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朝的陵寢還有哪些未被打開?

石健


清朝自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建立清朝以來,到1912年清亡共歷經十二帝,二百七十五年。

期間共開闢了三處規模龐大的皇家陵園,一共建有皇陵十二座。即關外三陵、關內清東陵和清西陵。除後金創立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陵寢在關外(今天遼寧省)其餘幾位皇帝都在關內。

關外

關外指的是山海關以外。關外清陵具體指的是今天遼寧省新賓縣的永陵、瀋陽市東郊的福陵、瀋陽市北郊的昭陵以及遼陽市東郊的東京陵。前三陵稱“盛京”三陵,亦稱關外三陵。


(清福陵)

其中清福陵喪有後金創建者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清昭陵葬有清太宗皇太極及其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關內

——清東陵

除了上述關外兩位帝王陵寢,清朝還在關內建造了十座陵寢。其中最大的當屬位於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此陵也是清王朝三大陵園中最大的一座!清東陵共建有帝陵五座,即順治皇帝孝陵、康熙皇帝景陵、乾隆皇帝裕陵、咸豐皇帝定陵、同治皇帝惠陵。此外還有皇后陵四座,即孝莊文皇后昭西陵、孝惠章皇后孝東陵,以及慈安和慈禧的定東陵兩座。


(清東陵已被打開的帝陵 地宮)

——清西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縣城永寧山下,共建有皇陵四座。即雍正皇帝泰陵、嘉慶皇帝昌陵、道光皇帝慕陵、光緒皇帝崇陵。皇后陵三座,即孝聖憲皇后的泰東陵、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孝靜成皇后的慕東陵。

清朝未打開的皇陵有:

(1)關外,努爾哈赤福陵、皇太極昭陵。

清福陵目前除方城明樓曾毀於雷火後修復外,其餘保存皆完好;

清昭陵,清昭陵是我國現存嘴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2)關內,雍正皇帝泰陵、嘉慶皇帝昌陵、道光皇帝慕陵皆未打開。


(清西陵 雍正皇帝 泰陵)

清皇陵中被打開的有:康熙皇帝景陵(1928年被軍閥孫殿英所盜,1945-1952年被土匪所盜);乾隆皇帝裕陵(1928年軍閥孫殿英所盜);咸豐皇帝定陵(1928年軍閥孫殿英所盜);同治皇帝惠陵(1928年軍閥孫殿英所盜);慈禧太后定東陵(1928年軍閥孫殿英所盜);光緒皇帝崇陵(1938年被不明身份所盜)。

(影視劇 孫殿英東陵大盜)


小司馬說


由女真人建立的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帝制時代。其歷代帝王陵墓,分別在關外的瀋陽、新賓、即河北遵化和易縣。

在民國時期,兵荒馬亂,清代皇家陵墓被盜嚴重。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軍閥孫殿英1928年盜掘乾隆和慈禧太后的墓。之所以相對比明代陵墓,清陵被盜嚴重,並不是什麼民族問題,而是由於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等距離市區很近,人員密度大。且明陵的地宮比較深,規模也大。三幾個盜墓賊的沒有能力發掘,軍隊整建制異動,馬上就被察覺,就不是盜墓那麼簡單了。



目前清代陵墓中,皇陵沒有被盜的有:關外的努爾哈赤福陵、皇太極昭陵,河北遵化的順治帝孝陵,河北易縣的雍正帝泰陵、嘉慶帝昌陵、道光帝慕陵。

相對於易縣清西陵,遵化清東陵被盜掘破壞更嚴重,原因一是墓主人地宮價值的推測,二是當地看管的態度。


今年還曾發生幾次妃園寢被盜的事件,在電子監控的時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發生這種問題,除了管理者的失職,沒有其他理由了。

一些學者呼籲清理康熙景陵,根據以往記載,景陵已被盜,且地宮內進水嚴重。在新中國前後,即直接封閉了地宮入口。推測目前裡面還是一片狼藉。所以建議給與清理,重新安裝康熙帝后。但國家權威部門並沒有正面回應。


幾葦渡


比較起明朝,清朝皇陵多數被盜,慈禧嘴中夜明珠被扣,金絲褲子被扒,光著身體,長著白毛被仍在地,乾隆屍骨被浸水中,頭骨被壓石門下,東拼西湊,成了手指足趾骨的“十全老人”,孫殿英一盜走紅。



康熙的景陵被悄無聲息所盜,等再開陵墓時,只見裡面一片汪洋,康熙屍骨無存,陰風繚繞,陣陣水的臭味。

康乾盛世,清朝的極盡盛世,它出自三人之手,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然而結局卻令人一片唏噓。

