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正在改變區域經濟格局!
成都一城獨大的局面被主動提及,“一干多支”成為四川全新主張。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體會議明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四川自然意識到,偌大的四川,只有一個成都顯然不行,但是,誰又能成為經濟副中心呢?
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城市一同站在了起跑線上,打響七雄爭霸之旅。事實上,七個城市相互間並無絕對的優勢,也沒有絕對的劣勢,誰都有可能享此殊榮,因此,四川省一級層面提到,“不指定,讓大家靠實力說話”。
此舉自然是鼓勵競爭上崗之意,未來,四川經濟副中心可能不只一個,當然也不可能全是,二三個的可能性最大,這一點,四川省一級層面也已口頭提出。
七雄爭霸,各自都有何本領?今天,川渝橫貫線推出四川經濟副中心爭霸系列之首篇——綿陽篇。
01 經濟體量PK
20年來穩居第二,12年前定下“小目標”
“幾個區域經濟中心都有潛力,我覺得綿陽最有基礎、最有條件、最有潛力”。
在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討論小組中,綿陽市委書記、市長劉超當仁不讓,直言綿陽才是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劉超說這話是有底氣的,所謂經濟副中心,關鍵詞還是經濟。正如省委書記彭清華所言,“相信過幾年努力,一定能夠形成幾個經濟總量3000億元到5000億元左右的城市。到時候,我們會敲鑼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給你戴上。”
彭清華所提及的,最關鍵的數據仍然是經濟數據。而這一點,恰恰是綿陽最大的優勢。
根據川渝橫貫線統計,綿陽已至少20年長期穩居四川省各市(州)GDP第二的位置。自1998年至2017年,綿陽一路堅挺,立於除成都之外的不敗之地。
(川渝橫貫線耗費大量時間統計製圖,此處值100個贊)
除去一城獨大搖搖領先的成都外,從圖中可以看出:
1:綿陽、德陽、宜賓、達州、南充、瀘州、樂山基本同處第二梯隊,相互間GDP相差並不算大,總量也不高。綿陽直到2017年,才成為這七城之中首個破2000億GDP的城市。
2:靠前城市,排名一直穩定,綿陽始終第二,德陽第三,宜賓第四(1998年被達州超越過一次)。後四名的排名中,近9年來,南充反超達州排名第五。第六至第八的排名中,則已出現不穩定的狀態,達州、南充、瀘州、樂山、涼山、自貢各有不同年份的勝出。
因此,在堅挺的數據面前,綿陽市委書記、市長劉超的確可以挺直了腰桿說出那番話來的。
而事實上,綿陽並非今日才有此雄心,其實早在12年前就定下了“小目標”。在2006年編制完成的《綿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初步方案)中,綿陽的定位就有了“四川副中心城市”說法。
彼時,綿陽在《規劃》中被定位為:中國科技城、西部製造業基地、四川副中心城市。“四川副中心城市”首次出現在綿陽城市規劃中。
這幾年來,綿陽要做“四川副中心城市”的聲音也始終未休止過。除了上述提到的全會討論小組中,綿陽力表要爭奪副中心之位外,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5月,綿陽市委常委會會議,各級領導學習討論了綿陽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排頭兵的問題。
02 發展潛力PK
雖難被反超,但也不能笑傲江湖
上述已分析到,綿陽已經連續20年穩居GDP第二,且是七雄爭霸中首個突破2000億GDP的城市。此外,綿陽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2017年,綿陽GDP增速9.1%,比全省平均水平8.1%高出了1.0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2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四川省第一。
2018年,綿陽定下的增速目標為9.0%,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以上,依舊處於高速階段。
一般觀點認為,一個副中心城市,GDP不低於2500億元(2016年標準)。但具體是多少,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定,比如太原,2017年經濟體量才3000多億元,全省經濟副中心顯然要大幅低於3000億元。
而四川經濟副中心,按照省一級層面說法,形成幾個經濟體量3000億元到5000億元的城市後,會敲鑼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給戴上。最新的四川省發改委回覆是,經濟體量為3000億到4000億左右。
若以3000億元為門檻,再保持以9%的增速計算,綿陽還需要5年時間可突破3000億元大關。時至2022年,可達3192.26億元。當然,這是以始終保持9%的增速來計算的。
但與此同時,兄弟城市們同樣在你追我趕。
尤其德陽,GDP緊隨綿陽之後,雖然20年來從未超越,但相差並不大,2017年德陽GDP為1960.60億元,且增速同樣保持在9%的高速發展中。2018年,德陽將輕鬆突破2000億元。宜賓2017年GDP為1847.23億元,增速為8.8%。
