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科學家發現影響金屬玻璃轉化為彈性態的關鍵因素

科學家發現影響金屬玻璃轉化為彈性態的關鍵因素

圖說:與材料結構有關的虛構溫度會顯著影響金屬玻璃的韌性。上圖展示了不同虛構溫度(從左到右遞增)的金屬玻璃的刻痕樣品從脆性到延展性的變化,在凹槽前面的黃色標記區域顯示了這一點。

塊體金屬玻璃(BMGs)是由複雜的多組分合金製成的一種材料,它們在高溫下具有可塑性,在室溫下則具有金屬的強度。BMGs的性能歸功於其獨特的原子結構:當金屬玻璃從液體冷卻為固體時,其原子會隨機排列,且不會像傳統金屬那樣結晶。

幾個世紀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對這種材料在轉化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感到困惑,此外,轉化過程是如何影響其性能的也是未知。現在,8月16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關鍵信息。

由耶魯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教授Jan Schroers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這些謎題的關鍵在於一種被稱為“虛構溫度”(fictive temperature)的非標準量。虛構溫度關注於材料的結構而不是熱量。BMGs內部的結構在從液體到固體的轉變過程中就在不斷髮生變化,反之亦然。“每次你稍微改變它的溫度,整個結構——裡面的每個原子——就會改變它的位置,” Schroers說。“這在傳統的材料中根本不會發生。”

文章作者之一、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化學和生物物理學教授Eran Bouchbinder說:“我們注意到,普通溫度所起的作用——熱能或動能——關係不大。而結構變化——虛構溫度——是非常重要的。”

這一發現代表了該領域的變革性突破,並且可以使BMGs的加工更可靠。要想在承重應用中廣泛使用BMGs,關鍵是要始終如一地獲得具有更大彈性的BMGs(即“斷裂韌性”)。

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虛構溫度上,他們開發了一種程序,使他們能夠在材料轉變為固體時控制其結構。

這項實驗的負責人、研究生Jittisa Ketkaew說:“將易碎的玻璃變成延展性好、不斷裂易彎曲的玻璃,幾乎就像‘鍊金術’。最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逐漸變化的虛構溫度帶來了斷裂韌性的巨大變化。”

編譯:Coke 審稿:alone 責編:張夢

期刊編號:2041-1723

原文鏈接:https://scitechdaily.com/scientists-uncover-key-element-to-how-glasses-transition-into-resilient-states/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