清朝的陵墓有三處,一處在瀋陽,號稱“關外三陵”,這裡埋葬著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清王朝的六位祖先。東北先後歷經張作霖,日本,憑藉溥儀皇帝的虛擬身份,還不至於被盜,何況他還位置偏僻。

第二處在河北遵化市西北,號稱“清東陵”,由大清第一位皇帝順治帶頭,葬著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一共葬了五位皇帝。另外,慈安慈禧兩位太后也在這裡,統稱為“定東陵”,所以孫殿英盜慈禧陵墓,又叫東陵盜案。

清東陵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外,全部被盜。現在順治是否出家還是未知之謎,倒是知道孝陵特殊,一位皇帝,兩位皇后,都採取了火葬,地宮之中三個骨灰罈壇,加上順治身前吩咐不厚葬,所以倖免於難。




第三處位於河北保定市永寧山下,號稱“清西陵”,由勤政皇帝雍正帶頭,葬著嘉慶、道光、光緒,一共四位皇帝。 清西陵除光緒被盜,其餘陵墓都未被盜。

早幾年,有人在雍正陵墓發現盜洞,便立即組織發掘。沒想到最後盜洞消失了,當時一個專家立即主張停止,終沒被打開。

但凡被盜之墓,由於需得搶救文物,紛紛被打開過。從這裡,也不得不佩服雍正眼光與氣運。雍正皇帝很獨樹一幟,做出之事很反常,這新建清西陵便是其中一件,加上雍正得罪官紳文人,還有雍正上位謎底,在說雍正重選墓址原因在逃避,心裡有愧。



最後,雍正還是因為風水原因修了清西陵,乾隆很難堪,一邊是爺爺,一邊是父親,最終留下遺命,由乾隆牽頭,在清東西兩陵輪流選墓址。這才造就現在清東西兩陵格局。

為什麼清西陵盜墓少,而清東陵多呢?一是地理位置。從圖中可以看出,清西陵北依大山,南傍大河,其間古木參天,位置險峻、隱蔽,地宮入口不好找;二是清西陵窮啊,都葬一些朝廷經濟拮据的皇帝,想一想清東陵的康熙、乾隆、慈禧,富得流油啊。而為什麼要盜墓呢?一是學曹操,找軍餉,二是清朝的口碑不怎麼好,三是位置偏僻。


三叔小記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計12帝,享國運296年。如從順治進北京算起,則是268年。

清朝陵寢一共有三處,分別是:清北陵、清東陵、清西陵。

其中,清北陵三座,(包含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爺爺)。清東陵五座,(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清西陵四座,(雍正、嘉慶、道光、光緒,溥儀雖葬入,卻併為建陵)。


(清北陵)

在清帝退位之前,不用多說,清政府保護的相當完好。清帝退位以後,東北由於是清朝的老家,前期自然還有護陵人的保護。在後期,日本入侵東三省,聯合溥儀建立偽滿洲國,自然是對溥儀的祖墳保護完好了。所以清北陵三陵均未被盜。

接下來的清東陵情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為在1928年發生了舉世聞名的東陵大盜案。孫殿英率部盜掘了乾隆、慈禧的陵墓,獲得金銀財寶無數。

後來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時期,由於接管不及時,清東陵出現了暫時的保護真空狀態,盜掘了出順治孝陵以外的陵墓。因為當時盛傳順治是火葬,並沒有什麼陪葬品。還有一種說法是順治出家了,陵墓不過是一座空墳。所以並沒有被盜。

(順治孝陵)

所以整個清東陵,只有順治的孝陵沒有被盜,其他帝王陵墓均被盜掘。

再來說說清西陵,或許是風水原因,整個清西陵四座皇帝陵,只有光緒的被盜了,其他都保存完好。


要說光緒皇帝也是一個很倒黴的皇帝,活著的時候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死了陵墓還被盜了,真是一個苦命之人。

(光緒崇陵)


所以,西陵只有一個被盜了。其他都保存完好。

整個清朝的帝陵當中清北陵(永、福、昭)三陵保存完好,清東陵只有順治孝陵完好,清西陵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都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相信在國家的保護下,這些陵寢一定會完好無損。


觀復一鑑


清朝的皇帝陵寢共12座,分佈在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末代皇帝溥儀沒有皇陵,1967年去世時葬在八寶山公墓,1995年挪墳到清西陵葬在光緒皇帝邊上。

圖為皇太極的昭陵,寶頂上有顆榆樹。

關外三陵有撫順的永陵,裡面葬的是努爾哈赤爺爺、爸爸等一大家子,算是祖陵了。瀋陽東邊的福陵葬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瀋陽北邊的昭陵葬的是清太宗皇太極。清朝滅亡後關外三陵雖敗破凋零,但並未被盜墓者光顧過,日本殖民東北後還對關外三陵進行了保護,因為保存較完好,民國時期清昭陵地面建築還作為公園對外開放,可是革大命的10年間清昭陵地宮被打開,現在是景區。

