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火上方的空氣為什麼出現波浪起伏的現象?

窩裡橫家裡蹲村裡霸


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空氣密度的變化導致的光線折射發生改變,其二是空氣受熱向上流動的流體現象,下面分別來說一說:

1、在近地面,空氣密度是相對恆定的,但受到加熱後,空氣分子的活性增加,火焰上方的空氣就會變得稀疏,從單位體積來看,體積內的空氣分子在變少,從而空氣密度也在降低,也就是空氣分子間的距離在增加。我們肉眼之前看到的物體景象已經是一個參照物,而中間的“介質”空氣密度在變化,那麼在看同一物體時,就會在形態上有變化,這好比把一根筷子放入半杯的水中,空氣和水的密度不一樣,光折射也不一樣,而導致看到的筷子彷彿折斷了一樣。

2、物體形態有變化是遠遠不夠的,看到波浪起伏,一定是有單方向的分子移動,我們知道氣體受熱後,一定是吸熱向上膨脹,同時往上流動,彷彿和水是一樣,水往低處流,雖說無色無味,但是我們能清晰地看出河流裡的水流方向和流動形態,空氣同理,這個向上的過程,可以通過肉眼看到。

其實,不需要是在山火上方,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比如盛夏時節,氣溫在35℃以上,受日光長時間的照射,地表溫度可以達到60℃以上,那麼相比於氣溫來說,就是下面有個“火爐”在烤著空氣,所以我們走在路上,以某一背景做參照物的時候,就會發現彷彿空氣在扭動,而眼前的物體也似乎有些輕微的變形,這個與人的肉眼感知不無關係,個別時候,也可以藉此,來判斷物體溫度,避免燙傷風險,記得在一本戰爭傳記中曾經讀到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