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在秦汉古道的考察中,临武的“秦始皇新道”浮出水面。这是一条久已被遗忘的道路,2017年8月中旬,临武县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专门讨论秦汉古道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的《说明书》。会上有人提到了从骡溪背后的玉屏山﹙当地方言叫“裸得山”﹚,有条石板路,也是下广古道。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这条路是一条上山路,青石板铺就,骡溪《陈氏宗谱》把这段石板路叫“中裸石级大阶”。山下的凉亭叫“伏越亭”,顾名思义,这应该与征服南越有关。有人作过考察,认为“史籍上有记载”,就是“秦始皇新道”,而且“没使用多久,就被禁用了。”因此,才能保存这近20公里的古道完整。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伏越亭

这段路的发现,一改过去认为秦汉古道的临连段,是从老街﹙一说杜家村﹚,经邝家村、沙市、深井坪出两广墟。现在看来,“新道”才是古道。

秦时古道,大家公认是从郴州,过骡仙岭,走华塘铺,经桂阳的阳山古村,到正和墟,出上下鲁塘,经新塘、两路口,进入临武的高居窝、小城铺、界牌、渡头,过南福铺、三星堂、石桥头,进入宜章的鹧鸪坪、梧桐境,又转入临武的元富,出两广墟去连州。近年的渡头古城遗址的发掘和附近汉墓群之发现,更证实了此道之古。这条路后来成为供应桂阳粤盐的盐运大道。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秦始皇征南越,人马军需那么繁忙,仅这一条道是不够的。因而到了小城铺,又分路下石里湾、土地墟,过古城水,经下洞,过河走骡溪这里。曾经有人问过我,这路为什么绕过县城?要知道那时县治还不在这里。不过,我不同意“禁用”之说。因为唐代韩愈、张署当年贬阳山、临武,赴任和遇赦,都是走的新道。韩愈又因为要与张署盘桓数日,而进了城。事实上,汉唐以后,一些贬官、戍卒、商旅,凡不用进城的,莫不是走这中裸石级大阶。甚至后来有的挑盐客为逃税而绕道走这里的。

又有人提出,从桂阳到方元,进入临武香花大岭,经县城,出邝家、沙市,不也是古道么?我肯定说“是”,秦时从咸阳,或汉时从长安、洛阳直接下广东,走这条路是直道,因此,征南越,必有一部分军队走这条路。从最近在桂阳与临武接界的古道旁发现有古寨堡遗迹,说明这条古道与军事有一定关系。但沿途驿铺之密,又应是与后来的南海“荔贡”关系更为密切。(从古月华铺到花塘铺,中经的驿铺就达七个,都为十里一铺。) 这条路到花塘后,没有进现在的县城,便直走杉树脚,到土桥,出两广墟。

秦始皇新道——“中裸石级大阶”

几条路都没与现在的县城有关,那么,从老街的牛墟头,出邝家村、沙市、深井坪、秀岩、高安水、土桥、九泽水,到两广墟这条路又是什么时候开通的?也算是古道么?答案是肯定的。路是自古就有的,有人就有路。但作为楚粤通道的一部分,应该说是在临武县从姥婆城迁来以后。韩愈当年的“阳山鸟道出临武” ,就是从老街这条路开始的。至于他得赦北还,是仍然从这条路进城呢?还是从骡溪的“伏越亭”过的呢?现在还没发现韩、张两人是否又并辔北还,只知道是同时俟命郴州,所以还给不出正确答卷。

剩下-个问题,既然贬官都得走新道,为什么刘禹锡当年贬连州,他走的又是“下下复高高” 的桂岭呢?这是因为他与柳宗元同贬同行,到了衡阳,两人分手,刘走陆路到的桂阳,所以他尝到了古香花大岭的人稀草朩豪的苦况,写下了著名的《度桂岭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