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滴滴順風車只是一個出行工具,為什麼要把出事的原罪歸結於順風車?

挽月華燈初上


創新是近些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因素,滴滴的出現,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大數據、眾多私家車等資源優勢,有效緩解了打車難、難打車的困境,更解決了一方面自駕車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部分自家車主創收無門的矛盾。所以,我們應該從國家經濟戰略、從民生福祉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很顯然,滴滴平臺對這次(包括上一次)兇殺案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暴露了平臺運作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漏洞之一,對順風車車主的准入把關不嚴,線下審核人員配備不足甚至根本就沒有配備,導致魚龍混雜,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漏洞之二,對順風車運營過程的監控不嚴,比如乘客約定的線路(後臺應該很好掌握)突然改變,平臺應該立即提示乘客、警告車主;所有順風車主應該加裝類似ETC身份標識裝置,不可拆卸,隨時接受乘客報警信息,把犯罪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漏洞之三,對危機的處理流程很不完善。接收到涉及人身安全的信息,應該立即啟動應急機制,這個時候寧可承擔侵犯車主隱私權的風險,也要把救人置於優先考慮,主動聯繫就近警方,解救受害者。所以,滴滴平臺應該真心實意吸取教訓,立即整改,千萬不要辜負公眾的信任和期盼。

民粹主義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往往能讓整個社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在這些呼籲永久關閉順風車甚至關閉整個滴滴平臺的聲浪中,毫無疑問,絕大部分是出於內心對生命安全的關切,但也有無聊跟風湊熱鬧的呼和,甚至不能排除商業競爭的力量摻乎進來。我們不能簡單看待網絡輿論傾向,相比現實民情,網絡輿論往往真假難分。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假如這個案件不是發生在滴滴平臺,而是發生在出租車、黑的士或者其他的運輸車輛(這樣的案件不是沒有,而是經常發生),大家還會幾乎一致的強烈呼籲嗎?按以往的經驗,似乎不會。

滴滴是順應需求而生的,現在這個需求還存在,無論是車主還是乘客,都希望利用這個平臺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簡單的一關了之,可能正合國內、國外某些勢力的陰謀。

這個時候,就需要權威的部門、專業的機構做出理性的決斷。從國家經濟戰略和民生福祉出發,不贊成關閉順風車平臺,更不贊成關閉整個滴滴平臺。但是必須給滴滴公司以深刻的教訓,立即整改、全面整改,捨得花錢,不要漠視生命,更不要辜負廣大民眾當初的期望。對後續結果,不管是決策部門還是滴滴公司,讓我們拭目以待。


野農桑人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國有國規,如今企業也有自己的也要規則。但不要以為佔山為王就可以無法無天。滴滴打車不是無償服務。我們付錢就按服務合同來履行。而滴滴打車和車主是收錢的服務方,他們是一體的。要履行服務合同才對,所以出了事情就該負責!

以樂清20歲滴滴打車事件來說,為什麼比上次空姐滴滴打車事件更令廣大人民更氣憤?因為本有可能挽救的一條生命就是因為你公司的流程權限等一些問題,希望破滅!不好意思,中國十幾億人多少人是你的員工?連國家警察機構索要犯罪嫌疑人信息都能以公司上的規定而被拒絕!

雖然滴滴打車不是兇手,但是卻給兇手提供犯罪平臺。而樂清滴滴打車事件更是“昇華”自己的身份。在有可能解救女孩的機會下,你活生生扼殺了這機會!你是殺死這女孩的最大幫兇,你是兇手最可靠的夥伴!不管你是否有心無心,你已經造就無法挽回的局面!從一開始的“空姐滴滴打車事件”到“樂清滴滴打車事件”才短短几個月。距離上個“整頓”也是幾個月。機會不是一給再給,“事後諸葛”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原諒!這些事情原本就應該在事情發生前做,你沒做!給了一個“亡羊補牢”的機會你還是沒去做。因為道歉賠償顯得不那麼“真誠”。況且以邏輯思維來看,被爆出的事件數量肯定小於真實事件數量。你又是否會“自覺”道歉?

滴滴打車的方式沒有錯,他確確實實方便人民的生活!那麼錯在何處?錯的是資本家一切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想方設法將利益最大化甚至“超負荷”。客戶生命安全不在考慮範疇。事後諸葛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招牌,在賺錢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錯的是心靈扭曲,報復社會的“變態”。不管你有多大的“苦衷”,這世界上不單單你面臨生活的種種問題,其他人也是如此。你“撐不住”就報復社會,若人人都如此,社會豈不大亂!“可憐人”對“可憐人”出手,你只會讓人覺的“罪該萬死”。

最後,我們應該反省自己。為什麼中國沒良心資本家越來越多,他們的壯大,難道沒有我們的“默許”嗎?難道我們沒責任嗎?


