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高中各學科老師去考,分數加起來能不能上北大清華?

Ai小小陳陳


你要看這個老師的水平如何,才可以這麼說。


現在高中有幾個老師是基礎功底很紮實的?語文老師敢說自己的文言文全懂?古詩詞都會?作文能拿50多分?英語老師敢打保票說自己英語完型、閱讀全隊?翻譯作文能得高分?

我想都不能保證吧。語文是靈活的學科,就算大師很厲害,學生成千上萬,也不敢說自己高考語文能得高分。英語同樣如此。連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考我們的高考都不能得高分,更何況我們自己的老師了。

除了理科老師能得高分,文科類的基本上很難得高分的。

況且還要認清一個事實:到底有多少優秀的人才畢業了去當時老師了?你聽過哪個狀元畢業了去當老師了嗎?好像沒有吧,或者說不多吧。狀元才能考上清北,若非如此,怎麼考?


所以題目說的各科老師去考試,其實並不能如願進入清華北大這樣的學府。

很多時候我們的先輩很厲害,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總結出了很對規律。比如,當你的老師很厲害的時候,教出的學生肯定一般。當老師不負責,不厲害,一般就能教出優秀的學生。這個道理是流傳了很久了。大概也說明了人還是要靠自己。老師不負責才能激發自己的責任心,考出考成績。老師負責了,只能讓有些人更加懶惰。


這是高考第二天,祝福所有考生旗開得勝!


老王語錄:親愛的讀者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別忘給老王點個贊哦~關注老王,老王分享世界給你!


老王偵查記


我是河南的考生,別的地方不說,如果是在河南的話要考上北大清華至少得680左右,

語文130 數學140 英語140 理綜270

讓各任課老師參加高考達到這個分數還真有點難?不是說老師水平達不到,只是考試和教學是兩個範疇。


語文

語文這一科兩個字形容“扯淡。”

捫心自問,有誰在考完語文後能感覺到自己考的好不好?這一科真的很扯淡,認認真真答完可能成績很低,隨便做做可能就是高分。我高中三年還真沒見過誰每次語文都能130以上。

數學

數學這一科我感覺要考到140以上還真得看命。高考每年都會有創新題,不管你教了多少年書都不會見過這個題型。老師做的題雖然多,但是這也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在碰到那些爆難的題時也未必能夠看的清想的明白。

思維定勢真的很可怕!

我們高中也是個市重點,這幾年出的清華北大全部是應屆生。我們老師就給我們說過要不然第一年考上清華北大,要不然一輩子考不上。因為隨著做題量的增加,你的腦海裡會形成慣性思維,碰到超難的創新題可能要花很長時間做對。

而且數學老師的做題速度還真令人堪憂!可能年齡大了思維沒有年輕人反應快吧。高三時好多次數學老師比較難得數學題老師都說你先下去我在想想,結果老師還沒想出來,我們就先想出來了。



英語

英語這一科應該沒問題。

理綜

物理是盞燈照亮了化學的路,化學是條路通向生物的坑,生物是個坑埋葬了理科生。

理綜是個沒長成的大姑娘,一年一個樣。

題型年年變,側重點年年換。不說存在思維定勢的陷阱。光是時間就真的很難把握。應試真的是門學問。於最短時間獲得最大的題目信息量,判斷出最快的做題方法,揣摩出題人的意圖。。。。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

還有就是那個生物,簡直如同語文。考差考好心理一點那啥數都沒有。小編我當時就栽到這上了。


總之,老師要去參加高考經管經驗豐富,知識深厚。但慣性思維,做題速度,及應試技巧那都是個麻煩。

另外,身在河南就算高考考了680分也不一定就能上北大清華。13年的時候我們高中有個考678的最後也只上了南大。

哎!河南人要想考上北大清華除了天賦異稟,勤奮刻苦外還需要有那個運氣。

(如果你身邊有個河南的同學請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他,為了能來到你身邊,從晨鐘到暮鼓,從嚴寒到酷暑,他流了多少汗,刷了多少練習冊,熬過多少寂寞的夜。。。)


