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有人說是因為穩定,有人說是因為有面子,有人說是因為好找對象。小編覺得這些都只能算是一部分人想法,不能把這些當成這個現象存在的最重要原因。

這一現象的出現,肯定存在更加重要的因素。

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兩個選擇題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你剛畢業的時候,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考公務員,一個是進入阿里巴巴,你會怎麼選?或者說,一個是當老師,一個是去小米公司,你又會怎麼選?

有人會說,我想選擇後者,這些公司我都想去,但是專業不符,或者太難了,我進不去啊。這樣回答的人,你很幸福,因為你是生活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城市,你還有選擇的權利。因為阿里巴巴、小米這些公司基本都在一線城市。

但是對於在中小城市生活的人們而言,他們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不是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互聯網公司的,不是每所高校的所在地,都有很多大企業的。可以說,中國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可選擇的職業太少了。不進入體制的話,還能做什麼呢?

中小城市的現實問題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中小城市,其他職業跟體制內的工作相比,差距太大了,吸引力太弱了。不要說什麼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在中小城市,除了體制內的工作外,剩下的很多都是毫無前景的職業、沒有意義的選擇。

沒有人甘於平庸,沒有人安於現狀,但是沒有平臺、沒有資源,難道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毫無意義的機械勞動嗎?

為什麼體制內喊辭職的人這麼多,真的走的卻沒幾個?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因為根本就無路可走啊。不是年齡太大,不是專業不符,不是能力不強。連個雞窩都沒有,你讓我去哪裡下蛋?砸到地上嗎?

有人會說,可以去大城市啊,沒人逼你留在家鄉。這就涉及到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年輕人,是去北上廣深之類的大城市拼搏、燃燒自己的青春,還是回到中小城市奮鬥、奉獻自己的熱血。要是深入探討這個,幾千字都寫不完,今天不說這個。關鍵存在一點:所有人都去大城市,不現實,總有人會呆在中小城市的,那他們怎麼辦?

大部分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會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拋家棄子、捨棄故土,太過於殘忍。憑什麼自己的奮鬥,就一定要做出這樣的犧牲?現在的中小城市,也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圖書館、歌劇院、體育館、大商場,大城市有的一般中小城市都有。但是唯獨缺少一樣:值得奉獻青春、可以提升自我的職業選擇。很多地方,除了幾個大國企外,剩下的私企根本拿不出手。

體制外可選崗位太少,競爭力小、無吸引力,留不住人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體制內,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詞,叫“招商引資”。可是最後發現,招來招去,都是招了一大堆拉動GDP的企業回來,確實創造了一定的就業崗位,可是很多崗位根本就沒有吸引力。就像有些地方招個“萬達”回來,建個萬達廣場,然後呢?讓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去那裡應聘嗎?應聘什麼?賣票嗎?

現在政府也很苦惱,人才留不住啊。各地紛紛出臺各種“千人計劃”“百人計劃”之類的政策,也確實吸引了一些人才過來。可是這些人才都是給政府以及優質的企業服務的,跟普通人壓根沒啥關係,他們也不是來創造什麼就業崗位的,也壓根創造不了幾個就業崗位。

現在政府也很為難,他們也希望優化城市發展環境,擴大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和美譽度。但是,現實擺在眼前,看病沒好醫院,讀書沒好學校,投資沒好項目,人才怎麼會留下來呢?沒有人才,好的企業怎麼會在這裡紮根呢?

中小城市發展前景有限,體制內更有保障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進入體制內?比穩定、有面子等更重要的原因是?

中國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是大城市越來越大,小城市越來越小。人才、養老、醫療、教育等各種優質資源,全部都向大城市集中,並由此吸引更多的人過去,形成一個讓人討厭的“良性循環”。雖然現在國家已經刻意地壓縮大城市的規模,試圖讓各地中小城市進一步發展壯大。先不說這方面能不能實現,就算實現了,也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時間。更何況我覺得壓根就實現不了。

別的不說,光看全球的那些大都市,哪些不是大的驚人、大的離譜的?光一個東京的人口,就佔了日本的四分之一。一個倫敦的人口,就佔了英國的十分之一。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將會湧現出更多的一線城市,比如杭州就有這樣的趨勢。為什麼?看看杭州的房價就知道了。至於那些三四線的中小城市,未來發展的前景,不敢說黯淡,但是很難再發展成大城市了。

好,既然中小城市今後發展受限,優勢資源都向大城市集聚,那身處中小城市的人們,除了進入體制外,還能幹嘛呢?沒有新興行業,沒有發展空間,沒有就業平臺,不在一線城市的人們,其實根本就沒有更多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