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今天是國際自閉症日。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兒童患者超200萬,大多數都錯過了最佳治療期!自閉症患兒被稱為“星兒”“小雨人”的孩子,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圍的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今天,只談狗狗和自閉症患兒之間的那些事兒!下面這些新聞是否感覺似曾相識。

1——7歲自閉症孩子,因狗狗的出現而改變了!太暖心了!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2——狗狗闖入了男孩的生活,治癒他自閉的心。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3——國際自閉症日:狗狗爭當醫生,助“星星的孩子”走出孤獨。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4——知名博主發微博,狗子改變自閉症患者的人生。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甚至很多把——拉布拉多安慰唐氏綜合徵患兒,被孩子拒絕多次,暖哭了。這段視頻改成拉布拉多助自閉症患兒走出困境。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我是誰的寶貝》也講述了男主角為給自閉症女兒尋回愛犬的故事。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狗狗似乎成了治療自閉症的殺手鐧,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在為這些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激盪愛心之餘,更需要對自閉症等腦疾病多一些瞭解。首先要知道,自閉症不是心理疾病且治癒率極低(視治癒標準而定。)。

自閉症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行為障礙。

1社交功能障礙:不能“讀懂”其他人,忽視他人,避免目光接觸。2交流障礙:語言、姿勢、表情的交流障礙。3重複和刻板行為。

其他常見的表現有:

1對聲音和觸覺高度敏感或不敏感;2挑食;

3睡眠異常:高達60%4大發脾氣、自殘或侵略性的行為

5運動功能障礙6忽視危險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所謂用“狗”來治療(改善)自閉症的“套路”,過程大概是訓練者找來一條狗狗(未必是服務犬)。去到自閉症兒童周圍,然後讓孩子們去摸摸狗,讓狗嗅嗅孩子,往孩子身邊一趴,如果孩子和狗狗玩起來,在場的人一定都以為,孩子們被一定程度的“改善”了。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然而,不瞭解孤獨症的朋友們,不知道孤獨症孩子母親的艱辛,沒有接觸過孤獨症父母的人,不懂得這個特殊群體的偉大。狗狗在身旁,確實有概率增加孩子們出現微笑、開懷大笑的次數,並有效減少了他們哭喊、皺眉和抱怨的行為。

真正的改善自閉症行為應該是看得見摸的著的。就以最簡單的ABA理論(簡單理解為行為訓練療法)中來輔助一個孩子練習並完成相關的動作及行為。今後自發地改變生活行為。

美國國家自閉症中心在2015年公佈的國家標準中已經評估了22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自閉症患者的若干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在所有的年齡範圍裡只有唯一個已經過深入的研究,並具備足夠的證據證明其有效的成熟方法那就是:行為干預。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其中被認為不成熟的方式有13種:動物輔助療法(ANIMAL-ASSISTED THERAPY)首當其衝。原因有三。

第一,很多人總是單純的以為狗狗都可以服務於自閉症患者(別抬槓說藏獒)。寵物狗完全不等同於治療(服務)犬。第二,很多人以為孩子笑了=病情好轉。第三低於狗狗與自閉症患者之間的真正關係搞不清楚。

要知道,經過訓練的服務犬,確實有概率(相關數據表示狗狗的行為只對不到1/3的自閉症患者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孤獨感(自閉症的通俗),緩解焦慮。

可以防止、制止自閉症兒童的自殘行為、在情緒爆發時給予安慰,甚至在兒童有走失傾向時將其“控制”並向監護人所在的方向帶回。即便有通過狗狗治癒自閉症的先例(未找到實錘),也絕對是個例,不足效仿。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在治療自閉症的過程中,狗狗起到的作用是輔助作用,代替不了RDI&ABA等相關的行為&干預療法,不能循證治療。自閉症孩子有很多身體協調能力不行,和寵物玩耍是一種主動的訓練方式,大運動量形式豐富的活動,在這方面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少部分自閉症患者(智商較高)通過照顧寵物,寵物社交活動也能產生相關作用。而且不能排除的是,狗也有動物性本能,長時間處於無聊的環境下可能會有過激舉動。

所以不要指望狗狗能解決自閉症問題,也不要再拿著狗的名義,去變相“坑害”那些悲慘的自閉症家庭。科學客觀的面對問題,正視狗狗存在的意義,才是正理。

不要再以狗之名, “坑害”那些自閉症家庭。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

有誰問過,為自閉症患者服務的狗狗,它們開心嗎?是否有狗狗患上自閉症?

最後,奉上一份通過無數臨床試驗得出的自閉症總結&建議:

1.針對自閉症兒童的干預應該越早越好,干預方案應該包括髮展和行為干預發展干預的目的是針對特定的自閉症候群的病症缺陷, 例如講話,交流和社交互動。行為干預,旨在系統地改變自閉兒的行為,例如獎勵表現好的或“功能性”的技能(比如之前提到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 社交互動等)和減少已定型的或“不合宜”的行為。從2001年到目前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早期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和行為干預是有效的。特別指出的是,在三歲之前可能會比五歲以後有更好的效果。

2.當前針對自閉症兒童最好的的做法是讓家庭積極參與早期的干預治療有效的早期干預治療應該讓家長成為合作治療師。家長可以通過培訓或指導,掌握如何在家裡家裡施行干預的知識,在家裡繼續進行干預和加強新技能訓練。家長的參與有助於增加給孩子受干預的時間。自閉兒會得益於“教育時機”,比如把日常生活作為學習的機會。

3.關於自閉症的研究應該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自閉症障礙會影響所有的種族和性別的孩子,所以涉及自閉症干預研究應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特別指出的是,作為自閉症項目這個組織,我們更需要學習如何把研究成果落實到中國人家庭。

4.父母不導致自閉症,但父母可以在自己孩子的生活上影響他們,當他們的孩子被診斷患有自閉症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責怪自己。早期的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冷淡和沒有感情聯絡的養育方式造成兒童社交退縮,從而導致自閉症狀。

這些精神分析學家的解釋已經被現代生物醫學的方法所代替,生物醫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腦發育和遺傳在自閉症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