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豫西牽牛”是陳賡、謝富治率4縱、9縱和38軍組建的兵團(簡稱:陳謝兵團)誘敵西進,策應劉鄧。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1947年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根據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方針,劉鄧與陳粟(陳毅、粟裕)、陳謝(陳賡、謝富治)三路大軍反攻時,實際上是三路大軍相互呼應,交替掩護的。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毛澤東指出戰略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是中原。1947年陳賡、謝富治率4縱、9縱和83軍組建的兵團(簡稱:陳謝兵團)在1947年河南西部南陽一帶的南召縣、方城縣、鎮平縣、內鄉縣、西峽縣發動的一場經毛主席批准的中原作戰計劃,目的是策應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野戰軍主力在大別山的鬥爭和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誘敵李鐵軍部的整三師西進,使其由優勢變劣勢直至被殲的光輝戰例。簡稱 “豫西牽牛”。

從誘敵西進到平漢線殲敵,共歷時38天,其中“牽牛”36天。在“牽牛戰”期間,陳謝大軍主力相繼解放了方城、南召、泌陽、唐河、臨汝、魯山、桐柏。到11月29日前,建立了豫陝鄂邊區行政公署、軍區和下設的7個軍分區。六分區下轄南召、內鄉(含西峽)、鎮平、淅川四縣。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1947年7月21日,中央前委擴大會議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召開,陳賡參加了這次由毛澤東親自主持的重要會議。會議確定:“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方針,並指出戰略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是中原。會議對於中原戰場作出了新的部署並決定:陳謝兵團南渡黃河,由晉南挺進豫西,依託伏牛山作戰。

陳謝兵團剛行進至南召、方城一帶,國民黨第五兵團司令李鐵軍統帥所屬整三師、二十師、一二四旅、一二五旅共7萬人,妄圖乘陳謝兵團在豫西立足未穩之際進行決戰,將陳謝兵團消滅在豫西。

面對氣勢洶洶,為對付李鐵軍兵團的追擊,11月8日陳賡在南召縣雲陽鎮南召店主持召開了兵團前委擴大會議。最後,陳賡根據絕大多數同志的意見,決定放長線釣大魚,派九縱政委黃鎮、副司令員黃新友指揮二十五旅、十三旅(4縱陳康旅長率領)兩個旅總共不過五六千人偽裝主力,西向鎮平、內鄉、西峽口,斬斷敵人的西荊公路交通線的聯繫,與南下開闢陝南的三十八軍相呼應,迷惑敵人,牽上李鐵軍全副美械裝備的整三師3萬大軍,牽進宛西伏牛山區,把它拖疲拖瘦。使其不能西援。命令九縱司令員秦基偉指揮二十七旅、二十六旅、二十二旅在伊河以東、沙河以北、平漢線以西地區活動,隨時 準備出擊平漢線,策應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野戰軍主力在大別山的鬥爭和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一旦時機成熟,就一舉殲滅李鐵軍兵團。這道命令後來被稱為“豫西牽牛”作戰部署。

1947年11月14日,擔任“牽牛”任務的第13、25旅由南召出發,第25旅奔襲南陽以西的石佛寺,第13旅南下鎮平。途中,為誘騙國民黨軍,部隊多路行軍,拉大距離,夜間一反肅靜行軍的慣例,放聲說話,引吭高歌,展開成寬大的扇面。15日下午部隊進入南召縣劉村鎮時,李鐵軍把第13旅誤為陳賡的主力,隨後尾隨。晚上部隊進至大石橋,李鐵軍部趕至劉村鎮,但李鐵軍已有在臨汝、郟縣、南召尾隨解放軍數次撲空的教訓,停在劉村鎮徘徊不前,進行偵察。

此時陳賡主力正向方城、葉縣一帶移動,如不迅速牽走李鐵軍,敵人就會識破意圖。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李鐵軍與陳賡是黃埔軍校一期同窗,所以在指揮追擊時,李鐵軍在自己司令部提到陳賡時還一直尊稱“陳大哥”。他為人狡黠、用兵謹慎,7個旅蝟集一團,一動全動,一停全停,不給陳賡留什麼空子。

16日,陳賡電示第13旅“堅決打下鎮平”,調李鐵軍救援。當日夜,第13旅迅速包圍鎮平,集中火炮襲擊,衝鋒號齊鳴,守城之國民黨軍暈頭轉向,電求李鐵軍救援。天明,第13旅攻佔鎮平,俘國民黨軍1000餘人,第25旅同時佔領石佛寺。攻佔鎮平,調動了李鐵軍,整3師急速奔向鎮平。當國民黨軍趕到時,第13旅又西進了。11月19日,陳賡又電令“牽牛”部隊奔襲內鄉。當夜,部隊將內鄉城包圍,第25旅擔任主攻,13旅以炮火支援,守城國民黨軍頻頻向李鐵軍告急,李鐵軍命地方民團頑抗,並率整3師向內鄉猛撲。20日天未亮,李鐵軍部隊進至五龍廟,攻城部隊已達到目的,又“牽牛”向赤眉鎮前進。

赤眉鎮是由內鄉通向伏牛山深處的一個隘口,再往裡走,“八百里伏牛山”山高林密,重巒疊嶂,溝深路窄,大部隊運動不便。 李鐵軍親自趕到赤眉鎮魚貫口督戰,22日,李鐵軍令所部丟掉輜重,扔下大炮,拚命往山裡追趕。第13旅此時已經夏館進至二郎坪,並於12月8日與第25旅協同包圍了西峽口,把李鐵軍“牽”入伏牛山區。而在伏牛山東麓隱蔽待機的陳謝兵團主力,向平漢線靠攏,已同華東野戰軍的部隊會師,形成了對敵第3師的合圍。李鐵軍清醒過來,見形勢不妙,星夜馳援。

解放軍“牽牛”部隊一瀉直下,一晝夜行軍200餘里,繞道超前趕到前面“恭候”。陳粟大軍和陳謝兵團的主力部隊已擺開了聚殲的陣勢。李鐵軍兵團部和第3師全陷入瞭解放軍的重圍。

“陳謝”策應“劉鄧”的“豫西牽牛戰”

第13、25旅的“牽牛”任務基本完成時,李鐵軍已順從調遣,其兵團主力被拆散,其第20師被牽制於方城、南陽之間,整3師被拖向西峽口、夏館鎮山地達半月之久。

此時,陳賡主力迅速展開攻勢,11日第10旅再克方城,20日重佔南召。19日第11旅攻克泌陽,20日攻克唐河,28日攻克桐柏。12月8日,第25旅攻克臨汝,23日再克魯山。

12月23日,李鐵軍的第5兵團部和整3師在西平、遂平間的祝王砦、金剛寺地區被陳賡主力包圍,25日陳賡主力和華東野戰軍一部發起總攻,26日20時,除李鐵軍率殘部逃跑外,第5兵團部及整3師全部被殲。此役,擊斃國民黨軍第3旅少將旅長雷子修、20旅少將旅長譚嘉範;俘兵團少將參謀長李英才、少將副參謀長鄒炎、整3師少將副師長路可禎、第3旅參謀長繞亞伯、20旅參謀長沈炳宏,計殲敵9300餘人。

[王金昌 ]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