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實體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實體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阿里巴巴為什麼跑到線下?

怎麼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

所謂新零售是什麼?

在討論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回到商業的本質看一看,不管社會怎麼萬千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客戶需求持續的洞察。

01

極致的單品管理

打造每一個單品爆款

黃金店面、黃金流量是夫妻店要加盟7-11要準備的嫁妝,要具備的隱形資產。因為你要沒有這個隱形資產,我什麼都幫你幹,我跟自營有什麼區別呢?所以你一定要有嫁妝。

洞察完畢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一個極致滿足客戶需求的商品、政策、管理方式。

極致的單品管理打造每一個爆款,這是提高坪效非常重要的理念。

這是我們過去傳統線下店面幾乎都沒有做到的。

線下經營難是因為空間和時間有限,7-11一個店面只有100平米,容納2900到3000個SKU。任何一個SKU如果不能夠賣得好,就是對7-11坪效的消耗。

把極致的單品做到極致的時候,讓每一個商品都是爆品,讓每一個坪效都能夠產生效能,讓客戶在5分鐘之內都能夠產生有效的購買,這些是7-11研究到的淋漓盡致之處。

當7-11逆勢而上推出高品質飯糰的時候,這個產品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可是當老齡化結構產生的時候,怎麼滿足老齡化需求呢?蕎麥麵即食食品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所以,7-11專門生產健康即食食品,加強老齡化人群的購買。

7-11的口罩分大人口罩和小孩口罩,男女口罩的貼合度也不一樣。但是去一趟7-11只會買一個口罩嗎?進去了怎麼也得買點別的吧?

一品一功能,一品一市場,一品一客戶。

放在那兒的每一個單品都是有講究的,極致的單品管理來自於極致的用戶需求洞察。

單品管理根據內外部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極致的單品管理不僅僅有需求洞察,低成本創新,能夠有效的複製也是一種創新。

7-11最近最火的是咖啡。過去沒有想到,一個便利店怎麼會賣這種即食的咖啡呢?是因為7-11看到了麥當勞早晨賣咖啡。

麥當勞在中午和晚上的時候人流量比較高,早晨人流量相對的比較低,但是推出賣咖啡這項服務之後,就極大地增加了早晨的人流量。

7-11有一個很重要的商品選型工作,就是掃描各種經營形態,找到那些已經經營成功的好爆品。不僅僅是靠自己的需求洞察,同時也去找到那些已經被驗證成功的最好爆品,所以它就鎖定了咖啡。

怎麼能夠賣得比麥當勞還要好呢?7-11的咖啡價格不貴,100日元到150日元之間,但是它的品質比麥當勞的品質還要好。為什麼?咖啡是個復購率極強的產品,你喝得好,又不貴,所以你就會定期買來喝。

所以,它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在早晨這樣一個人流量不大的時段,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同時也招徠了很多女性客戶。最重要的是,咖啡是一個回頭客很多的產品。

7-11負責人說,我們很感謝麥當勞,是麥當勞幫我們驗證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就毫不猶豫地在23000家店裡添置了咖啡機,2011年到2014年之間一共賣了5億杯咖啡。

售出的5億杯咖啡不僅給它帶來了人流量的增加,進店的顧客不僅僅只是買咖啡,也順便買點什麼,7-11通過研究發現,麵包圈和咖啡的搭配率最高,這樣的組合又增加了客單價。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7-11有一個150個人的商品研究團,他們每天去研究,什麼樣的商品是爆品。同時每天看數據經營和數據分析:

什麼樣的商品銷量不高,利潤又不高,必須立刻拿掉;什麼樣的商品銷量又高,利潤又高,就加大部署;什麼樣的商品雖然銷量不高,但是利潤很高,比如像香菸屬於利潤型產品;什麼樣的商品利潤不高,但是銷量很高,這是我們的導流型產品。

每一款產品都有它強大的功能,用這種方式把每一平米的績效,每一個坪效都做到極致。

7-11團結線下黃金流量極大地降低了拓新風險。極致的用戶需求洞察,無論內外部環境怎麼變,唯獨不變的是用戶的需求。只要你沿著用戶的需求進行決策,那你就永遠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公司。