若2018年繼續這一速度,同樣也將突破2000億元這關。南充也咬得很緊,2017年GDP為1827.94億元。再往下的瀘州、達州、樂山則相對掉落一個層級,處於1500億元檔位。
當然,綿陽還具備著諸多獨特優勢,比如綿陽是中國唯一的科技城,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在《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7)》中,綿陽成為西部唯一一個進入全國創新投入指數前10位的非省份城市。
此外,綿陽還擁有著名的電子產業巨頭長虹、九洲等。綿陽的第三產業也是七個城市中最發達的,2017年其第三產業比例達45.5%,德陽為40.3%,宜賓為37.3%。
綿陽的進出口數據也相對漂亮,2010至2016年來處於增長階段,2016年進出口總額達17.68億美元,超過德陽的17.6億美元,成為七座城市進出口數據中的老大。
綜合來看來看,德陽、宜賓以及其他後來者,在經濟數據上或難一時超越。但也並非不可能,畢竟彼此差距並不遠,在未來至少還需5年達3000億元GDP大關的時間裡,應該說,至少德陽、宜賓、南充擁有更樂觀的追擊機會。
倘若上述算法再換一下,經濟體量更換到3000億元至5000億元中的任意數字的話,對於追擊者來說,則具備了更為充分的時間。
綿陽暫時還難以在七座城市中一騎絕塵,笑傲江湖。
03 軟實力PK
高校數量第一,人才儲備強
任何城市之間的PK,軟實力都不容忽視,擁有強大軟實力的,想方設法將其轉變成經濟發展的動力,缺乏軟實力的城市,則想法設法引進軟實力。
比如武漢和西安,擁有雄厚的高校資源,大學生人才儲備如何留住,並吸引到本地經濟發展浪潮中,是兩地政府著重發力的一點。而缺乏高校的深圳,則耗費鉅額資金引進高校資源,以儲備城市發展所需人才力量。
在爭奪四川省經濟副中心的七個城市中,截至2016年,綿陽一共有10所高校,位居第一,領先第二名德陽4所高校,較其他城市更是遙遙領先。
2016年,綿陽在校大學生接近13萬,為綿陽這座定位為國家科技城的城市儲備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此外,綿陽的中學力量也較強。多所中學在全國享有盛名,比如綿陽中學,2005年入選“首屆中國百強中學”,連續6年獲得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稱號,連續多年獲得北京大學“博雅計劃”資格。2016年,綿陽中學成為清華大學“清華學堂”項目全國特選首批學校。
再比如綿陽南山中學,是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被清華大學確定為“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2016年還榮膺“”中國高中教育50強的榮譽稱號。
中學尤其大學教育的軟實力,會成為綿陽一道隱形的加分項。
04 地理位置
距離成都太近,並不適宜發展副中心
綿陽擁有眾多優勢,上述均已看到。但也必須正視一點,即綿陽所處位置相對尷尬。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範圍內,綜合實力較周邊城市較大,經濟輻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轄的行政區範圍,擁有獨特的優勢資源,且與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離、可以被賦予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
但綿陽與成都距離僅僅100公里左右,屬於成都平原經濟區範圍。德陽則更近了,距離成都市中心為60公里左右,這和北京密雲區到北京市中心的距離差不多,屬於通勤範圍內。如今已開通的成綿樂城際鐵路,讓德陽與成都的距離,最快時縮短至23分鐘。
如此,成都的虹吸效應依舊非常明顯,綿陽周邊仍然處於成都的經濟輻射範圍內。綿陽起到的輻射作用有限。德陽更是直接劃入環成都經濟圈,更不具備經濟輻射帶動作用。
因此,民間以及諸多業內人士,並不傾向於將副中心建在綿陽。而事實上,經濟實力強卻又未能設為副中心的城市很多。
比如,泉州2017年經濟總量為7548.01億,比福建省會城市福州的經濟總量7104.02要高,比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廈門4351.18億元也要高。但事實上,福州和廈門構成了福建省的經濟雙核。
泉州的經濟總量雖然超過廈門,但由於兩個城市距離很近,無法將泉州作為副中心。再比如,廣東佛山2017年GDP僅排深圳和廣州之後,但由於其距離廣州僅僅20多公里,地理位置同樣尷尬,屬於推進區域一體化戰略內。
因此,2017年12月廣東省政府發佈的《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提出以廣州、深圳為主中心,珠海、汕頭、湛江為副中心,構建“雙核多心”功能等級體系。
廣東茂名經濟總量也是超過湛江的,但是茂名主要是發展石化產業,而湛江的海洋發展區位優勢更好,所以從海洋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湛江更適合做全省副中心,類似的還有汕頭和珠海。
綿陽,能否最終晉級經濟副中心,或許四川還會多方面考量。晉級,綿陽歡喜,未能晉級,綿陽亦無需憂愁,畢竟始終處於與成都“日月同輝”的距離內,經濟發展影響不大。一個經濟副中心的帽子,面子上好看些罷了,真正要發展壯大,沒有這頂帽子同樣可以笑傲江湖。
閱讀更多 財經新格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