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研究稱宇宙大爆炸後出現的第一批衛星星系正在圍繞銀河系運行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一項新研究表明,許多圍繞銀河系運行的小型衛星星系實際上是宇宙大爆炸後首先出現的一些星系。這些昏暗的早期星系的誕生代表了宇宙演化的重要一步,最終允許天文學家現在觀察到的巨大的、令人歎為觀止的星系的產生。

研究称宇宙大爆炸后出现的第一批卫星星系正在围绕银河系运行

在這項由杜倫大學和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共同進行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兩組不同的衛星星系群,這些星系跟蹤著銀河系周圍的路線。第一組由極暗的星系組成,而第二組則更亮一些。與螺旋星系(如銀河系)相比,構成這兩個群體的單個星系非常小。該團隊發現,此次收集的數據與他們之前開發的星系形成的理論模型很吻合。科學家們能夠利用他們的模型來推斷衛星星系合併的時間。

在宇宙只有38萬歲時,第一個原子開始形成了。這些是氫原子。氫是已知元素中最簡單的元素,並且仍然是當今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在第一個原子 - 一個被天文學家稱為“宇宙黑暗時代”的時期之後的1億年中,氫氣慢慢冷卻並沉澱成由暗物質組成的巨大光暈。一旦聚集在暈圈內,巨大的氫氣雲逐漸變得不穩定並坍塌形成第一顆恆星。

充滿活力的新恆星摧毀了大量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的紫外線輻射,使尚未聚結的氫雲電離,剝離了它們的電子。隨著離子化的氫原子冷卻回到能夠沉澱成更大的暗物質光暈的點。隨後大約10億年間銀河系出現了更多的恆星和星系。

這項新研究表明,第一批較暗的銀河系衛星星系是宇宙中最古老的星系之一。杜倫大學計算宇宙學研究所所長Carlos Frenk表示:“在我們的宇宙中,在銀河系自己的後院軌道上形成的第一個星系相當於找到居住在地球上的第一批人類的遺骸。”這非常令人興奮。”

該研究的結果支持宇宙演化的“ Λ-冷暗物質模型 ”,它將暗物質作為幫助宇宙從簡單的氫原子轉變為天文學家今天所觀察到的豐富多樣環境的驅動力。一篇詳細介紹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