崑崙之南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很適合聊天,於是晚上吃飯的時候問了問兒子。

兒子的回答是有可能考的上。

都知道江蘇高考主要看語數外三門主課的總分,那麼暫時不管其他,就看三門主課老師的能力。

預測:數學180,語文120,英語110,總分410分。

第一,數學老師很牛叉。

兒子班裡數學老師是很牛的存在,經驗豐富,才思敏捷,唯一缺點是有點狂,也正因為如此,兒子和這個老師稍微有點隔閡。

當初兒子是從普通班升上來的,說心裡話,有點被人“看不起”。

後來發生一些事,兒子和這個數學老師之間,有點“不對付”,一直髮展到最後相互不講話,老師在課堂上報分數時,輪到兒子都是跳過去的。

所以兒子對這個老師做題能力的判斷,應當沒有水分。

180分在江蘇高考中,絕對是超高分,去年全江蘇理科狀元考了184分,但其中一個地級市的理科狀元,數學甚至僅有161分,可見考出180分的難度。

這個數學老師,當年自己高中時,肯定不能如此優秀,否則他也不可能在高中當老師,但經過幾十年的任教,教的都是好學生,他的能力,絕對比幾十年前,高了無數倍。

第二,語文老師相對“平庸”。

兒子對班裡語文老師的判斷是120分,並表示“那是她運氣好的時候,再不可能更高”。

判斷依據是,語文老師的功底不錯,教學經驗同樣很豐富,但語文教學和做試卷,肯定不是一碼事,就比如閱讀理解和作文,這個語文老師自己做試卷的水平,只能算“一流”,而不能是“特牛”。

江蘇高考中,120分已經很高了,但特牛的學生,有可能考出130分。

第三,英語老師應當是最輕鬆的。

兒子給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假如他們班三位老師去做高考試卷,數學老師出來時會皺眉頭,因為對於那些最難的題,他同樣做不出來,但又不甘心。

語文老師應當是苦著臉的,因為她的表現會是中規中矩,不能算差,但絕對不是最高分。

英語老師應當是笑眯眯的!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同樣是“語言”,但高考中對於語文和英語的難度要求,有著天壤之別,作為“外語”的英語,顯然要比語文淺顯許多。

120分的英語試卷,英語老師可以考出110分,而且應當比較輕鬆。

不要小看110分,因為在江蘇高考的英語中,有些分是你不得不丟的,也就是說,在真實的高考中,110分幾乎是一種極限。

第四,三位老師相加,能否考上北大清華?

答案是恰好夠了。

以2017年為例,北大在江蘇的投檔線415分,全省名次第55名;清華投檔線413分,全省名次第76名。

江蘇高考除了總分480分的高考分,還有四門必修課在高二考試,俗稱小高考,四門課全部在90分以上是4A,高考加5分。

三名老師的分數加上5分,恰好是415分,達到北大投檔線,超出清華投檔線2分。

筆者相信,當年三位老師在高中時期,成績絕對沒有如此優秀,但多年以來,他們一直工作在第一線,教的又是優秀學生,這些經驗,足以彌補“天資”的不足。

另外,這三位老師肯定不是全省最優秀的一線畢業班老師。

假如全省更優秀的畢業班,更優秀的老師,應當可以考出比410+5更高的分數,更加輕鬆達到北大清華的錄取分數線。

當然了,假如換成普通高中的主課老師,估計很難達到這樣超高的分數。

通常來說,高中等級越低,老師能考出高分的概率,也就越低,一方面與他們的“天資”有關,另一方面,普通高中老師,平時的工作重點是管理學生,並不是指導學生解決難題,長此以往,他們能做出難題的概率,當然也就差了。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去年的高考狀元們。

2017江蘇全省理科狀元:

泰州市姜堰中學,潘慰慈,數學184+語文143+英語111+小高考5=443分

這傢伙太牛了!

