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放過了長白山?

尚宮女史


非常感謝十全女生@蕭曉四姑娘 邀答,願您天天康樂。

福垊掐指一算:千年等一回,像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都是千年一遇的奇人。諸葛亮是姜子牙千年後(1017+181=1198)的轉世,而劉伯溫又是諸葛亮千年後(1311-234=1077)的轉世。然而諸葛亮不服姜子牙卻服管仲樂毅,自比管樂。而劉伯溫也不服姜子牙,更不服諸葛亮,他只服自己。這就是傳說中的自愛,這就是傳說中的自戀。劉伯溫曾自矜而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而且諸葛亮死後29年,蜀國就滅亡了。在劉伯溫去世308年後(截止到1683年的南明),☆奛朚了】。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有責任,那是文曲星諸葛亮得罪太白金星了。

大明的滅亡,劉伯溫有責任,哪又是因為什麼呢?

一、因為朱元璋想要劉伯溫的命,那劉伯溫就要朱元璋後世子孫的命。

二、因為劉伯溫不僅自矜而且還自私,關鍵一點他要報仇。

為什麼要報仇呢?大家都知道劉伯溫能前算一千年後算一千年。也就是說,他能從東晉太和三年(西元368年)算到黃帝紀年5065年(西元2368年),您研究好他的《燒餅歌》您立刻就無敵了。話說1368年,天上的牛郎下凡變成了朱元璋做了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可是像許仙一樣是牧童哥哦。無憂(悟友)們,問:福垊你怎麼知道?是福垊拍腦袋的結果。您可別拍屁股,不過可以拍我的屁股,因為我姓馬。朱元璋想讓奛千秋萬代,就請劉伯溫算算,並想方設法解決。

劉伯溫剛一算,就出了一頭汗,為什麼出汗?艾瑪,再有七年,誠意伯就要被朱元璋假借胡惟庸之首除掉。要福垊說起來,這朱元璋也真不厚道,這個誠意伯封得可是一點誠意都沒有,別的功臣都是公候,卻只給神人封了個伯爵,還叫誠意,太那個啥了吧?您要是劉伯溫,您忽悠朱元璋!福垊以為奇人最大的痛苦就能算出自己的死期死因卻無可奈何,感覺自己厲害得不得了劉伯溫,瞬間驚槑了。明太祖問何故?劉伯溫假裝鎮定地說,要萬世一系就得斬斷龍脈。朱元璋立即承諾,如果斬斷別家的龍脈,劉伯溫的子孫世代做丞相,永遠是朱劉哥倆好。永遠有多永遠?騙人,七年後就要命了,咋辦啊?因為這些他不得不自私,於是他也就耍了個夶的滑頭。劉伯溫算出了【奛=皇,朚=黃=荒】,大明必滅於災荒的農民起義,而且國庫沒有錢,大臣也不捐,稅收還不敢漲,最終因荒而黃,因黃而朚!讓東北哥努爾哈齊(努爾哈赤的原名)的孫子清世祖順治撿了個大漏,成為了最大贏家。

他先斬斷了朱氏皇朝的龍脈,然後斬斷了吳三桂的龍脈,而對於長白山的龍脈,他只是拆了幾下應付了事!那他為什麼要放過長白山呢?

作為文曲星的劉伯溫,他的態度是既然朱元璋你不仁,那我就不義,我惹不起躲不起,但我能忽悠得起,誰叫你老朱文化太低——小學沒畢業呢!不是有句話叫,我讀書少,您趕緊來騙我,不然等我讀書多了,您都騙不了我了。劉伯溫之所以不斬長白山的龍脈主要是因為自私,因為他的後人劉必顯。劉必顯大家不太熟悉,但他的孫子劉統勳有文化的都知道,而他的重孫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宰相劉羅鍋——劉墉!劉墉的字,寫的可美了,書法家,而且一點都不駝背。因為

劉必顯的子孫能在清朝做宰相(中堂,其實清朝沒有宰相),但又因為努爾哈赤是異族,再加上劉伯溫要給朱元璋一個交代,他也就在長白山的龍脈上圈了個拆字,慢慢折騰清朝。這個拆字其實也害得清朝不清,先是三藩之亂,後是沙俄,再後來是列強等,八國聯軍什麼的,足夠大清吃一壺了。

福垊本不信什麼奇門遁甲,尤其是什麼《燒餅歌》、《推背圖》,而且劉必顯也未必是劉基的後人。有好友@蕭曉四姑娘 邀答,就姑且腦洞大開,拍著腦袋寫了小文,所有閒扯,只為逗大家一笑。當真您就輸了。謝謝大家。


