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新加坡沒有被馬來西亞或者印尼吞併呢?

丿魚丶尕灬羙


實際上馬來西亞沒有必要吞併新加坡,因為在歷史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曾經自願成為一個國家,但是由於後來兩國在國內領導權、民族矛盾等方面有衝突,馬來西亞就把新加坡從馬來西亞中踢出來了,也就是說是馬來西亞拋棄了新加坡。下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這段歷史:

新加坡別稱獅城,國土面積719平方公里,人口560萬,2017年GDP總量是3057億美元,人均GDP是5.46萬美元,是東南亞地區最為發達的經濟體。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人口3118萬,2017年GDP總量是3098億美元,人均GDP是9936美元,是東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加坡以不到馬來西亞五分之一的人口,千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同馬來西亞幾乎同等規模的GDP。由此可見,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明顯高於馬來西亞。

新加坡脫離英國控制,取得自治地位

由於新加坡的重要地位,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經過長期的爭奪,1824年新加坡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歐亞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在1942-1945年期間,新加坡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以後,新加坡又變成英國殖民地。戰後,新加坡人爭取自治權的鬥爭一直在進行,直到1959年新加坡才得以取得完全的自治權。經過大選,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聯姻

1961年馬來亞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佈了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設想,新加坡通過全民公投決定是否加入馬來西亞,結果以71%的贊成票同意加入馬來西亞,1963年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

兩國矛盾激化

新馬蜜月期沒有持續多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矛盾就爆發了。由於馬來西亞是以馬來人為主的國家,因此在國家政策上多傾向於馬來人。而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地區,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在財政預算上沒有照顧新加坡,新加坡商人也投訴中央政府在政策上也有歧視新加坡,而後中央政府將新加坡地區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這些做法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

除了經濟上的矛盾,政治上雙方也開始產生衝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奪取。此後,馬來人和華人之間又爆發了衝突,於是馬來人至上的觀念走上政治舞臺。

最終兩國分道揚鑣

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認為,此後華人很有可能會主導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經濟,為了解決兩個種族之間的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這樣才能保持馬來人對國家的掌控。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新加坡從1963年9月加入馬來西亞,到1965年8月脫離馬來西亞,新馬蜜月期持續了不到2年而分道揚鑣。獨立後的新加坡,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確立了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經濟政策,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支柱產業,使新加坡一躍成為世界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世界三大煉油中心,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

現在新加坡軍事實力強大,兩國沒有能力吞併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500多萬,常備軍7萬多人,其中職業軍人約5萬,在役軍人2萬多,佔比約為1.4%,另外新加坡還有約20萬戰備軍人,年齡大些的退役人員超過百萬。在戰爭時期,新加坡可在48小時內組織27萬精銳,兩週內擴軍至50萬,不會比馬來西亞少太多。而且新加坡全民皆兵,18歲以上男性有義務服役兩年半,退役後每年仍要服役兩週保持狀態,為期十年。

新加坡在裝備上也是東南亞地區最為先進的,包括戰機、軍艦、潛艇、坦克、裝甲車等都是從歐美髮達國家購買,並且新加坡軍人除了在本國訓練以外,還有很多海外訓練基地,比如中國臺灣省、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地建有訓練基地。

新加坡除了自身軍事實力強大以外,還有美國的駐軍,兩國經常參加軍事演習。新加坡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美國自然也會罩著新加坡,所以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拿新加坡沒有辦法。


銘蘇先生


新加坡面積僅僅700多平方公里,人口560萬,然而卻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與經濟強國,經濟總量超過3000億美元,比越南還要多1000多億美元。地處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之間的彈丸之地新加坡,為什麼沒有併入這兩個國家呢?其實很簡單,馬來西亞不想要新加坡,而印尼不敢動新加坡。


1963年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與馬來亞、北婆羅洲組建了馬來西亞聯邦。然而僅僅兩年之後,1965年馬來西亞以0票反對的公投結果將新加坡從聯邦中踢了出去,新加坡被迫獨立。

其實新加坡一心一意都想加入馬來西亞,畢竟新加坡只是個彈丸之地,沒有任何資源,土地狹窄,說句不好聽的話死了以後都不知道埋在哪裡,連飲用水都從馬來西亞進口。

然而,新加坡是華人國家,華人比例超過75%,當年的新加坡尊奉“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尊奉的“馬來人的馬來西亞”背道而馳。馬來西亞害怕新加坡華人的強勢,所以拋棄了新加坡。