用戶需求洞察的結果是打造每一款單品,讓它成為爆款。當方圓100平米的店面每一款都是爆品的時候,你的坪效、你的人均績效才能夠真正提升。

當然這個爆品不僅僅來自於用戶需求的洞察,不僅僅是來自於我們所看到的整個市場被競爭對手驗證過的好商品。同時也來自於大量的數據驅動,這是過去我們傳統的線下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區別。

02

數據驅動經營

傳統的線下公司覺得只有互聯網公司才有大數據,我們線下公司有大數據嗎?當然有。只要你想做,有什麼做不到的呢?我們過去老是被一些炫酷的技術閃到我們的眼睛,忘了經營的本質是什麼。

無論什麼技術、什麼方式,多麼的先進或者是不先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解決你的問題。

就像任正非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不要光炫耀鋤頭,就忘記你是要耕地的。

耕地的效率最高才是最重要的,鋤頭只是個手段。互聯網就是個手段,各種技術就是個手段。沒有任何技術,用一個EXCEL表格也是一個手段,但是你要有這種經營意識和經營思維。

7-11把數據的採集做到淋漓盡致,比如它對店面所在位置的所有數據,不僅僅是過去是不是黃金地段,人流量大不大。這只是第一步,還有第二步:

你的店在哪裡?在酒店附近,公司附近、醫院附近,還是住宅附近?附近是年紀大的比較多?還是年輕人比較多?

為什麼要這些數據呢?因為這些店面數據決定了在100平米里面放什麼和不放什麼。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比如店離商務酒店很近,意味著很多人出差。出差需要的便利是什麼?

可能有時襯衫臨時弄髒了,需要一件相對正式的襯衫。可能日本很多酒店不一定提供襯衫和牙刷牙膏,或者即使提供你也不喜歡用。

店裡就會提供出差常用的便攜式牙膏等生活用品,甚至考慮到出差的人來不及吃晚飯,店裡還會有一些飲料、飯糰、罐頭等充飢的食物。你會發現,它所有商品的佈局是貼合商務酒店的這個人群需求的。

如果店在公司的附近,公司上班的職員比較多,白天的即食食品,早餐、午餐、面巾紙就變得很重要。

如果店在小區附近,有一些保質期比較長的蔬菜,調味品、醬油、酸奶什麼的就變得比較重要。

如果附近高齡的人比較多,且人口相對稀疏。那店裡食物的份額要更小一點,因為老年人吃得少。同時老年人行動不方便,甚至要送貨上門等等。

7-11是一個連鎖店。過去我們一想到連鎖是什麼?標準統一。品牌形象、標識、經營思想和經營理念都要標準統一,但是到了具體店面的時候,就是個性化的,叫千店千面,因為要滿足周邊特殊人群最大程度的需求。

這難道不是互聯網思維嗎?這個難道需要很強的互聯網技術嗎?沒有,你只要用心把你需要進行商品決策經營相關數據採集到,這個時候數據驅動經營就是有效的,不在於你是線上還是線下的。

在互聯網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7-11已經在使用細分的鍵盤。在結賬那一刻,營業員會輸入顧客的性別和年齡信息,小男,中男、青男、壯男、老男,多少歲的;小女、中女、青女、壯女、老女,多少歲的。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輸入的數據用於分析周邊用戶群的狀況,分析不同年齡、性別用戶群的購買偏好。有這個數據能夠輔助7-11未來的決策。

當然我們過去也會把人工智能想得很神乎其神,大數據一進去,自動出來一個結論。不,它只是一部分,過去的數據只代表過去的趨勢,並不代表未來的趨勢。

未來數據從哪裡來?從各個方面、各個緯度的決策當中來。

儘管它在歷史上已經修煉了很強大的數據能力和數據經驗,以及數據模型,但是在下單的那一刻,7-11一定要求每一個店長要手工輸入每一款下單產品的數量和品類。

為什麼?強迫你不要犯懶,不要躺在歷史數據的肩膀上,一定要基於歷史數據看看明天、後天這個禮拜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所以它真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為什麼要把數據迭代在這個地方?