福垊


中國有六大龍脈體系,他們分別是:

1.崑崙山龍脈:崑崙山又稱萬祖之山,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2. 西傾山龍脈:西傾山地處青海省東南部,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邊緣,屬於崑崙山系巴顏喀拉山的支脈,為中龍山脈。

3.長白山龍脈:長白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毗鄰,中朝兩國的界山,有“關東第一山”之稱,是滿族的發祥地,是清朝的龍脈之地。

4.峨眉山山脈是南龍龍脈,處於地球北緯30度,被稱為最神秘的地帶。

5.太行山龍脈:中國北龍龍脈。

6、秦嶺龍脈: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秦嶺龍脈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大致瞭解了龍脈所在,劉伯溫為了朱元璋的長治久安,確實挖了中國許多龍脈,比如南京龍脈就被劉伯溫挖斷了,陝西、甘肅西部的龍脈也被劉破壞了。至於說他挖了99處確實有點誇大其詞,但有一點沒錯,在別處挖了許多龍脈,唯獨他放過了長白山龍脈,這到底為什麼呢?其實這裡面有個傳說。

話說朱元璋做了天下,承平日久國家步入了正規,但他總擔心別人奪了自己的江山,總是悶悶不樂。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老朱接連幾天總做噩夢,夢見東北方向天空紅彤彤的一片,於是宣旨劉伯溫覲見,老劉急忙報到,聽了皇帝說的夢境,劉伯溫掐指一算,心中暗暗吃驚。



原來他聽朱元璋講東北天空火紅一片,經過推算,得出的是在200年後,東北會出現一個牛人奪取大明江山,劉伯溫是和諸葛亮一樣的牛人,能掐會算,上知500年,下知500載,他推算出這個牛人叫努爾哈赤。不過這次劉伯溫長了個心眼,沒有完全告訴老朱實情,只是說,我這幾天去東北走一趟,看看有什麼異常情況。老朱說:“勞煩愛卿辛苦一趟,沒有啥異常就早點回來吧”劉伯溫答應了。

劉伯溫帶著一行人馬出了山海關直奔東北而去,到了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撫順新賓縣)劉伯溫停住了腳步,因為他推算這就是牛人出生的地方。但是這裡沒有異常情況,他抬眼望向東北長白山方向,但見有八條龍在天空“龍飛鳳舞”的鬥來鬥去,好像有一場惡戰。

劉伯溫此時不敢怠慢,擺開八仙桌,燃起七星燈,上香燒黃表紙,口中唸唸有詞,雙手合十,口含雄黃酒,“噗”的一口噴向寶劍,念動咒語,“斬龍劍”嗖的一聲飛向了長白山方向,老劉用意念驅動寶劍,三下五除二斬下了七條龍,最後剩下的那條龍懸在半空不動了,上不來,下不去。

劉伯溫覺得只要不落地,就不會生成龍脈,再者說了,東北200年後出皇帝滅明朝是天意,天意難違,人不可逆天而為,劉伯溫可不想學諸葛亮,“留的一線,日後好見”何必斬盡殺絕。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伯溫推算出,200年後,他的後代有在此牛人手下為官,為子孫留點陰德吧,於是劉伯溫回京覆命去了。這也是他沒有斬長白山龍脈原因之所在。

你道為什麼剩下的那條龍不上不下懸空很久嗎?原來是後金(大清的前身)部落在爭鬥,努爾哈赤的祖先被另外七個部落追殺,努爾哈赤的祖先當時藏到了一棵高大的紅杉樹上,這棵樹就在長白山的北面,其它七個部落的首領都被劉伯溫的斬龍劍報銷了,努爾哈赤的祖先正好藏在長白山龍脈龍眼上,那棵樹就在龍脈的龍眼上,所以劉伯溫斬不了努爾哈赤的祖先,等努爾哈赤的祖先僥倖逃脫這一劫後,就把長白山當成了東北的神山了。

200年後,努爾哈赤封禁了長白山。劉伯溫沒有斬長白山的龍脈,是因為他推算出了200年後,清朝會滅亡明朝,天意不可違才沒有斬龍脈。這棵樹到清朝滅亡後,才慢慢枯萎了。


秉燭讀春秋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有人對他說:東南有天子氣。秦始皇本來想長生不老,永遠當皇帝,後來夢想破滅後,又產生了一個政治理想:子孫萬世都噹噹皇帝。因此,他不辭勞苦,前往東南彈壓,來到望氣術士所說的虎踞龍盤的金陵,將紫金山挖斷是在形勢上完成屠龍的氣勢,再挖一條秦淮河是在人性上消磨人的鬥志。秦始皇臨走了,還把金陵的名字改成秣陵。秣,是草料,金陵城了給秦始皇飼養馬匹的了。