至於印尼嘛,印尼也不是沒有吞併新加坡的心思,只是沒那個膽子。印尼是東南亞最大國家,當年吞併東帝汶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然而與東帝汶不同,新加坡與英國、美國、中國等關係非常密切,地處國際戰略要塞,對於當年的印尼來說吞併新加坡不僅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可能引火燒身。


澹奕


總的來說,馬來人是相對溫和的,馬來西亞也是相對文明的國家。新加坡之所以被馬來西亞剔除,根本原因就是馬來西亞領導人害怕李光耀領導的華人在整個馬來亞執政,唯恐馬來人的利益受損。所以,馬來西亞並不希望和新加坡合併。

反而是新加坡的老一輩華人,由於和馬來西亞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希望新馬合併。包括李光耀,一直對此念念不忘。但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遷,新馬合併已經是不可能了。

印度尼西亞則不然,印尼號稱千島之國,很多原始部落基本處於無政府無管制狀態,一些印尼人的文明程度也很落後,所以發生過很多排外事件,包括930事件和黑5月事件。

在新加坡成立伊始,印尼就派傘兵侵入破壞,製造了麥唐納大廈爆炸案,還計劃進行炸燬橋樑等破壞,萬幸被及時制止。

汲取教訓,新加坡效仿以色列的軍事政策,強軍以自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新加坡的軍事力量已經遠遠強於周圍鄰國。所以,再有人想吞併新加坡,已經遠非易事了。


你說啥就啥吧


為何新加坡沒有被馬來西亞或者印度尼西亞吞併?新加坡那麼小(面積719平方公里,人口560萬),又那麼有錢(GDP總量達到3200億美元),戰略位置又那麼重要(地處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中心位置)。而實際原因是“馬來西亞不願意要新加坡,而印尼不敢吞併新加坡。”

(一)馬來西亞不願意要新加坡。

新加坡原來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海峽殖民地分為三部分,另兩塊就是沙撈越沙巴和馬來亞。二戰後,英法老牌殖民帝國經過戰爭的消耗,已經無力維繫龐大的殖民地了,加上殖民地上的各民族的覺醒,所以爆發一系列的民族獨立運動。

在這種背景下,1957年,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杜拉曼宣佈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英屬海峽殖民地的另外兩塊地方新加坡、沙撈越—沙巴(東馬來西亞)和馬來亞聯合邦(西馬來西亞)共同組建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又稱“大馬”,所以說新加坡曾經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然而組成一個國家後,民族矛盾凸顯,主要是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因為兩個族群人口數量相差不大,馬來人並不佔優勢,而國家政權是馬來人掌握,而且秉承“馬來人至上”等政策,但對於人口比例那麼大的華人群體一直不放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1965年,馬來人直接把華人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這樣馬來人比例一下子就上去了,解決了馬來人和後顧之憂。而新加坡則是被迫在1965年成為獨立國家的,其實自己並不想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的。

所以說馬來西亞是把新加坡扔出去的,不願意要新加坡,怎麼會再去吞併新加坡。

(二)印尼不敢吞併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第一大國,在東南亞普遍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還算是一個強國,對於新加坡早就虎視眈眈,新加坡戰略位置也讓印尼垂涎三尺,更何況新加坡還那麼富有。但現在看來印尼卻一點都不敢動新加坡。

其一是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早就為了解決新加坡的國家安全問題請來了一個大保鏢——美國。新加坡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美國來新加坡駐軍,現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就有美國軍隊在駐守。對於新加坡這個舉動,美國是樂見其成,因為在新加坡駐軍威懾半徑可以覆蓋整個東南亞。所以印尼怎麼敢吞併新加坡,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與美國硬碰硬,這就是新加坡的小國生存智慧。

其二是新加坡影響力巨大。別看新加坡是個小國,但論起影響來,可根本不是個小國,新加坡獨立以後,在李光耀手中經營的井井有條,成為東南亞一直重要經濟力量,也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現在GDP總量超過3000億美元,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在發達國家中都是數得上的,各項發展指數也是世界前列,更是世界金融和航運中心之一,與世界各地經濟關聯度非常大。

可以說新加坡出了問題,世界經濟很多地方都會出問題,因為新加坡是世界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所以印尼膽敢吞併新加坡必然會遭到其他世界大國干涉乃至圍攻,想一想,印尼花了幾十年,連個東帝汶都沒用搞定,最後還是讓其獨立了,吞併新加坡就不會像東帝汶那麼簡單的了。所以新加坡外部環境非常安全,也得益於新加坡領導人的苦心經營。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謝謝!


