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監管頻出手,網貸投資人利益由國家保障

監管頻出手,網貸投資人利益由國家保障

近日,《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及《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正式出爐,這被認為是2018年網貸行業最大的利好!

回顧近期監管層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除督促平臺加速合規,清理違規平臺外,更是在加大國家保障,防止地方監管套利,穩定行業和投資人信心,最大程度保護網貸投資人利益。

全國性“體檢表”下發,防止地方監管套利

隨著網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通知的發佈和108條問題清單的明確,網貸行業的整改驗收工作正式實質性啟動。此次合規檢查分為機構自查、自律檢查、行政核查三道關卡。這是繼銀監會“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後出臺的網貸行業又一個全面的全國統一的監管細則,可防止地區標準不一帶來的監管套利。

相比各地之前的整改細則,此次108條檢查清單更突出對校園貸、現金貸、金交所合作、非法催收等重點領域的檢查要求,從全國層面統一合規檢查口徑,避免了地區性的監管套利或過度監管。

信息披露,動真格了

在108條細則要求中,信息披露相關要求有18條。截至2018年8月19日,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披露系統中,僅能查詢到119家平臺數據,且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選擇性數據披露等現象。如市場關注的逾期、不良等數據,被很多平臺選擇性規避。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可以確保制度落地而非掛在牆上。在這次P2P爆雷潮中,多數問題平臺的信息披露都做得很糟糕,外部監督無從做起。

顯然,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將信息披露要求落地的重要性。據瞭解,2018年年底完成統一檢查後,監管部門會篩出一批比較合規的網貸平臺,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信披、登記系統,運行半年之後再行備案。

嚴格的信息披露,是平臺備案合規的前提,也成為備案的一道門檻。

“強制”要求接入徵信系統

《108條細則》明確將“未按要求及時接入有關征信系統”視作合規整改事項,相比2016年8月的《暫行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加強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機構、徵信機構等的業務合作,依法提供、查詢和使用有關金融信用信息”,

及時接入徵信系統,已經變成了備案之前的強制性要求。

投資人利益將得到最大保障

為最大程度保障投資人利益,對於因行業整體流動性危機而被誤傷的P2P平臺,在未來的互金整治過程中,或將不會以經偵立案等形式強制清退來簡單處理。因為經偵一旦介入,就會立案調查。利用經偵立案的一刀切方式,只會加速網貸行業消失,導致不會有新的參與者進來,對網貸行業的發展而言是滅頂之災。

現階段,對於那些因為行業整體流動性危機而受到牽連的頭部平臺,投資人一定要分而待之,理性判斷,切勿再製造恐慌,這或許才是最好的維權方式。

在金融辦的牽頭下,會將部分平臺與合規平臺進行兼併,從而來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之所以有兼併這種形式,是因為監管層考量到,對於那些遵循監管原則,有真實資產、有道德底線的平臺,一方面應該給予經營者安全下車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投資人利益保障製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緩衝地帶。

對於有明顯違規的平臺,也會在監管的幫助下進行合理有效的清退,杜絕平臺老闆、股東不負責任的甩鍋跑路等行為,充分保證投資人的利益,使得行業能夠軟著陸。

《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及《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出臺,意味著全行業整肅已進入最後落地執行週期,並且從國家層面統一了具體的整治標準和要求,表明國家對於推動P2P風險化解和保障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的態度和決心,為網貸平臺的長遠發展掃清道路,對於防範行業風險、保護借款人與出借人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速P2P行業大洗牌,引導投資人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肅清行業內的問題平臺,將投資人規劃到國家的保護範圍以內,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我們相信行業的發展會更加完善,我們應該對行業抱有信心,對監管抱有信心,共同迎來行業的光明!

- THE END -

監管頻出手,網貸投資人利益由國家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