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路通人和發展前景好 村民脫貧增收信心足

——雨城區多營鎮龍池村多措並舉拔“窮根”

百姓生活網雅安訊(彭加權 記者 羅陽)這裡,地處大山高處,信息閉塞,以前買賣東西要靠肩挑背扛,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殘。

這裡,是省定貧困村,過去產業發展單一,村民生活艱苦。

這裡就是雨城區多營鎮龍池村。

“年底實現村退出戶脫貧沒問題。”8月22日,龍池村第一書記楊滿康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幫扶部門認真分析、研究並找出龍池村致貧的許多因素,因地制宜,從解決最根本、最現實的問題入手,讓龍池村向擺脫貧困的目標邁進,同時也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

修通村組道路 破解發展難題

龍池村3個村民小組分散在海拔900米至1300米區間,森林覆蓋率95%。

雖然龍池村林竹資源豐富,但長期受交通所限,村民難以把林竹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2014年,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6戶32人,2017年未脫貧的還有9戶14人。

“最迫切的是道路問題。”楊滿康說,龍池村地處山頂,修路是龍池村人最大的期盼,他們曾多次集資修路,但因山高坡陡、山路崎嶇,在雨季,道路經常被沖毀,導致這裡的農產品銷售難。

2015年下半年,該村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把修路作為脫貧攻堅首要工作,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從2015年底到目前,先後爭取資金400餘萬元,硬化、拓寬,新修村、組道路近10公里,其中村道5公里,已於去年底貫通,有效路面寬4.5米,滿足貨車運載竹木、藥材的要求。另外新修硬化入組道路近5公里,工程現已進入掃尾階段。

發展多元產業 彌補勞力不足

隨著道路的貫通,龍池村早年種植的木本藥材陸續變成錢。今年上半年,僅是銷售黃柏這一項,該村人均就增收上千元。

在修路的同時,尋找適合龍池村的產業也在同步進行中。針對龍池村勞動力不足的現狀,經過考察,2016年初,多營鎮黨委政府、駐村工作隊、幫扶部門把發展脆紅李並套種野生山藥作為幫扶項目,以短養長,並採取示範戶(黨員)帶動、貧困戶試栽的模式推廣。截至目前,龍池村發展脆紅李近30畝,今年脆紅李試果,10月,野生山藥也將上市。

養蜂是村民們又一個增收項目。為支持該村村民養蜂,幫扶部門與四川大學等聯繫,以“大學生服務學習+青春智力扶貧”為載體進行幫扶,學生們在騰訊公益網發起公益眾籌,啟動養蜂“甜蜜蜜”計劃,為龍池村解決首期幫扶資金,並採取示範戶帶動貧困戶模式,現全村養蜂達200箱。

此外,龍池村還開發示範林5000畝,栽植楠木、金竹、刺竹等名優品種。這些項目投產後,每年將有可觀收入。

擼起袖子加油幹 為脫貧增收努力

隨著道路的貫通和多種幫扶形式的帶動,堅定了龍池村人擼起袖子加油乾的信心,也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回村發展,給村子帶來活力。“黨和政府投入這麼多資金幫我們把路修好,還幫我們找到增收項目,大家都要爭氣。”不少村民感慨地說。

3組組長楊興全是該村養蜂大戶,目前已養蜂幾十箱。為幫助村民養蜂增收,他牽頭成立了養蜂互助組,主動向村民傳授養蜂技術,還把自家蜜蜂分箱給貧困戶。貧困戶高啟強養蜂16箱,到白露後就可取蜂蜜了,其收入能達5000元以上。

在外安家的村民陳遵平,去年返回龍池村,帶動1戶貧困戶一起利用老屋發展民宿,目前正在打造中。

此外,龍池村人還針對山林多的優勢發展跑山雞,目前共發展2000只。

楊滿康說,雖然龍池村老年人居多,但他們心懷感恩,都在為脫貧增收而不懈努力著,龍池村正按既定的方向,完成今年底村退出戶脫貧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