圖為清東陵,乾隆裕陵的地宮。

位於唐山的清東陵有5座皇陵,分別是清世祖順治的孝陵、清聖祖康熙的景陵、清高宗乾隆的裕陵、清文宗咸豐的定陵、清穆宗同治的惠陵。清東陵5座皇陵只有順治的孝陵地宮未被打開,其它4座均被盜。1928年孫殿英盜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1945年日偽軍將清東陵所有陵墓掘開,順治孝陵因傳說是空墳而辛免於難。

圖為清西陵。

位於河北保定的清西陵有4座皇陵,分別是清世宗雍正的泰陵、清仁宗嘉慶的昌陵、清宣宗道光的慕陵、清德宗光緒的崇陵。清西陵只有光緒的崇陵在1938年被盜,剩下3座陵寢雖有破壞,但地宮未被打開。


圖文繪歷史


清朝的陵寢還有哪些未被打開?

看提問,都是這麼簡潔。也沒有解釋說明,所以發揮的空間就比較大。如果展開回答,一本書也說不完。既然簡單問,就簡單答吧。


清朝陵寢包括清朝皇帝、后妃、清朝皇帝祖先的陵墓。這些陵墓又有集中分為三處。

第一處,關外三陵。有清太祖、太宗和清朝皇帝祖先的陵墓,坐落於瀋陽附近。

第二處,清東陵。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的陵墓,坐落於京東遵化。

第三處,清西陵。有雍正、嘉慶、道光、光緒的陵墓,坐落於京西易縣。

其中,被盜最嚴重的是清東陵。而清東陵中的順治陵墓,沒有被盜。清西陵中,只有光緒陵墓被盜。關外三陵沒有被盜。


而清西陵沒被盜的原因是比較閉塞,沒有過駐軍。關外三陵沒有被盜過,是因為偽滿洲國的保護。只有東陵是因為當地有軍閥駐軍,也就是孫殿英的部隊。

當時的乾隆、慈禧陵墓,是被炸開的。破壞也是很嚴重的。在孫殿英之後,當地的土匪接踵而至,把其他陵寢也都打開過。

但因為順治帝掌權時間短,去世早,清朝又剛剛建立不久,本身又有出家的傳聞,所以,他的陵寢是比較寒酸。即使盜墓者想抱著僥倖心理盜墓,但那也是要看成本的。而同樣的工作,為什麼不盜其他皇帝陵墓?得不償失。所以,順治的陵寢是沒有被盜的。

回答到此,發現寫的文不對題。問的是,沒有被打開。我說的沒有被盜。

如果說沒有被打開的,估計是沒有吧。可能作為考古研究用,也應該是被打開過。


參習處


清代帝王陵寢分為三處,一處是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一處是位於河北保定的清西陵、還有一外是位於遼寧瀋陽的福陵、昭陵和撫順的永陵。其中位於遼寧境內的三座陵寢因位居關外,被統稱為關外三陵。

關外三陵

永陵是愛新覺羅氏的祖陵,位於遼寧撫順市新賓縣境內,陵內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貼木爾、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伯父禮敦和叔父塔察篇古。清朝入關後,順治帝福臨追封猛哥貼木爾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稱為“肇興四祖”。永陵保存完好,僅地面建築略有損壞,現已修復完好。

福陵安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及皇后葉赫那拉氏,位於瀋陽市東北。昭陵安葬著清太宗皇太極及孝端文皇后,位於瀋陽市北,故稱北陵,是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

清朝滅亡後,奉系軍閥張作霖對關外三陵給予了妥善保護。東北淪陷後,日本人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因而沒有破壞溥儀的祖陵。關外三陵至今保存完好,未遭盜掘。

清東陵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建築群,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順治興建孝陵開始,陸續修建了清聖祖康熙的景陵,清高宗乾隆的裕陵,清文宗咸豐的定陵和清穆宗同治的惠陵。此外,還包括五位帝王各自的妃園寢和葬有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葬有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等,共計15座陵園及地面建築。

1928年7月,國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組織策劃和實施的東陵盜寶案,將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及乾隆帝的裕陵盜掘一空,並挖開了康熙帝的景陵,後因地宮積水沒有得逞。

1945年9月,日偽冀東軍區第15軍分區的情報隊長張盡忠夥同隊員明目張膽地盜竊陵寢,清東陵除孝陵之外的所有陵墓均遭盜掘。孝陵免遭此難,據說是因為順治帝當時仍按滿人舊俗火化後下葬,並未隨葬明器寶物。