哈哈號還


假如2017年營收近1700億人民幣的滴滴決策者不是隻顧享受數錢的狂歡、卻將事關乘客權益甚至生死的客服外包給因權限很小收益不大而不負責任的公司!

假如杭州空姐遇害後滴滴真的整改並聯合公安部門設置一鍵求救而不是敷衍了事!

假如滴滴客服及時處理女孩被殺前一天被乘客舉報犯罪未遂的嫌犯!

假如滴滴客服接到樂清被害女孩的朋友轉達的求救第一時間致電威懾心存僥倖的司機並立即報案,而不是冷血地依規例行公事讓面臨生命危險的乘客耐心以小時為單位等待死亡!

花季女孩本不至死!

正是冷血的滴滴客服以滴滴安全專家正在介入為藉口、一個又一個小時地拖延時間,才導致女孩被害!滴滴不只是見死不救,而且是為兇犯爭取犯罪時間的幫兇!

嗜血成性、人性盡失的滴滴決策者必須押上審判臺!如果光三倍補償就擺平此事,依滴滴2017年近170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哪怕以後每天都搭上幾條乘客的賤命,對於滴滴都無關痛癢,財大氣粗的滴滴決策者將會一如既往地漠視生命!

強烈要求撤銷滴滴經營許可證,下架滴滴出行APP,以此給網約車及其他公司敲響警鐘:不要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只要漠視生命和法律,隨時可能血本無歸!

很多人擔心滴滴倒閉出行不便或日常開支增加。其實這種擔憂完全是多餘的。沒有了滴滴,很快就有嘟嘟。需求就是商機,逐利的資本無時無刻不在等待時機。網約車沒錯,錯的是管理者及其制度、特別是管理者對乘客人身安全的態度。對責任人追責或下架滴滴APP,才能喚醒後人對生命的敬畏!


水意人生


我認為滴滴成立的初衷應該是利用網絡優勢,整合車主、司機的資源為客戶提供調車服務,幹好了是平臺、車主司機和客戶三方共贏的好事。我也有體會,有時在郊遠、偏僻處想打車總不見有出租車來,滴滴電話聯繫就可搞定,確實方便。但不到半年順風車又出人命案,不得不使人心寒,人們不得不質疑其安全性!這次樂清女孩被姦殺我認為滴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理由如下:1.該殺手司機頭一天就因類似動機被投訴,滴滴沒調查教育處理之前本就不應該給嫌疑人派單;2.當天還是大白天,女孩發現車行偏僻山路感覺不妙,向朋友呼救,朋友詢問滴滴,客服沒有及時作答,女孩家長詢問客服也未得到及答覆。3.警方出面其客服以涉嫌隱私為由要警方出具警官證,滴滴自己不主動聯繫警方,警方出面還拖延時間。從最早投訴到警方得到該司機及車輛信息已過了二、三個小時,黃花菜早就涼了。警方的偵破時間全耽誤在滴滴的拖延上。我想若從被呼救的朋友詢問第一時間滴滴就能主動與警方聯動,有可能此悲劇就有可能避免。所以把此案原罪歸於滴滴公司應該有一定的道理!


wu吳金泉


本來是一個有利於社會的共享經濟模式,就這樣被滴滴自己親手毀了。這就是典型的好事辦砸,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任何車輛都可能出事,為什麼造汽車?滴滴順風車只是一個工具平臺,出了命案,為何要歸罪順風車這個工具?司機要犯罪,為何要怪罪平臺?其實,這些疑問,證明許多公民意識沒有覺醒。下線順風車業務,說明許多公民意識覺醒了。

順風車是一個共享經濟模式,這個模式沒有罪。但是作為平臺所有者,不好好管理,只想掙錢,就是有瀆職罪了。這麼多人抨擊滴滴順風車,說明大家的安全意識都開始上水平了。以前人們總是錯誤的認為,菜刀是工具,你用菜刀砍人,那是砍人的人的問題。滴滴順風車,我只是一個平臺,有人利用平臺犯罪,那是那個人的問題,與平臺有何關係?怎麼澄清這種錯誤認識呢?

