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你認為相聲演員于謙的捧哏水平如何?來說說看

說相聲的總說三分逗七分捧,雖然未必到那種程度,但捧哏的地位起碼要和逗哏的平起平坐。這從收入上就看得出來,逗哏的臺詞再多,捧哏的哪怕只說一句“去你的吧!”演出收入也要平分。

郭德綱在喜劇總動員把于謙評價為中國相聲界最好的捧哏演員。其實本人是同意這種說法的,但相信持不同意見的也大有人在。老郭平日裡也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今又當眾把于謙的藝術水平凌駕於同行之上,節目播出後,表面上風平浪靜,不過可想而知,相聲圈背地裡又是罵聲一片。

你認為相聲演員于謙的捧哏水平如何?來說說看

一個“最好”又把相聲界除德雲社外所有的同行又得罪一遍。于謙是最好?在德雲社內這麼說沒問題,畢竟在社內于謙是第二把金交椅,一人之下,幾百人之上,無論是資歷,地位還是捧哏功力,首屈一指無可爭議。可是推開德雲社的大門,到廣大的相聲圈子去比較,于謙還算是最好的嗎?在世的捧哏前輩們同意嗎,同輩們認同嗎,晚輩們信服嗎?

先不論于謙到底是不是最好,咱們先看下捧哏這個行業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標準,怎樣才算是好的捧哏?

他們相聲界把捧哏叫量活。為什麼叫量活?就是說捧哏的像是一把尺子,要控制段子的長度和節奏,逗哏的扔得出去,捧哏的要拽得回來,逗哏的甩的是包袱,捧哏掌控的是包袱皮兒。大多數時候捧哏的扮演的其實是一位特殊的觀眾,站在逗哏的旁邊,代表觀眾把觀眾的心裡話和情緒傳達給逗哏演員。比如說郭德綱說:“上大學的那些年吧……”,于謙不等說完攔下來:“您,還上過大學?……”這就是代表觀眾在問。這種捧哏的扒拉逗哏的情節,要求捧哏不溫不火,可以苛刻但不能顯得尖酸刻薄,這個尺度很難把握。

為什麼要把握這個尺度?因為你是代表觀眾,觀眾生活中可能也幹過這樣的事兒,揭別人的短兒或是被別人揭短,但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並不會那麼尖酸刻薄地揭別人,也不想被別人那麼尖酸刻薄地揭自己,你在臺上使勁太大了,違背了觀眾長久以來的為人處事的習慣,會讓人厭惡。有一個典型代表是另一對知名相聲演員苗阜王聲,捧哏的王聲就是屬於用力過猛的代表,使勁地扒拉逗哏的苗阜,這種拼命揭人短嘲諷對方的刻薄形像,不但可能會招人煩,還會搶了逗哏的風頭,分散觀眾注意力。苗阜的逗哏是非常棒的,但他們二人的組合和郭德綱和于謙的組合還差距很大,於王二位捧哏的功力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

你認為相聲演員于謙的捧哏水平如何?來說說看

好的捧哏大多是不溫不火的,甘當配角的,這也導致他們普遍缺乏舞臺個性,因此他們的存在感很低,往往幹了幾十年了,還是沒什麼名氣。咱們一提相聲名家,能說出一串名字,馬三立,侯寶林,馬志明,馬季,姜昆,師勝傑,李金斗……,全是說的逗哏的,給他們捧哏的王鳳山,郭啟儒,謝天順,趙炎,唐傑忠,趙保樂,陳湧泉……都形像不甚鮮明。好的捧哏就是一個綠葉,一個陪襯紅花而毫無怨言的綠葉,沒有那些好捧哏的,哪有那些逗哏相聲名家?

相聲界只有一個特例,和其他相聲組合一捧一逗不同,兩個人互為捧逗,沒有明顯捧逗之分,就是牛群馮鞏。馮鞏雖然站上捧哏位置上,但包袱和牛群幾乎一樣多,兩個人半斤八兩。在相聲舞臺上建立起人物個性,這也是後來馮鞏能夠在喜劇舞臺上成為長青樹的原因之一。

于謙到底算不算是相聲界捧哏第一人?和老先生們沒辦法對比,市場不一樣了,觀眾欣賞眼光也不一樣了。但是和當今活躍在相聲舞臺們的同行相比,論火候,論節奏,論藝術個性,于謙捧哏第一人的江湖地位當之無愧。

你認為相聲演員于謙的捧哏水平如何?來說說看

郭德綱和于謙就是焦不離贊,郭德綱天賦極高,但是也相當有特性,東北話叫硌色,他前幾個搭檔比如王月波也是非常好的演員,但是都捧不好老郭。于謙和郭德綱都是曲藝班學員,于謙相聲藝術水準絕對不如老郭,譬如戲曲評書等,但是于謙穩,前面有朋友說了,老郭跑多遠都能讓于謙拉回來。

在天津看過茶館相聲,非主流相聲演員薈萃,捧哏演員各有千秋,有一個胖子捧哏,他的包袱甚至超過逗哏,非常搶眼,但是於老師是把他的鋒芒全藏起來,舞臺上都是郭老師出彩,但是細琢磨,于謙老師不哼不哈之間就抖出來哏來。

郭老師和大師比還差點火候,就是包袱抖得太響。比如馬三立老師,包袱都藏著,有時候聽了好久才回過味來。

於老師是智慧型的,在當今,說他第一把交椅也差不了多少。

于謙的捧哏藝術在如今的相聲界應該是無人能比的。

他的捧哏首先是位置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藏著掖著,什麼時候才會出來“救”一下老郭的場——老郭跑了于謙在不吭不哈之間把他拉回來,不灑湯不漏水的水平令人歎服!