大正看世界


新加坡確實曾經是馬拉西亞的一部分。

新加坡有今天的地位全部因為一個富有爭議的人–李光耀。

以下是我留學時一個新加坡人和一個馬來西亞人給我介紹的新加坡歷史。他們都是華人,我按照自己的意思整理一下。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二戰後整個馬來半島馬來人和華人人數差不多 華人略少。印度裔和其他人絕對少數。

戰後,英國不復當年,殖民地分分獨立,馬來亞也不例外。由於居住在馬來半島的華人並不把馬來亞當做自己的故鄉,他們內心的歸宿始終是中國(我自己也這麼想所以我沒有選擇移民,這可能是中國人特殊的一點,其實猶太人也這樣),所以他們並不熱衷於政治。

於是在馬來亞,華人原本可以獲得相當大的政治權利,卻眼睜睜看到這權利擦肩而過。相反馬來人獲取了絕對的權利並打壓華人。這造成了馬來華人後來和如今的不利境況。

我的馬來西亞朋友告訴我,華人在馬來西亞的身份證是有別於馬來人的,因為馬來西亞把他們當做外來人。而我朋友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移民他國。

新加坡最開始不加入馬來亞是因為,英國希望把它變成香港,這樣可以留住大英帝國在馬來亞最後的面子!

但是李光耀的出現打臉大英。李光耀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他不像其他馬來華人一樣心向中國,他自始至終都要攫取自己的利益。

知道歷史的朋友都瞭解,當時共 產 主義運動風靡東南亞,李光耀最開始與新加坡共產黨合作拜託英國的影響力並獨立建國。即便李不相信共產主義!

成功後,李光耀用法律手段,(其實手段很卑鄙,想了解的可以自行查找)是共產黨不能在新加坡參加大選。於是李光耀獨勝。

之後李光耀有通過權利,鞏固政權,改變法律使新加坡沒有其他與其抗衡的政黨。其實新加坡到現在都是一個一黨甚至獨裁的國家。

權利是沒有人顯大的。獲取新加坡政權後,李光耀希望成為更大國家的領袖,於是他看到了馬來亞。注意到目前為止我都說的是馬來亞,而不是馬來西亞。

李光耀為制衡馬來人,拉攏現在的東馬,文萊等地,和馬來亞合併成為馬來西亞,後來文萊退出了。但李光耀失算了,民族問題始終是李解決不了的,馬來人根本不買李的帳。

李光耀發現自己可能不能成為馬來西亞的領袖相反自己在新加坡的地位也可能不保。於是他考慮到再次要新加坡獨立!

而這次獨立李做的很成功。新加坡沒有淡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在新加坡是馬來西亞一部分的時候,李與馬來西亞政府簽訂了一份便宜到白送的供水協議,時至今日此協議還生效。便宜也說的過去因為當時新加坡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為了要新加坡獨立,李光耀鼓動馬來亞華人抗爭,新加坡的加入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和馬來人比例產生了變化,馬來政府對比產生恐懼,於是於是於是馬來西亞幫了李光耀完成了一個願望!馬來亞要求新加坡獨立,注意是馬來政府要求的!

因為是馬來政府要求的所以他當然要求新加坡了。所以即使現在新加坡不屬於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供水協議依然生效,便宜到令人髮指!

重新獨立的新加坡成為了李光耀的王國,但在他鼓動下的馬來華人就慘了,馬來政府不會給他們好臉色的。我的馬來朋友告訴我,反 華的活動有很多也很極端,後來英國干預才停止。

在李的影響下 新加坡與中國若即若離。語言上使用多種語言,節日有中西印度多重假期,國際政治上時常與中國為敵。

但不可否認新加坡第一個接受簡體字,兩岸會談也多在新加坡舉行。

李光耀是一個務實的人,即使作為中國人的我不喜歡他,但新加坡有今日的地位就是因為李光耀務實的政治思想。

這是我瞭解的新加坡獨立與馬來西亞的歷史原因,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正,畢竟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朋友告訴我的!



michaelfan1


新加坡被稱為東亞的瑞士,作為獨立國家能夠發揮的作用很大。該地區所有的主要國家都可能和新加坡有些聯繫。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泰米爾語也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 同樣的,中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感受到了與新加坡的傳統關係。

這種傳統的聯繫對這些國家來說意義重大:

