每天至少消毒兩次。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記者採訪物業經理李紅巖/ 社區工作人員拍攝

疫情期間,李紅巖每天一早到小區門口值班,工作持續10多個小時。他說,從小區建立起他就在這兒工作,作為物業的領導,希望居民看到他,心裡能踏實一點。“目前我們小區一切安好”,這句話,他不自覺地重複了兩遍。

張阿姨是小區十多年的老住戶,她自願申請每天到小區門口輪崗值班,幫助工作人員做好防控。她說,年輕人都有工作,有的居民家裡孩子小不方便,但自家孫子大了不用操心太多。“住時間長了都熟悉了,能幫一點兒是一點兒吧。”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紫蘿園社區各小區門口的工作人員/ 記者拍攝

疫情防控不放鬆、不留死角,要靠各個單位的高效配合。朝陽區東風派出所紫蘿園社區民警曹月,在疫情防控期間配合社區黨委掌握流動人口返京情況,調節鄰里矛盾。曹月說,每天實際返京的人口必須如實登記、彙報,未返京的人員社區也會主動和居民取得聯繫,“如果單位沒有復工或者是開網吧等六小門店的人員,我們就把相關政策解讀清楚,說明返京後也暫時無法復工,可以配合當地政府工作,暫不返京。”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各小區門口的返京人員登記提示 / 記者拍攝

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的聯繫緊密,曹月也把他們的辛苦看在眼裡。特別是現在返京人員逐漸增多,常住人口對疫情傳播風險有所擔憂,有時難免會發生不理解的情況。曹月回憶,有一次小區流動人口回京,因為幾家挨著共用一扇門,常住人口把門鎖了不讓進,“那天就為這個工作,社區人員在門口細心地解釋了四五個小時,一點兒不誇張,最後雙方達成理解,把門打開了。”曹月感慨,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很難做。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各小區門口的返京人員登記 / 紫蘿園社區提供

居民暖心問候掃除戰疫疲憊

從大年二十九開始,紫蘿園社區的工作人員就全員停休,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中,測溫、登記、敲門、消毒、打電話……一刻不敢放鬆。

社區服務站站長張娜穿著一件黑色的羽絨服,衣服右下角貼著很大一塊塑料膜,她不好意思地用手按了按衣服,說是在消殺時不小心用84消毒液燒的。“我們社工的衣服沒有完整的,都被燒得一個點兒一塊兒白的,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沒有怨言,擰成一股繩,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工作人員雪中值班 / 紫蘿園社區提供

而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中,居民的理解、配合都是讓社區工作人員“滿血復活”的動力。張娜說,居民看到社工這麼辛苦,經常會說

“閨女,大爺大媽幫不了你們什麼,要是累了、渴了,上家喝水去”。張娜感覺,居民把他們當成兒女、親人,讓社工心裡暖暖的,很欣慰。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社區黨員請戰 / 紫蘿園社區提供

紫蘿園社區共有居民3443戶,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加起來近萬人,是個混合型社區。社區黨委書記李振東的辦公室裡,豎立著一塊大展板,上面張貼著社區裡各個小區的居家觀察人員、隔離日期還剩幾天、每個小區對應各個崗位的負責人員等等。

李振東說,社區裡兩委一站的工作人員、各類協管員、管片民警再加上流管員成立了一個疫情防控專班,分成6個專項工作組,分別負責動態監控、信息報送、群防群控等工作。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李振東辦公室張貼的各小區情況 / 記者拍攝

李振東說,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把措施都落到實處,“第一要把好門,第二要看好人,第三要宣傳好,第四是要保護好這些社工。”戰疫工作已經一個多月,李振東言談之間總是提及每天在一線辛苦奮戰的社工們。但他表示,戰線很長、工作很累,思想也不能出現拐點,絕不能有鬆懈、大意的想法。

人生最好的落幕在於奉獻

走進朝陽區亞運村街道安慧裡北社區,必須先測溫,工作人員還會噴灑酒精進行消毒。社區紀委書記孫月英說,目前社區工作人員對每戶居民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排查是否有疫情高發地區的親朋來京。還與居家隔離的返京人員建立微信聯繫,實時進行位置共享,同時幫助他們採買生活用品、收取快遞等。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安慧裡北社區辦理出入證現場 / 記者拍攝

從2003年10月開始,孫月英在社區工作將近17年,社區的人都喊她一聲“孫姐”。再有3個月,孫月英將正式退休。疫情來臨,她主動挑起擔子,入戶、登記、排查工作一個不落。

孫月英說,現在每天一到辦公室,桌上的熱線電話就響個不停,“剛撂下一個又來一個,但是居民的疑問,必須要解答”。即使面臨退休,但看著社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全力抗疫,她認為,自己應該在這個戰鬥的隊列中。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孫月英正在接聽居民來電 / 受訪者提供

疫情當前,全民戰“疫”,湧現出了不少像孫月英一樣事蹟感人的基層人員,他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讚揚。但孫月英說,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稱讚和關注,心裡非常溫暖和感動。“真的是要光榮退休了,人生最好的落幕唯在於奉獻中,我一定站好最後一班崗。”

战疫情,促复工,保平安,朝阳群众不一般

孫月英在逐戶張貼通知/受訪者提供

面對疫情,是無數個普通人勤懇工作,踏實付出,把手裡的普通事兒做好,才築起阻擊疫情的防線。而我們每個人也都不是局外人,只要毫不放鬆地做好自身防護,配合防疫工作,終能贏來戰“疫”勝利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