因為7-11只有100平米。100平米在任何時候不允許有死貨,死貨就是賣不出去的東西。

7-11跟夫妻店之間分配原則:先有一個利潤的保障,高於利潤部分咱們兩個大概五五分成,當然可能是4.5:5.5或5:5,但大概是五五分成。

7-11可能不斷完善數據採集和算法,但最後那一刻的決策在店主手上。所以出現死貨,店家承擔85%的責任損失,7-11承擔15%的損失。它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既不斷完善7-11的數據和算法,同時又倒逼每一個店家做好決策。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每個店家都要經過一個很重要的培訓——如何進行下單和選貨,限定各種各樣的條件,用這種方式徹底排除死貨,應對賣場的變化。

到了冬天什麼商品,到了夏天什麼商品,不同的季節,商品不同。不僅是千店千面,同時千時千面。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星期,整個店面陳列的商品數量、品類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款,每一刻都要成為爆品。

包括怎麼陳列,人的身高,比如平均大概1米7左右的身高,黃金位置大概是在1米5左右。黃金位置陳列什麼?上面陳列什麼?下面陳列什麼?邊上陳列什麼?這裡是擺一瓶礦泉水?還是連續擺五瓶礦泉水?取決於哪個銷量更火爆。

如果是更火爆的商品,店裡一定陳列5瓶,儘管它每一個位置都很寶貴。為什麼陳列5瓶?因為它賣得好,能夠吸引眼球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有無數的講究,一個功能一個產品。

當7-11做到這些的時候,它的績效是中國同行業的十倍。有很高深的技術嗎?沒有。把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這是7-11的線下的經營技術所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因為7-11不是一個大公司的案例,每一個店面夫妻店是比今天在座的各位更小的公司。但是這樣的小公司為何產生這麼高的人均坪效?因為徹底把基本的事情做到位而已。

03

成為賦能共享經濟體的組成部分

今天它不僅是線下經營技術強悍,怎麼樣能夠讓更多的店掌握,是一個大的執行力體系。如果前面是設計體系,後面拼的就是執行力了。

7-11自我定義:不是一家零售公司,而是一家培訓諮詢公司。因為是通過不斷的培訓、諮詢和輔導,幫助每一個店面按照上面的經營技術做到位的。

所以,7-11一共有2500個政委奮鬥在一線,這個政委就是OFC,一個人可以管7-8家店。首先要提高這些人的賦能,政委的水平要高。怎麼提高政委的水平呢?每個星期一次全體OFC的大會。

7-11要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每年不管多高的費用和預算成本,2500個政委要回到7-11總部進行經營研討大會。

上午進行新的產品知識、經營理念的分享。下午每一個OFC進行分享,分享我什麼地方做得好?我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我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我什麼地方值得大家借鑑?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四十多年來每年如一日,每天進步一點點,每週進步一點點,這就是指數級的效應。所以今天7-11的強大不是因為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把每一件想明白的事情想到極致,把每一件想到極致的事情做到極致。

每一週迭代一點點,這個時候就走在進步的道路上,日積月累不會讓公司衰老,只會讓公司變得更年輕,更有效。

04

7-11就是新零售

7-11表面上是一家零售公司,但是今天它已經以終為始,用新零售再造了各個行業,各個環節的每一家公司。7-11在進程當中共享研發,共享採購,共享物流,共享IT,共享金融。

過去零售是工廠有產品放到我的貨架上賣,這叫零售。今天是圍繞客戶的需要倒著來,以終為始整合需要什麼樣的商品,什麼樣的物流,什麼樣的價格,什麼樣的擺放等等。

7-11在日本團結了1.8萬個門店、175個工廠、140個配送中心、有2300個ATM機。

7-11創始人對7-11的定義是什麼呢?沒有把它叫做新零售,而是定義為製造型零售業的服務升級。共享製造,反向製造,符合客戶需求的製造,零庫存的製造構成了更高效的製造產業鏈。