1、新加坡是這些國家的主要貿易中心,讓這些國家更好地與世界市場相連。

2、新加坡是投資這些國家的主要金融中心。

3、新加坡是這些國家的主要旅遊中心,島民不用去哪兒,也能看到很多外國客人。

總而言之,新加坡就其各方面現狀來說,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其存在符合本地區所有大國的利益。當一個國家的獨立符合大國的利益時,那麼這個國家就是安全的。比如瑞士在歐洲的地位。

歷史上馬來西亞確實對新加坡進行過統治,但後來於1965年8月放棄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正在執行高度歧視性的暴力政策,即將馬來西亞人的利益置於所有的少數民族之上,但新加坡有很多中國人,馬來西亞擔心新加坡華人將主宰馬來西亞其他地區。因此,馬來西亞拒絕接納新加坡。

新加坡總理在電視前哭泣,這是情緒化的反應。之後他作出了復仇的舉動——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爆炒雞肉


很久很久以前,新加坡曾經就分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的新加坡,其實才不過50幾年。

從7世紀至13世紀,新加坡島是被位於印尼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帝國帝國(Srivijaya)所控制的。而1819年英國人抵達新加坡前,新加坡則是柔佛蘇丹王朝(位於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實際上,新加坡獨立前就是被馬來西亞“吞併”的。原本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馬來亞半島為爭取獨立,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構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馬來西亞聯邦在1961年成立,除了文萊沒有加入外,新加坡、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都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份子。

原本被馬來西亞“吞併” 的新加坡,卻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成立獨立國家,主要原因是當時馬來西亞巫統黨內的激進人士,非常不滿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國會以全數票贊成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

獨立後的新加坡,是一個原本連水源都沒有的彈丸小國,幾十年來卻一直沒有被鄰近的幾個大國,包括馬來西亞和印尼吞併。這也許得歸功於以李光耀為首的建國第一代領導人,致力於通過“小國大外交”、強大的國防、發展外向型經濟等手段,彌補其脆弱性。這就是至今許多人津津樂道的“小國生存之道”。


新加坡眼


簡單說,馬來西亞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

從位置上看,新加坡算是馬來半島南部一個島嶼,中間隔著狹窄的柔佛海峽,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到底什麼關係呢?

圖-新加坡地圖

馬來西亞是一個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早期印度人來到馬來半島,輸出了佛教。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成為馬來西亞的主要宗教。而中國曆朝也不斷有華人湧入,帶來中華文化。

圖-新加坡街頭

現在馬來西亞人口過3000萬,本地馬來人只佔50.1%,華人佔22.6%,印度人佔6.7%,阿拉伯人雖不多,但他們成功地用宗教同化了這個國家的文化。

圖-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地圖

在歐洲人來到南洋前,這裡既有許多阿拉伯人建立的蘇丹國,也有本地土著部落控制的領土。荷蘭與英國以馬六甲海峽劃界而治,西側印度尼西亞與東側馬來西亞分屬荷蘭與英國勢力範圍。

圖-新加坡街頭

英國人最初是挑選了檳城、馬六甲、新加坡這三地作為殖民地,分別修建了海港。經過幾十年的擴張,英國才把整個馬來西亞當做殖民地。

圖-新加坡街頭

1942年二戰日軍攻過來,中斷了英國人的好夢。雖然1945年二戰後英國重新取得馬來西亞的控制權,但此時殖民地的人們紛紛要求獨立,英國的軍事實力已遠不如二戰前,馬來西亞獨立是大勢所趨。

從1957年到1963年,馬來西亞各地紛紛獨立,並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是在1963年加入聯邦的,它的加入標誌馬來西亞這個區域正式脫離英國統治。

圖-馬來西亞地圖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很有意思,模仿的是美國國旗,美國剛成立時只有13個州,於是有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左上角藍色方塊上,則有13顆星星。馬來西亞十四道紅白相間的橫條,代表14個加盟地區左上角藍底上,用了一個14個角的星星,以示與美國國旗區別,最後再加個月亮,將山寨度降低一些。

圖-新加坡街頭

當時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人與華人比例相當,兩個種族在各方面形成了嚴重的對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偏向馬來人,他們擔心華人地盤太大。而新中國當時還未進聯合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常任理事國是中國臺灣省政府。

