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去波蘭要從北京轉機。今年來北京特別多,算算有五六次吧,每到這裡,總會想得很多。從十八歲到二十八歲,我人生最美好的十年留在這裡,離別時,揮揮手,沒有一絲傷感。如今,我55歲,兩鬢微霜,經過這裡,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竟然有了遷客離人的感覺。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凌晨三點三十分,巨大的空客,一飛沖天。坐在大鳥肚子裡,揹負青天向下看,看不到人間城廓,只見斕姍燈火漸漸遠去,一會兒飛機就淹沒在無邊的虛空之中。一覺醒來,溫暖的太陽,湛藍的天空,靈魂就像依附在雪白的雲朵上,這種感覺無法用言語來描述。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飛過山巒起伏俄羅斯,進入一馬平川的波蘭,河流、田野、森林,就像畫冊,翻過了一頁又一頁。大鳥就要降落了,俯視華沙這座曾經戰火紛飛的城市,沒有一點聲響,出奇的安靜。下飛機,過海關,找個地方吸菸,三個煙鬼吞雲吐霧,竟然暈煙。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華沙教堂特別多,能夠讓我記住是聖十字教堂,這裡是肖邦心臟安放處。在沙皇植民統治時期肖邦參與波蘭復國運動,失敗後逃亡法國。這位天才只活了三十九歲,根據他的遺願,把他的心臟帶回波蘭,封在聖十字教堂的柱子裡。崇拜者在《馬祖爾卡》舞曲聲中追思逝者。而波蘭國歌《波蘭沒有滅亡》主旋律,就是肖邦《馬祖爾卡》舞曲。歲月無情,文化永在,肖邦就是波蘭文化的靈魂。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聖十字教堂斜對面,有哥白尼銅像。在哥白尼出生前的不知多少歲月裡,人們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圍饒地球而轉,哥白尼的日心說,開始了人類正確認識宇宙的時代。有趣的是哥白尼一手拿著渾天儀,一手拿著指南針,而這兩個器物是中國的古老發明,不知道哥白尼的學說是否得到中國天文學家張衡的啟示。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美人魚廣場是華沙的中心,美人魚銅像是這個城市的標誌。與丹麥海邊的美人魚不同的是波蘭的美人魚手持武器。導遊講,丹麥的是文美人魚,而波蘭的是武美人魚。這可能與波蘭數次滅國又復國有關,波蘭人知道和平乞求不來,唯有武力保衛。據說,波蘭皇宮除了一面牆是舊物,所有的建築都是按原樣重建的,老街上的大多數建築,包括許許多多大教堂,都曾毀於炮火,波蘭人劫後重建,幾乎與原物一模一樣。波蘭人就是這樣拗,不屈服、不放棄、不投降,所以不亡種而復國。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這讓我想起前年出訪過的瑞典和丹麥,那邊的古蹟很多,而且原汁原味,主要原因是幾乎沒有經歷戰爭,他們是中立國。戰爭來臨,中立國未必能夠倖免。弱小抗不過強大,舉手投降,俯首稱臣,生靈免於塗碳。而波蘭不同,位於東西歐兩個強大國家中間,西面是德圖,東面是俄羅斯,東突西進,都要經過波蘭,波蘭沒有選擇,波蘭條約和慕尼黑條約,沒有一次不是以犧牲波蘭為代價的。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波蘭人特別珍惜和平寧靜的生活。波蘭的街道上到處有桌凳,許多人圍坐在一起,一枝煙,一杯酒或飲料,一坐就是一天。賓館裡的早餐從早晨六點一直開到十一點,美食琳琅滿目,取一點,吃一點,慢慢吃。中午飯從二點一直吃到六點,一盤牛排或魚或雞,份量很足,一邊聊,一邊吃,飯吃好了,天也聊完了。享受陽光、享受空氣,常見波蘭人一家幾口騎單車,漫漫悠悠,人生有年,來到這世界,要享受親情,日月光華。一朝老去,動不得、吃不得、說不得,豈不可悲。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參觀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最讓人不能忘懷的是德國總理下跪處。1970年東歐最寒冷的一天,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後,突然雙腿下跪,併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勃蘭特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總理跪下了,德國站了起來,從此德國人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世人都知道人生不過百年,娑婆世界皆為虛妄,所以佛教讓人放下,但是真正能夠放下的能有幾人?所以你爭我奪,血雨腥風,無休無止。勃蘭特的行為無異於英雄壯舉。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這話不全對,中國的烏鴉是黑的,而波蘭的烏鴉是淺蘭色的,形象是中國灰喜鵲的放大版。有人忌諱烏鴉,害怕烏鴉的叫聲帶來災難,我就在想,為什麼就不能把這不祥之音當作警醒?

波蘭記遊——佘玉奇隨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