這樣的高分,就算全江蘇最優秀的主課老師,挑出三個人來,也考不出這種超越極限的分數,所以說,牛娃就是牛娃,不服不行。

相比之下,蘇州市2017年高考狀元,就顯得“普通”許多。

江蘇省崑山中學,王宸宇,數學174+語文135+英語102+小高考5=416分

蘇州高考狀元還算是個“正常人類”,他的這個分數,換作三名優秀的高中畢業班老師,完全有可能考出來。


99隨便


語數外三科老師考狀元,可能不大,但是上北大清華,問題不大,考狀元的困難出在語文老師身上,我當過語文老師,我得承認,考不過學生,即使不算作文,也考不過,這點我認賬服氣。

高考這幾科,對學生來說,一般情況下,語文最簡單,數學外語最難,所以考試一般都是把語文放在前面考,而數學外語後面考,所以我們常見到的情景是,語文考完,大家都挺興奮,都覺得考的挺好,對於語文學科來說,答上了就心滿意足,無論是140分考生還是80分考生,都可以論道論道,而數學英語一出來,那就變成學習好的人的特權了,尤其是數學最後一題,有談資的就寥寥無幾了。

但數學和英語對於老師來說就簡單了,一個真正的高三教師,答英語或數學,我覺得145分以上應該問題不大,但語文老師,能考135我覺得就挺累,尤其是作文的標準性減分,閱讀理解的不準確扣分,等等,也就是說,主觀題分數越多,老師被扣分的可能性越大,分數會越低。

其實每次高考結束,老師基本都要認真的答一遍高考題的,分數超過學生的,也大多是英語數學老師,而被學生超過的,往往是語文老師,這也是學科特點決定的,像文綜或理綜,理綜老師分數會高,文綜老師的記憶不如學生準確,所以像歷史,地理的大題,不如學生有優勢。


韓東言


我的答案是絕對能考上清華北大

我感覺英語、歷史、地理、政治老師比較靠譜,因為文科性質的東西要求死記硬背。政史地老師們十年數十年教一門課,知識點肯定背的滾瓜爛熟,而這些科目考試相對來說不會太繞,認真審題之後把相關知識點羅列一下,組織下語言就滿分了。至於英語考試,高考難度相當於我們去做小學的題,不存在語法問題,主要可能有極個別單詞不認識,但不影響理解。舉個例子,高一時教我們的地理老師,在我們學校很出名,因為你隨便說一個知識點他能準確地告訴你在哪一本書的哪一頁的第幾行到第幾行。所以在英語、政治、歷史、地理方面來看,老師們的考試水平應當是強於學生的,或者說比學生強得多。

在物理、化學、生物這方面,本人是文科生,文理分科之後就沒再學過,所以難以評價。不過我覺得這幾科偏實際應用並且沒有數學那麼抽象,而年輕一點的高中老師都是上過大學的,以大學畢業的水平來解答高中物理應該不難。所以我覺得老師水平應該強於學生。

數學老師是最苦逼的,因為我們高三時的數學老師在我們學校業務水平相對較強,本人也很喜歡數學,也有大學文憑並且相對年輕(只有三十多一點)。但是她不止一次地說過,班裡的尖子生水平已經超過她了。實際上有很多題學生的思路反而比老師好,老師只會幾種比較好理解比較穩妥的解題思路,長時間的教學會使他們的思路相對固化,反而不如初學者有創新。所以我覺得數學老師是不如學生的。

語文變數最大,可以說語文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絕大多數題需要理解,而且出題人的理解角度往往與(令)眾(人)不(發)同(指),即便你文學底蘊深厚,也很可能死在變態的出題人手裡。像去年的高考題,魚的眼睛裡泛出詭異的光,我敢說我們語文老師絕對做不出來。很多閱讀題,特別是現代文閱讀,連作者自己都做不對,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所以語文考試五五開(暗示某人?)吧,甚至老師反而不如學霸,看運氣嘍。