秦始皇巡遊回來後,有人又告訴他“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為了自家的江山穩固,派兵北掃匈奴,築城萬里。蒙恬死時,頗有恨意,思忖良久,說:“我在北方築城萬里,難保沒有損傷地脈,其罪當死。”後來,秦朝二世亡國,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應了讖語。

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封建帝王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為保證自家王朝千秋萬代,在術士的建言下不遺餘力地斬斷龍脈。中華大地的龍脈因此被斬斷了有多少條,誰也不知道。這邊挖斷一座山,那邊挖通一條河,所謂勞民傷財,不過如此。皇帝的本意是要破壞中華大地的風水,將優秀的人才全都扼殺掉,長期實行愚民措施,使得中華帝國一代不如一代,生態環境也是越來越差。到最終呢,誰也沒有逃過被滅亡的宿命。

這種挖龍脈,洩王氣的說法,可能就是暗指皇帝實行愚民之術,對鍾靈毓秀的中華大地孕育的優秀人才無情扼殺的做法。

由於風水堪輿說深入人心,歷朝歷代都不乏術士毀壞王朝祖廟的事。比如元朝時的和尚楊璉真迦帶領蒙古人盜掘了在浙江紹興的南宋帝王陵寑——宋六陵。慘遭元朝惡僧楊璉真伽、宰相桑哥盜掘,六帝部分遺骸被南宋遺民偷偷埋在附近的冬青樹下,其餘則被惡僧攜往杭州,壓在西湖南塔之下,而宋理宗頭骨被製成飲酒器,獻給了忽必烈的帝師八思巴。

宋理宗的腦袋幾經轉手,最終成了元朝皇帝手中的酒碗一直用到元朝的滅亡,距趙昀去世,已經過去了近百年,公元1368年,漢人出身的朱元璋建國大明,聽到這一段往事之後,感嘆不已,攻佔元大都後朱元璋派人將其一定要找到,並將其他五帝的遺骸遷回攢宮,並重修了皇陵。

這件事可能也給了朱元璋一個警示,他也認為既然那麼多帝王都相信風水堪輿,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他剛剛打下了江山,對此頗有疑忌。於是就讓劉伯溫四處查訪,看看是否有龍脈存在。

劉伯溫領了旨,並不急著出京,而是夜觀星象。結果一看,竟然驚出了一身冷汗,原來,西方天空中隱隱約約有一黑狗,趴在那兒吃月亮,到子夜時分,黑狗頗亮。劉伯溫意識到大事不妙,看這天象,是龍脈已現,真龍天子將出。

因為龍脈遊移不定,很多時候龍脈並不好找,所謂的帝王斬斷龍脈,除了把山挖的亂七八糟,只要有出水口,龍脈就有可能出現。

劉伯溫馬虎不得,立即備好車馬,順著天上黑狗的方向急馳而來。不些時日,便到了甘肅省天水郡的秦安縣。

在秦安縣西川鎮一個叫楊家大墳的地方,劉伯溫停了下來,他分金定穴,算準了龍脈將在這一帶出現。此時,附近有戶人家,家裡有個孕婦,已懷孕八個月,再有兩個月就要臨產。孕婦家裡養了條黑狗,這黑狗的脾氣與眾不同,每天晚上,便爬到山坡上,痴痴地對著月亮看。一到白天,就到離家不遠的楊家大墳,趴在墳堆裡的一根蘆子跟前,一動也不動,家裡人也覺得奇怪,但看它是個畜生,也就不說什麼了。

再說說這楊家大墳,原是一個古墓葬群,經常發生靈異事件。據說,如有人膽大,在此地打坐7天7夜就可以開天眼,看到陰陽兩界。可是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完成這項壯舉,因為就在第一夜所有人就都被嚇回來了。以後就越傳越邪乎,在當時名氣就很大了。

劉伯溫知曉陰陽,不懼邪祟,獨自一人在墓葬群走了不久,發現這墳地裡有一根蘆子粗的出奇,比人胳膊還粗,足足有碗口粗。這蘆子便是黑狗趴在跟前的那根蘆子。劉伯溫是何等人,一看這樹般的蘆子,再一看旁邊的黑狗,一切都明白了。

原來這蘆子便是龍脈之根,蘆子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有了靈氣,天長地久,靈氣匯聚,就有了龍性、有了龍氣,而龍氣所聚,便形成了龍脈,也就是帝王的根本。劉伯溫知道,只要斬斷蘆子,帝王就死了,朱元璋就可穩坐他的江山。眼看天象已顯,帝王將出,事不宜遲,劉伯溫立即招募人手,打算砍斷蘆子。