如果說郭德綱的相聲離開了于謙的捧哏,那一定不是完整的相聲。

極為牛逼的捧哏大家,郭的成功有一半來自謙哥的量活。于謙現在的捧哏水平在健在的捧哏演員中,無人能出其右,包括他師父石富寬先生。于謙的捧哏實際上是跟捧哏大師趙世忠先生學的,翻包袱的水平極高,老郭這種不寫劇本的演員,只有於先生接得住,老郭可以在臺上盡情的撒歡,他相信謙哥接得住,這種爽透了的感覺只是郭於兩位可以體會。德雲社的捧哏好手不少,孫胖子、閻喝翔、楊九郎、郎鶴炎都不錯,特別是閻喝翔,跟少郭捧,前途不可限量,少郭的活兒的格調明顯比他的幾位師哥要高一些,是往接班人的方向培養。小嶽的賤、小辮兒的騷、老大的浪都弄出了特色,這和幾位量活的能力強密不可分。

于謙說實話我認為本身水平有限,評書門沒怎麼見單口和評書,快板門因為是高派快板,聽過幾回造詣一般。相聲裡有缺陷,比如腿子活,柳活,子母哏都一般,膩縫可以。但臺風穩健,張弛有度,可以把握段子的節奏,磧口,經過這麼多風風雨雨,吃剛見過,可以完全接住火爆的郭德綱,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單兵能力於老闆未必最強,但他們一個adc一個輔助,下路無敵。

老郭是逗哏裡拔尖的演員,說相聲特別賣力氣,每次都能使出十三分的力氣,可是這樣效果是不是最好的呢?未必,于謙的作用就是往回摟三分,讓觀眾聽到的火候剛好。前段有個節目叫喜劇總動員,小嶽和大麟分別搭檔了兩個外行捧哏,笑果慘不忍睹,結果孫越和閆鶴翔一回歸立馬不一樣,之後的于謙給李詠量活就徹底不同了,甭管李詠說什麼都能接住

在目前的相聲界無敵,首先,老郭的相聲是沒有稿子的,只有一個大綱,有些詞需要臨場反應,扔過來的包袱得接住,有些劇情的走向需要捧哏來進行銜接,所以更考驗捧哏的功底。而且於老師有一個很難得的功夫就是明明是說了很多遍的相聲,他還能表現的像第一次說一樣,保持一種好奇的表情和語氣。還有於老師有很多點睛之筆,比如說爽死了是不同的階段嘛,不搶風頭卻非常好笑.

相聲界我知道捧哏特別好的像楊少華,于謙,還有隻聽過一兩次的趙世忠,只限本人所知道的,郭德綱能紅的這麼快跟于謙有很大很大的關,好的逗哏演員不好找,但好的捧哏演員更難找。郭德綱于謙兩位肯定會同過去的和以的相聲大師一樣鐫刻在相聲的豐碑上排名還會靠前

相聲三分逗七分捧,就像郭德綱說的一樣,叫聲兒子答應就要兩三年的功夫,這個不是吹出來的,我從九幾年就開始聽相聲,雖然不會說,但是會聽,謙大爺穩,準,而且對自己也狠(郭大爺怎麼說都不急眼,哈哈)。捧哏的到這種程度已經接近大師了。說句實話,謙哥的控場能力我覺得比郭大爺要強一點,這是捧哏的重要因素。抽菸喝酒燙頭!!!籲。。。。

在當前,應該是屬於優秀的捧哏演員。與郭德綱不能說天衣無縫,但基本可以配合默契。但本人認為,與郭啟儒,郭全寶,李文華,常氏似乎還有些不足。具體也說不太清楚,只是感覺。也許是郭德綱太善於自我表現,影響到于謙的發揮。也許是缺少逗哏和單口的歷練。要知道,好的捧哏演員除去臺詞,其他方面與逗哏演員應該不相上下。如果郭德綱能夠給出適當空間,于謙完全可以表現的更出色。

社會我謙哥,人逗話不多。他的捧哏就是一個穩,站在舞臺上,不搶話,卻存在感十足,因為他總是在最恰當的時候開口,讓人覺得舒服,覺得好笑。我最佩服的是,無論是說過多少次的段子,他都好像第一次聽說一樣,總是等觀眾反應完了,他才反應過來,這是真功夫。捧哏就怕比觀眾先明白,那樣的話,這個段子你懂了,觀眾還沒懂。

娛樂講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