清西陵

清西陵自清世宗雍正興建泰陵作為開端,陸續修建了清仁宗嘉慶的昌陵,清宣宗道光的慕陵和清德宗光緒的崇陵。末代皇帝溥儀病逝後先葬於八寶山,至1995年遷葬至清西陵內的華龍皇家陵園。此外,清西陵還包括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和崇陵妃園寢。除光緒帝崇陵和瑾妃墓於1938年被盜外,其餘陵寢均未打開。



歷史茶坊


清朝的陵寢主要分佈在三個區域:

遼寧瀋陽: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這兩座陵寢都保存的比較好,迄今為止,沒有被盜墓賊或者考古工作者打開過。

河北遵化:埋葬了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豐皇帝、同治皇帝,還有慈禧皇太后。縱觀滿清諸陵,清東陵的盜掘程度最為嚴重。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其他幾座陵寢全部被盜。最有名的當數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掘慈禧定東陵、乾隆裕陵,搶掠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剩下的皇陵主要是被當地土匪洗劫的,20世紀上半葉,政局不穩,治安不佳,對陵寢的保護力度不夠。

河北易縣:和清東陵比,清西陵的命運真是太好了。此處共埋葬了4位皇帝,即雍正、嘉慶、道光、光緒,除了光緒皇帝的崇陵,另外三位皇帝的陵寢都沒有被打開過。本來考古人員想要搶救性發掘雍正泰陵,但中途發現它並沒有被盜,就停止了。


時拾史事


先盤點一下大清朝的皇陵具體有哪些。

從埋葬地點看,加上入關前的那幾位,一共有三個地方,分別是位於瀋陽的清福陵(埋葬努爾哈赤),清昭陵(埋葬皇太極)這兩個皇陵由於遠在關外,以及一些特殊的歷史原因得到了保護而沒有被盜擾。

第二個地方是位於河北馬蘭峪的清東陵,這個陵寢也是清朝入關後修建的第一個皇陵,目前清東陵的狀況比較慘,由於民國時期駐守在這裡的軍閥孫殿英開啟了盜陵之先河,導致這裡的皇陵大部分被盜了,在清東陵的皇帝及知名皇后分別有清孝陵(順治帝福臨,他由於是火葬,沒有什麼陪葬品,所以未被盜掘)清景陵(康熙皇帝玄燁,慘被土匪盜掘,盜掘後門戶大開至今康熙仍然躺在積水一米深的地宮內)清裕陵(乾隆皇帝弘曆,慘被孫殿英盜掘,地宮大開現在成為了景點)清定陵(咸豐皇帝奕詝,也被盜掘了)清惠陵(同治帝載淳,慘被盜掘)定東陵(慈禧,慘被孫殿英盜掘)所以清東陵僅剩下了順治帝福臨的清孝陵沒有被盜,其他皇陵全都被開啟了。

(此為清乾隆的地宮)

(這是順治清孝陵的隆恩殿)

第三個地方是位於河北易縣的清西陵,這裡情況就好很多,其中埋葬有雍正皇帝的清泰陵未被盜,至今仍然雄偉肅穆,埋葬有嘉慶皇帝的清昌陵也完好,沒有被盜,目前地面建築都已經被重新修繕,應該馬上就開啟參觀了,埋葬有道光皇帝的慕陵也沒有被盜,成為清西陵比較有名的景點之一,埋葬有光緒皇帝的崇陵就沒那麼幸運了,慘被一夥兵匪盜掘,地宮被炸開裡面珍寶全都被一掃而空。


老豬的碎碎念


清朝十二帝,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沒有修建皇陵以外,其他皇帝的陵寢分佈在三個地方,分別是瀋陽,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清西陵。

處於瀋陽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極的昭陵。

雖然歷經戰亂,但是福陵和昭陵並沒有被破壞,地面建築保存也比較完整,目前看來地宮也沒有被破壞的痕跡,應該說沒有被盜,也沒有被考古發掘,目前兩地已經闢成景點,是國家4A級旅遊區。

清東陵,自順治開始,共埋葬皇帝,妃子,皇子等共計161人,

清東陵共埋葬了五位皇帝,分別是順治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同治的惠陵,以及咸豐的定陵。

我們都知道孫殿英曾經盜掘過清東陵的乾隆裕陵以及慈禧的定東陵,實際上除了1928年孫殿英盜墓以外,1945年清東陵還發生過更大的盜墓事件,除了順治孝陵以外幾乎悉數被盜,而孝陵則因為順治推崇薄葬,墓中陪葬品不多,而躲過一劫。

清西陵,埋葬了雍正的泰陵、嘉慶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緒的崇陵,以及後陵,妃子陵等共計14座陵墓。

相對於清東陵的慘狀,清西陵除了光緒的崇陵在1938年被盜以外,其他皇陵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溥儀,沒有修建皇陵,他死後先是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又遷至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商業性質公墓),距光緒的崇陵僅2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