不僅製造是如此,高效體現在製造也體現在物流。

7-11不同的商品有常溫的、有冷凍車的、有冷藏車的。不同的品類用不同的車,然後不同的時間送不同的東西,它一天可以送三次。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為什麼送三次?因為貨架是有限的,我要讓有限的貨架陳列最高效的產品。我用貨物都在車上的方式彌補庫存不足,用這種方式極大降低了店面的庫存。

過去的方式,送牛奶要送一箱,7-11可以做到只送幾盒。因為確保你這幾天能夠賣出去,否則的話就是死庫存。

過去我們講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叫大規模、個性化,物流也是大規模、個性化。

日本數萬個店共享物流體系,大規模帶來低成本,但是又要個性化,又要精準。因為每一個店送的東西在每一個時段,品類、數量都是不一樣的,最小單元配送,這樣可以確保精準。

製造業和零售業最大的癌症是什麼?庫存。

7-11供應鏈效率高,庫存不僅用貨品的陳列解決,也用極強、極精準、極精細化的物流配送解決。所以它構成了一個全新的物流體系,甚至今天正在改變金融業。

一個做零售店的怎麼會想到開銀行呢?今天7-11背後有一個很大的盈利機構叫seven銀行,我們叫一言不合就開銀行。

在90年代初,他們調研得知很多人覺得銀行的ATM機部署得不方便,希望在7-11有一個ATM機,因為離得近。7-11也覺得沒問題,就跟銀行尋求合作,可是那個時候整個日本銀行都有一個規則,休息日從ATM機上取錢需要手續費,更貴一點。

這樣客戶就很不方便,我本來就是為了方便取的,結果週末還要更貴一點,那我就不願意取,不願意取就滿足不了方便的訴求。7-11跟所有的銀行要求,能不能一致收費呢?沒有一個銀行答應。7-11說,你不答應,我自己開銀行。

當7-11的鈴木敏文先生決定做銀行的時候,遭到了高管團隊的反對。因為那時候日本經濟很低迷,很多銀行甚至都面臨破產的境地。 但是鈴木先生非常堅持,他說:

我們7-11存在的目的就是淋漓盡致地提供客戶便利。客戶的便利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就是有責任的。無論多麼難,我們也要開7-11銀行去部署ATM機。我們只做到一點,無論在週末,或者是在上班時間或者是下班時間,顧客隨時隨地來這裡取錢,手續費都是一樣的。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當它把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作為戰略經營方針的時候,好事自然來。在整個日本銀行業低迷的時候,7-11銀行逆勢增長,三年之內實現了盈利,這是所有銀行從來沒有達到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客戶取錢,哪能只取錢呢?取完錢不就得順便買點什麼嗎?所以又極大提高了銷量。

7-11在每一個環節淋漓盡致的設計和研究,只為一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以終為始,新零售讓每一個環節發生改變。無論是製造業、金融業、物流業或者是其它業,只為提高產業效率,降低產業成本。

回到當今的中國,當增量經濟不再的時候,存量經濟怎麼產生更大的經濟效能?以產業鏈為核心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通過線下經營技術的升級,我們每一個有著線下巨大隱形資產、隱形流量的公司,都能夠獲得重生。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7-11超級物種背後的奧妙,而這些超級物種讓它成為了社會神經末梢最後一米的基礎設施。

為什麼它的盈利能力比肩阿里?因為今天阿里是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而7-11成為線下實體經營時代社會神經末梢的基礎設施,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PS:

由於微信訂閱號大改版,大家如果不想錯過商業地產的最新資訊,記得“星標”商業地產觀察,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啦~

請伸出您的手指在現在的閱讀界面點3下就好:

①點擊藍色字“商業地產觀察” 進入公眾號→ ②點擊右上角“三個點” → ③點“設為星標”就好啦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精彩推薦

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实体店衰退?7-11便利店盈利比肩阿里!

只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