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高考答題卡疑“被調包”的“破案”第一步:試卷公開

近日,一篇題為《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掉包,檢察官實名舉報教育廳信息不公開》的網帖,引起廣泛關注。

該文章爆料稱:河南四名考生家長,聯名向河南省紀檢監察部門實名舉報河南省招生辦公室涉嫌濫用職權、組織考試作弊,偷樑換柱掉包高考試卷,致使河南考生錄取無望、大學夢碎。考生家長分別來自周口、洛陽、商丘、信陽等地,其中有兩名考生家長是檢察官。

4名來自鄭州、洛陽、周口等城市的家長表示,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數與以往成績、高考後估分嚴重不符;他們懷疑孩子的答題卡被人調了包。其中一位家長表示,孩子在重點高中就學,學習嚴謹,平時600分,估分627分,高考成績下來卻是335分,答題卡字跡明顯為第二人所為。

高考答題卡疑“被調包”的“破案”第一步:試卷公開

儘管隨著國家高考制度的改革,從估分填報志願到知分知位填報志願,從手工投檔到陽光高考、網上報名、網上填報志願、網上投檔,高考閱卷的保密制度愈加完善,權力可以插手的空間也越來越小。然而,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裡,還有無數個孩子被各式各樣的高考舞弊行為所傷害,而錯失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是中國的高考制度之殤,更是中國的社會之痛。

教育的目的原本就是為了守住社會的文明和公正。築牢高考公正防線、維護社會公平公正,這也應當是一個社會的底線。而守住這個底線,不僅要將猖狂的舞弊者繩之以法,讓其付出應有代價,更要用一種更長遠和全面的目光來審視高考制度的方方面面,讓其更好地成為公平再公平的通道。

畢竟,人生苦短,別讓每個孩子錯過每一個本該屬於自己的精彩瞬間。

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不敢妄加揣測。而一旦事實被認定屬實,這必將成為一起歷史事件,不僅對廣大考生造成極大心理傷害,更是對嚴重戳傷高考的公信力。

另外,據瞭解,在不少地方,都有過考生申請後考試院向其公開高考試卷的案例。例如,2013年,考生楊婷婷反映“高考分數被調包”引起輿論轟動,為澄清事實,福建省考試院向18家媒體公開了楊婷婷全部4科的高考答卷原件。2015年,河北省教育考試院曾經集體組織過要求複核的考生進行看卷。就是在河南,2016年,也曾發生過考生要求看高考試卷、被河南省招生辦拒絕的案件,涉事考生就此把河南省招辦告上法院,一審考生敗訴,但在二審,當地法院支持考生的要求,責令河南省招生辦在十日內向考生公開試卷。

在此情況下,涉事招生辦理應基於對考生權利負責的原則,用公開試卷回應他們的疑竇

高考答題卡疑“被調包”的“破案”第一步:試卷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