圖-馬來西亞空姐,畫風明顯不一樣

華人在那次鬥爭中處於下風,後來的很多年,不少華人離開馬來西亞,有的甚至遭到迫害,這就是今天華人數量在馬來西亞不到馬來人一半的主因。

圖-新加坡街頭

新加坡因為華人占主導地位,於是在1965年,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在馬來西亞國會,除新加坡外,其他加盟國代表進行了表決,結果126:0的全票贊成比例,將新加坡開除出聯邦。不過馬來西亞並沒有修改國旗,仍是14個橫條和14角星。

圖-新加坡街頭

後來新加坡幾乎獨享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新加坡人均GDP約是馬來西亞10倍,不知道馬來西亞後來是否後悔,不該將搖錢樹新加坡開除。

圖-新加坡機場

那麼馬來西亞有沒有可能兼併新加坡呢?新加坡的經濟讓馬來西亞羨慕,新加坡之於馬來西亞,更勝科威特之於伊拉克。新加坡繁榮後,馬來西亞自然想兼併之,但大馬卻並沒有絕對的軍事實力。

圖-新加坡街頭

新加坡是五國聯防組織成員,這個組織包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規定任何一國遭受攻擊,其他四國都會給予軍事援助。在這個五人家庭中,英國像個家長,澳大利亞像長子,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小孩打架,家長和長子會勸架,甚至會處罰先動手的一方。

圖-新加坡街頭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允許美國航空母艦停靠的港口,美國多艘戰艦的母港就設在新加坡,若新加坡遭到入侵,美國在南海的行動能力將大為受損。

圖-美國航母

以上是來自英美兩個外援的信息,新加坡自身的軍事實力,也不比馬來西亞弱多少。

新加坡全民皆兵,18歲以上男性有義務服役兩年半,稱為在役軍人。退役後每年仍要服役兩週保持狀態,為期十年,稱為戰備軍人。新加坡常備軍7萬多人,其中職業軍人約5萬,在役軍人2萬多。另外新加坡還有約20萬戰備軍人,年齡大些的退役人員超過百萬。

圖-新加坡女兵

新加坡人口500多萬,常備軍7萬多人,佔比約為1.4%,按這個比例中國該有2000萬軍隊了。在戰爭時期,新加坡可在48小時內組織27萬精銳,兩週內擴軍至50萬,不會比馬來西亞少太多。

圖-新加坡女兵

裝備方面,新加坡購買數百架美國、法國最先進戰機,海軍則從瑞典、法國、德國等引進多艘千噸級戰艦、潛艇,陸軍則從德國、英國等進口超過千輛先進坦克和裝甲車。令人驚奇的是,新加坡自己的軍工研發能力也很強,新加坡產的戰車和裝甲車也是世界先進水平,而且數量達到2000輛。

圖-新加坡裝甲車

新加坡地方小,在戰爭之初島上主要軍事設施,包括5個空軍機場、3個海軍基地,都可能被摧毀。新加坡早有應對之策,通過“借池養魚”的戰略,其軍隊約有一半並不駐紮在本國。

圖-新加坡女兵

新加坡是軍購大國,常年有千人左右的軍隊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接受最新戰機等武器培訓。新加坡在中國臺灣省、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地建有訓練基地,以臺灣省的新加坡星光部隊為例,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1.5萬人,平時每年保持數千人的規模。除此之外新加坡還經常接受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邀請,參加各種軍事演習。

圖-新加坡直升機掛國旗

“借池養魚”的戰略規劃,一旦新加坡被他國佔領,海外遠征軍將迅速反撲,其兵員訓練有素,裝備世界一流,完全顛覆了世界國防的概念。

圖-新加坡軍隊

拋卻英美的影響不說,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真打起來,如果是馬來西亞不能在一兩天內速戰速決,等到新加坡組建一支數十萬人軍隊,再配置世界頂級的裝備,馬來西亞根本不是對手。

即使馬來西亞在戰爭初期迅速將新加坡島夷為平地,也要面臨數萬新加坡空軍海軍的反撲,馬來西亞將喪失制空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地圖帝


費話!馬來西亞和印尼有這樣的實力嗎?沒有強大的國力想什麼也不要想,你看從古到今沒有實力都要受氣的!外國人看不起,我們國家和以前不一樣了,慢慢的敢說大話了,外國人也另眼相看了,臺獨分子也怕了,你看看是不是實力啊😄👍👍👍


天地人和67


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通過戰爭獨立的國家 被老大哥 馬來西亞拋棄的國家 因為李光耀那時在馬來西亞內閣提議 要在建一個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並得到很多人支持,但總統卻要建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因為怕李光耀得逞 就把新加坡給了李光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