其他學校我不清楚,我們高中因為是私立學校,學校非常重視老師的業務能力,所以學校設有淘汰機制,並且老師的業績與工資直接掛鉤。平時會經常針對老師進行考試,難度遠超高考和幾次模擬考試。具體的我不記得,數學老師應該是要求一小時內做完十幾道大題,語文老師要求在一小時內寫兩篇高考作文(大概這樣子)。統一考試,統一改卷然後排名次,成績差的老師扣工資。

所以高考時讓各科老師去考試成績絕對是本地區狀元,應該沒有任何懸念。學生只不過學了三年而已,還要把精力分散到六門課程上。老師們十幾年幾十年專精一門課,而且學歷要比學生高的多(年輕教師一般都是研究生),三年課程已經交了好幾遍,做題量也絕對碾壓學生。所以老師們絕對考的比一個學生強


夢湧關


我是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以我們學校的情況看,即便是各科最好的老師去考,考上一般的211、985也許問題不大,考上北大清華不可能!


劉翔的師傅跑不過劉翔,這很正常!正所謂: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傅。這並不是貶低老師,而是越加證明了老師的作用。

那麼老師親自上陣,能不能考出最好成績呢?顯然不會!

我們這裡曾經實行過讓老師和學生同場考一模的的嘗試,目的是讓老師更好的指導學生,只是成績上,雖然說不錯,但是肯定無法與最優秀的同學相比。


老師由於精力、反應能力的下降,在理科方面很難超過尖子生;由於積累的原因,語文、英語、文綜方面也難超過尖子生,到這都不是事,因為:

學生超不過老師,是老師和學生的悲哀;優秀的老師,是能培養出比自己優秀的學生。


贏在高三


術業有專攻,只要是年輕老師,考自己本專業的學科,把分數總起來,可能拿不到省第一名,但是肯定會超過清華北大分數線很多。



曾經我問過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他說考不下滿分。有時間限制,還有卷面問題等。但數學他考140分左右沒問題。

高考物理最後一道題,難的時候,有的老師不是做不出來,但是時間限制了!


不能肯定所有高中教師,但可以肯定中年骨幹教師絕對可以考到滿分或接近滿分。我們這裡的年輕教師每年都必須參加各種解題能力比賽,實際上就是陪學生一起高考和參加全國競賽,只有當你獲得相當於省一等獎的成績才能免於繼續參加考試。

年輕老師尚且如此,那些從年輕教師走過來,又做了十幾年題的中年教師,你覺得解題能力如何?

老師當年若是偏科生,正好任教的是他偏的科,這老師肯定很牛的,即使任教在低級高中,一樣很強大,但這個學校會抑制他,使他不願教很懶。

像我當年的物理老師(當時八十年代,題目沒現在難)這老師從來不備課,高三拿到重點中學統考卷,事先都沒做,在課堂上講得很順利,該卷學生們大都考二三十。有時難題問他,他不動筆,頭腦裡排好公式,把結果給算出來,當然他平時心算比誰都快。

所以我覺得,高中科任老師參加高考,除了語文,其他各科,我相信老師們沒有任何壓力。


深思瓶


謝謝,~

我是一名高考數學研究者以及高考志願填報輔導老師,孩子學習有問題歡迎私信子墨老師……

對於題主您所提到的這個問題,【高中各學科老師去考,分數加起來能不能上北大清華?】我認為需要從多個方面需分析:

考上北大清華需要的是:“實力+運氣”

為何子墨老師如此說那?看到這個問題就讓我想了《天龍八部》大理六脈聖劍。枯榮大師……等六人練成了。而段譽一人在機緣巧合練會六劍……

首先,我們來看看清北錄取分數

全國29省2017年北大清華錄取投檔分數線一覽

(子墨老師溫馨提示:浙江與上海由於新高考未在表中統計)

所以看到這分數,讓子墨老師感慨萬分……

平均每個袋蓋需要多少,我們看看就會明白為啥子墨老師告訴你需要“實力+運氣”

