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被自己的手機“出賣” APP調用了哪些權限你都知道嗎?

被自己的手機“出賣” APP調用了哪些權限你都知道嗎?

網絡隱私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要議題,引發互聯網企業和廣大用戶的關注。移動互聯時代,眾多APP給大家帶來方便之際,也帶來了各種“越界”煩惱。如何管好越界的APP,保護用戶的隱私信息安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就在前不久,有網友稱,只要用微信登錄“大眾點評”APP,個人在酒店、餐廳等地方的簽到與點評信息,就會出現在好友面前,想刪都刪不掉。於是引發了輿論激烈的聲討,最終大眾點評道歉,並表示將火速整改。

因社交功能洩露個人隱私而被質疑的APP不止大眾點評,之前滴滴出行的“順風車司機殺害空姐案”中,滴滴出行也因其“司機乘客互相評價、查看個人信息”的社交功能受到過質疑。

這些APP所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僅包括常規的用戶名、性別、手機號碼,還有位置、攝像頭、麥克風,甚至包括通訊錄、相冊等。如果一旦同意這些權限,就意味著這些APP可以不經用戶確認即可隨時讀取相關信息。

個人敏感信息被APP強制要求獲取權限,用戶的個人信息隨時都處於不安全的地步。中消協發佈的報告稱,使用APP過程中,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情況的受訪者佔比達85.2%。信息洩露後,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短信的騷擾。調查結果顯示,用戶在安裝和使用手機APP時,很少有人閱讀應用權限和用戶協議或隱私政策,偶爾閱讀和從不閱讀者居多。

為此,中消協建議,進一步明確網絡信息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敦促企業自覺自律,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強化網絡知識普及和安全教育規範;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表示,如果不能保護隱私,數據交易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需要把法律規劃和大數據技術要求統一起來,對隱私數據進行必要的等級分類。“奢望APP開發商通過自律來減少市場上的這種情況是不現實的,還是需要政府部門發力。”此外必須明確規定由哪一個部門來受理用戶的檢舉投訴,防止相關部門出現“踢皮球”的情況。

用智能手機如何保護隱私?

專家給出安全建議:

儘量選擇官方渠道,特別是投資理財、銀行類APP,不要下載來歷不明的山寨APP;

謹慎授予APP“打開攝像頭和麥克風”、“讀取短信”、“讀取聯繫人”、“讀取位置信息”等權限;

對一些使用大量流量且沒有告知的APP,及時檢查和刪除;

不要把手機中的QQ、微信、微博等設置為“自動登錄”,密碼最好定期更換;

不再使用APP時應徹底退出;

關閉某些APP的自啟動功能,如果不能關閉,就卸載。

(綜合自: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重慶商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