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情商教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情商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情商教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情商是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這種情緒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以及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高情商從何而來?是天生的嗎?智商與遺傳有很大關係,但情商主要是經過後天培養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3-12歲是情商培養的關鍵期。情商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心理學家們在跟蹤調查後發現,凡是關鍵期受過正規情商培養的兒童,在學習成績、人際關係及未來的工作表現和婚姻情況等,均優於未受過專門培養的兒童(往往有付出就有得益)。情商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形成樂觀自信的性格品質。一個樂觀自信的孩子,會不怕失敗、富有創造力,這是獲取成功和幸福的能力。

情商教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如果能成功培養孩子情商中的某一些能力,其他能力也會像滾雪球,越來越大,不斷累積。越早提高孩子的情商,越有助於孩子在同伴關係中處於領導地位,形成孩子的領導氣質,併為其在將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培養良好過硬的素質。

這個課程還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以後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積極傾聽、解決問題、自理能力等等這些情商技能,是品學兼優的孩子必須具備的素質。心理學家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樂,主要取決於其情商的高低。

情商教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如何進行情商教育?從娃娃抓起。

兒童情教育要在孩子3-13歲開始,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一個塑造期。

兒童的情商教育分為:

兒童自信力、兒童社交力、兒童適應力、兒童情緒力。

提高兒童自信力的具體方法如下:要相信孩子,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3~4歲時,讓孩子逐步學會自己吃飯、穿衣、鞋襪、入廁,

以及飯前便後洗手、收拾玩具……

在5~6歲時,可以進一步讓孩子自己盥洗、洗襪子……

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又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多給孩子正面的常識、鼓勵。

哲人詹姆士說過:

“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而賞識、讚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特別是兒童)的具體表現,

是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例如表現對孩子的信心,多豎拇指。

接納孩子的原貌,期望也要符合實際。

要儘量接納孩子原來的面貌,

不要把他塑造成你所希望的樣子;

不僅要接受他的優點,也要接受他的缺點。

不要時常對孩子做出負面的評論,

這樣會使孩子誤以為自己的能力不好,而自暴自棄。

鼓勵他勇於嘗試,勇敢地面對失敗、面對挫折。

最重要的是讓他懂得:

“自信力”並非是父母或別人給他的,

而是靠自身給力。

兒童社交力表現分為以下幾種:

害羞、膽小、拘謹,迴避人群與團體(活動);

缺少同伴支持,朋友較少,與同伴關係不好,

遇到人際壓力事件不知如何處理;

擅長與人溝通協商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缺乏交往技巧,對爭取機會表現消極;

無法很好地理解別人的意圖,做事不合時宜,

“不懂事”、不會表達關懷、“常惹事兒”。

提高兒童社交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

情商教育: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家長要儘可能做孩子的朋友,

培養他敢說話、愛說話的性格;

家庭大事,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

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

應當從孩子的正當權益和今後發展考慮,

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建議)。

這樣利於孩子樹立信心,

大膽而正確地與人交往,

品嚐與人交往的各種滋味,

瞭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正確認知自己)。

其次,教給孩子交往的方法。

交往能力是孩子與他人,

尤其是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

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交往能力,

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

或者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裡。

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

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的身後,

要教給孩子與他人交流的用語,

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

還有“請坐”、“您好”、“可以嗎?”“、“玩具借給你”……

這些神奇的話,使孩子在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

逐步學會與人交往(交際)。

第三,創造機會增加孩子交往能力。

安排孩子和不同層次年齡段的小朋友交往(交際)。

如,和同年齡的孩子玩,

可以學會與同伴相溝通和配合的技能;

與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學會解決問題;

與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活動,

他們又會變成活動的帶頭人,

鍛鍊他們怎樣說服下級,取得他們信任自己。

在日常交往中也要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如,在商場,讓孩子試著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馬路上,讓孩子有禮貌地向別人問路;

在家裡,讓孩子幫助奶奶洗菜、掃地;

做客時,讓孩子與不同的親戚朋友交流、玩耍等等。

此外,大聲地讚美孩子的積極交往。

讚美如同陽光。

面對孩子的積極交往行為,

我們要充滿激情,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如果能夠加上肢體語言就更棒了,

親一親,摸一摸,拍拍肩膀,擁抱一下,豎起大拇指……

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是對的,

並不斷加以鞏固和延續。

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

家長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多與孩子交流溝通,

多為孩子創設與人交流的機會(機遇),

並向孩子傳授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與技巧能力,

多鼓勵、多激勵孩子,逐步消除孩子交往的恐懼心理。

這樣,會更大的提高與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從另一角度說,幫助孩子發展管理好負面情緒,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

在焦慮、煩躁時,學會冷靜,管控好負面情緒,

而靜坐冥想,也能降低焦慮,強化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

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也可以幫助他們排解壓力。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得家庭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