先舉一個例子:某島爆炸,死傷一百多人。那次事故,判刑三十多人,免職不少人。比如,施工單位總經理、分管副總經理、安全部經理、培訓部副經理等等。你會說,爆炸跟總經理有什麼關係啊?總經理是安全第一責任人,出了事故,你是第一責任人。既然你坐在這個位置上,你就要負這個責任。

安全部經理怎麼有關係啊?他就是抓安全工作的,怎麼也判他啊?錯了,只要你平時抓安全檢查不嚴細,那麼,你就犯了瀆職罪。還有一個培訓部副經理也被判刑了,他自己很冤枉,跟我有什麼關係啊?人家拿出他的崗位職責,其中有一條負責培訓上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職責,正好證明他有瀆職罪,判了三年。

用這個事故來推理滴滴順風車業務。滴滴順風車既然是一個應用平臺,那麼,你就應該對進入平臺的順風車司機進行審查,你有審查的責任。就像安檢的門衛,讓人攜帶凶器進入室內,你這個門衛當然是失職了。這次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核心是,死者朋友反覆聯繫平臺救人,嚴重故意拖延,就連警察要調取有用信息時,還是拖延扯皮。人民大號也說,女孩死於推諉扯皮。這就是典型的瀆職行為。

最核心的一點是,兩個部門已經約談滴滴高管:滴滴平臺以順風車名義,組織非法網約車。更加說明滴滴順風車從出發點就是非法行為。就像交通事故,你違章在前,以後全部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所以,應該追究滴滴高管的瀆職罪,追究有關責任的刑事責任。


職場火鍋


滴滴事件為何如此受關注?

近日,樂清順風車事件再一次把滴滴推向輿論風口,三個多月前的空姐事件陰影未散,這次出事無疑是雪上加霜,抵制滴滴,卸載滴滴、下線滴滴等各種言論不絕於耳,畢竟四個月時間兩起惡性事件,兩條鮮活生命,滴滴確實該好好閉門反思了。

那麼為什麼滴滴會遭到這麼多口誅筆伐呢?

第一,藉助資本高補貼擴張全國盡知。滴滴成長成獨角獸身後站著上百個資本大佬,利用資金優勢補貼車主用戶過"五關斬六將"擠走其他對手,成為網約車市場的網紅。

第二,壟斷市場高抽成殺熟飽受詬病。滴滴壟斷市場後的殺熟、提價、提抽成各種收割讓乘客和車主都頗有怨言。乘客端還好,比起之前的出租車還是方便很多,即使比出租車貴還是不少人喜歡網約車的。車主端就真的比較坑了,網上各種吐槽就不說了,筆者親身體驗,在大城市一天12小時流水也就五六百,實際到手也就200左右,不算車損、保險、違章等,這樣的收入確實不成正比。反觀滴滴,百分之三十的抽成,沒有資格證,沒有五險一金,導致越來越多人車主離開。美圖餓了麼外賣抽成百分之二十還要養一大批外賣小哥幫店主送餐呢,可滴滴啥都沒有就拿那麼多不是超暴利嗎?這樣大家心裡難免會有很大的不平衡,所以滴滴一出事,落井下石者眾。

第三,出事整改高頻率刷臉難掩不足。空姐事件後,滴滴對順風車進行整改,通過刷臉驗證車主身份用以提高出行安全,不得不說這舉措還是蠻實用的,很大程度限制了某些車主的不友好行為,但同時也讓滴滴在輿論又紅了一把,一些不缺錢的主不喜歡這種搖頭晃腦的動作大力吐槽。

第四,客服外包低成本運營處理緩慢。樂清事件把滴滴的客服危機反應一下暴露在公共眼前,數個小時才做出反應遭到密集炮轟也就不足為怪了。畢竟人命關天的事,你居然在那邊打官腔,特別那份賠償三倍的公告出的不合時宜,大家正在氣頭上,你就那麼土豪的想用錢擺平,正好撞輿論槍口了。

我相信通過這個事件,滴滴會更來更完善的,還有希望公司的抽成降降吧!有個企業使命責任,別成為所謂的吸血鬼,那對公司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心在夢在2018


奉勸滴滴:中國股民不歡迎你,你去美國上市吧

 

靠燒錢壟斷網約車江湖的滴滴,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上市,卻被連續兩起性侵殺人案件推上風口浪尖。而滴滴的推諉塞責無疑更讓國人憤怒。這樣的企業上市,股民只能用腳投票。

 

滴滴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百日之內兩名女乘客被姦殺,暴露了滴滴對乘客的冷漠、推諉和不負責任。

 

一直以來,滴滴的商業模式就被業界質疑。滴滴是燒錢的模範,六年時間燒掉了國內外風險投資人200多億美金,相當於半個淘寶或者半個萬達的身家,換來了國內網約車市場絕對壟斷的地位。

花了那麼多錢,總要給投資人回報作為交代。所以滴滴緊鑼密鼓地籌劃上市了。其實這在互聯網泡沫時代不是秘密。講好一個故事,畫圓一張大餅,然後就開始吸引風險投資人投資。一旦有風頭資金進入,就像吞了魚餌的魚一樣被綁定了,不得不幫著一起去忽悠B輪資金,C輪資金,幾輪資金進入後如果經營端盈利不理想,就想辦法豪賭上市,去圈股民的錢。這個套路早就不是新聞,而是傳統了。

 

但關鍵問題是,滴滴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負面口碑的品牌,就算上市成功,又有多少股民會為滴滴前期燒錢豪賭欠下的鉅債買單呢?