高中各學科老師去考,分數加起來能不能上北大清華?子墨老師如下給你們侃侃……

第一、看學校的老師

需要很多,各個學校的師資力量也不平衡。有很高水平的老師,也有平平暈暈的。別說考清華北大了,考一個普通重點大學都成問題……

第二、看老師個人綜合能力

同一個學校,老師實力水平也大不相同。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況同一個學校不同的老師。說到這,讓我想到的是老師慢慢做久了普遍就算能力不夠,思維是變得槓槓的了。(理科老師,文科另想別論)高考不僅僅需要考試的思維也需要強大的計算功底。

第三、要看當時考場RP或者運氣。

就如子墨老師說的。段譽當時能練成六脈神劍,和外界因素以及自己後期所遇有很多關係。他在琅環玉洞所學“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尤其“北冥神功”對他六脈神劍很有幫助。六脈神劍屬於劍氣,需要大量“氣”,所以“北冥神功”為他提供……

所以進了考場要看發揮,以及自己對於時間的合理搭配……

或者直接不行。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以上數據,僅僅是子墨老師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討論……

最後,子墨老師預祝2018年各位考生金榜題名、鯉魚躍龍門,都可以考取自己的理想大學。加油!有問題私信子墨老師。


杜永堂的子墨課堂


這個要分情況而言,大部分來說,這麼組合,應該是考不上清華、北大的。

那些名校名師,咱們就不說了,只是一小部分。


高考,考察的是什麼?現在國家的考試製度不斷變革,考察內容,越來越多元化,需要學生有自己正確的分析方式和超越常人的邏輯分析能力,才能拔得頭籌,考上頂尖的清華北大,不再僅僅是固定知識的拷貝。

而在我們大部分學校中,很多老師只是默守陳規,依靠經驗來教學,思維早已僵化,你讓他去和一群思維活躍的頂級學霸去比試,勝出的可能性不大。在一個省裡,能問倒老師學生大有人在。而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你見過有幾個是死學能考上的?

所以,我覺得讓老師來考試,也很難考上清華北大的!但是老師除了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只是你成功路上的領路人!

唐.韓愈也說過:“師不必賢於弟子,底子不必不如師傅”。


寶媽小八卦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我們國家的高級學府,是很多學子嚮往之地,根據網絡數據顯示,除特殊地區招生,該校每年錄取分數線大概在650分左右,所以每門科目的正確率應該達到90%,這樣所得的分數基本是可以達線的。

那麼對於不同學科的教師來說,讓他們去參加高考,在不考慮心理因素變化等情況之下,根據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時間判斷,一般老教師應該都是可以達標的。


畢竟術業有專攻,不同學科的高中教師,必然是擅長自己所教授的專業內容的。對於大多數有經驗的老教師來說,他們有的是帶過3-10屆的高三班級,有的常年活躍在高三教學戰線,日復一日的備課和授課中,對教學知識點,已經可以做到滾瓜爛熟,信手拈來的程度。不僅如此,他們由於經常接觸考試的信息,高考的考試題型,以及考試大綱和整個考題方向的判斷,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應試時,可以準備的更加充分。


並且,眾所周知,作為教師想要教好自己的學生,給予學生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教師是積極向上的,在巨大的知識儲備量和社會經驗的幫助下,他們看待問題的出發點更加全面,回答問題的時候,思路更加的開闊,對於文科類考試,幫助無疑是巨大的。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每年都有年輕的教師加入,多是剛剛從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的理論知識儲備是非常完善的,可是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對考題的把握上,或許會有些許欠缺,所以如果邀請他們參加單門學科的高考,可能不一定可以通過,同樣不同學科的教師,教學知識的掌握方式也不同,可以達線的比例也不同,例如英語專業的老師,知識相對固定,更容易達到北大清華的單科線,但是數學這類綜合運用性的,單科達線難度就會大一點。但假以時日,我相信,只要是不斷鑽研進取的教師,都是可以達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