 

滴滴有什麼?除了一個APP,除了前期靠燒錢開發的用戶外,只有欠下投資人的鉅款和糟糕的口碑。說穿了只是一個空殼罷了。燒錢燒來的客戶是沒有忠誠度的,你不補貼了,他就不跟你玩了。別人再出來補貼,他們立即轉投別家。“以利相交,利盡則散。”這些客戶本身就是泡沫。

 

一個有負面口碑的泡沫上市,前景堪憂。

 

所以奉勸滴滴,放過中國股民吧,你還是去美國上市吧。在前期燒錢的風險投資裡,來自美國的資金佔了很大的比例,何況滴滴在美國也沒有負面口碑。讓美國股民出錢去補貼美國風險投資人的虧空,我看這是十分公平的事。





老炮聞六爺


一切都是人造成的,就像有人拿刀殺人去怪刀一樣可笑。滴滴、司機、乘客和順風車是四個概念,順風車不是滴滴獨創,更不是滴滴獨有,這裡的核心是滴滴公司及其管理者對順風車業務定位錯誤、制度不完善、客服機械不重視、滴滴公司對乘客和司機沒有有效管理。

以前搭個過路車都只需要一句發自內心的感謝就好。路網不夠發達,公共交通不夠便利,一般的費用又很高,誰沒有在某種出行困難時刻對順風車的需求?順風車的需求慢慢的變成了商業,就有人把它變成了市場。不可否認順風車方便了很多人。一味否定順風車真的是理性的在解決問題嗎?把所有順風車司機當成強姦犯、搶劫犯、殺人犯來防不可笑嗎?

很多人都喜歡一出事就偏激的想往死裡整,強姦犯只有順風車司機?這樣的比例又有多高?其實沒有數據能證明順風車帶來的犯罪比其他地方多,這裡責任最大的是滴滴公司的管理者,從上到下,從他們對順風車業務的定位就大錯特錯,居然還是幾個女的整出來的誘惑,還有對司機的審核篩選管理,雖然對危險分子的認定有難度,人性也會不斷轉化,有前科的因為付出過代價也會真心變好,沒有犯過事的也會犯錯。滴滴管理者應該制定相關制度在司機每次接單時明確告知提醒司機要承擔什麼樣的風險,也就是違法成本。更應該運用大數據分析對司機和乘客進行實際管理負責,比如分數分類淘汰、投訴證實後的投訴等級淘汰、不文明乘客禁用順風車等。

順風車方便大眾是事實,客觀理性去對待比較好,願素養高的國民越來越多,和諧社會早日實現。


爸爸的探尋


觀點:性侵頻發,滴滴平臺難辭其咎,監管亦有很大進步空間。

㊀滴滴作為平臺,應親自或委託第三方審核司機背景,避免歹徒駕車;滴滴應知會保險公司變更車輛保險(私家車改為偶爾共享);更應與保險公司合作學習美國電召車做法給乘客提供高額保險。基於切身利益,保險公司對司機進行審查將更全面有效。

㊁政府規制出租車應基於安全和秩序角度,電召車、巡遊車、網約車、應向所有社會車輛開放。基於安全考慮,可要求營運公司、平臺或行業協會、司機工會審查司機背景、強制體檢,強制年檢,強制高額保險;基於秩序,應取消壟斷巡遊車牌照特許權,消滅食利者促進公平競爭。


王海


作為網約車的運營平臺,對註冊的車主有監督管理之責,對客戶提出的投訴具有分辨處理之責。而這些職責,滴滴似乎並未做到或者是沒有及時做到。

對於樂清案的犯罪嫌疑人,之前已經有女乘客向平臺投訴過其有不當行為了,為什麼平臺不及時甄別並進行處理?平臺的慢作為或者不作為,對樂清案的發生是有間接因果關係的。再有,家屬和警察已經聯繫平臺,受害女孩在乘坐犯罪嫌疑人的車輛後失聯,讓平臺提供車主信息,這種人命關天的時候,平臺還要逐級申報請示,人命關天,你們平臺的處理機制就是這樣的?是機制死板還是客服死板?在人命和制度面前,孰輕孰重?一個重製度,輕生命的公司,要他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