人手備齊,事不容緩,劉伯溫馬上開工。事說來也就奇了,這蘆子雖粗,卻也抵不住那麼多鋸子鋸、斧子砍,從早幹到晚,一天下來,蘆子眼看就要斷了,天就黑了,奇也就奇在這兒了,你說眼看著蘆子就要斷了,天這時卻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人們不得不歇了,拿了工具回家。第二天時,蘆子又長好了。工人們知道事有蹊蹺,但見劉伯溫本事恁大,倒也不怕,繼續砍就是了。這樣一連幹了七天,工人們吃不消了,不願意再繼續砍下去。

劉伯溫在第八天晚上,沐浴齋戒,升壇做法,元神出竅,徑察天上星宿,往探究竟。到紫微星君處,已是大半夜了。煙霧朦朧中,他聽到紫微星君正在施法,口中唸唸有詞道:“蘆子蘆子快快長,非離本身了割不斷,蘆子蘆子快快長,非離本身了割不斷。”

劉伯溫本是竊聽,也不便久留,於是立刻返程,這樣折騰了一夜,已是東方發白。劉伯溫細細思量,“這蘆子的‘本身’除了蘆子葉還能有什麼呢?”

劉伯溫想到此處,就扯下一片蘆子葉,在蘆子上一割,蘆子齊刷刷斷成了兩節,一股鮮血噴湧而出,順著山一直流了下去,下面是一條河。

蘆子雖然斷了,但這血卻是真正的龍脈,龍遇水即活,只要龍血流到下面的河裡,帝王也就保住了。然而這時天已大亮,人們也開始勞動了,一個婦人端著一盆衣服,領著一條狗,到河邊去洗衣服,而這時龍血流到了河邊一匹馬踏過的馬蹄印裡,那條狗恰巧到了跟前,狗看見前面有一攤血,跑過去幾口給舔幹了,龍脈便徹底斷了。

過不了多久,在那個村子裡有一個小孩對父母突然說:“我要走了。”父母大奇,問:“你要去哪裡?”孩子說:“我本是天上武曲星君下凡,佐助真龍天子。如今皇帝已死,我也要回天庭覆命了。”說完,小孩就去世了。

劉伯溫此後在西北一帶連破多處龍脈,一日夜觀星象,發現龍脈井噴現象已經消失,唯獨東北長白山一帶,龍脈若隱若現。劉伯溫欲啟行東北,完成使命再回南京。車已行至北平,徐達出來迎接。劉伯溫細述過往,要去東北長白山。徐達道:“先生可能現在不得去。”劉伯溫問:“何也?”徐達說:“3年前我軍兵敗圖拉河,東北尚未收復,如今正是那遼王納哈出守著。我正尋思著意去打,可那廝有20萬兵馬,倉促出擊,恐不得勝。先生請先回京城覆命,待我領大軍討平遼東,先生再來做法。”

劉伯溫見狀,也只好如此回去覆命。可是劉伯溫天不假年,在1375年就去世了,而遼東地區反覆爭奪,直到1388年才收歸朝廷。此時,劉伯溫已去世13年了。朱元璋想起此事,便派了其他術士過去長白山。果然也發現了龍脈,卻是應在200年後。這些術士集體做法,將龍脈盡數搗毀,回朝覆命。可是,他們畢竟不如劉伯溫神通,竟然留下了一條幼龍躲在白山黑水的間隙裡。

200多年後,在白山黑水的東北地區,努爾哈赤以13副遺甲起兵,經歷祖孫三代人的奮戰,明朝終究還是亡了。

可嘆那西北地方,自從龍脈被斬斷之後,潛龍的吸水口左右輾轉,無法得歇,因此西北地區越來越乾旱,以至於草木不生。人們衣食無著,揭竿而起。可是由於龍脈已毀,這時出現的原是一條假龍。中華大地再一次遭遇浩劫,斬斷龍脈之說並沒有保佑明朝江山萬年不衰,反而促生了亂源,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所以你看,有時候“在德不在險”的聖人之教也不見得不對。


而知而行的歷史


在風水學中,龍是地理脈絡,土石為龍的骨、肉,水為龍氣,草木為皮,脈指山地地脈。龍脈指的就是像龍蜿蜒、曲折的地脈。

龍脈之地有龍氣,即為真龍天子的新興之地,一般有龍脈的地方很可能誕生新的開國君主。有開國就要滅國,這是當時的君王無法接受的,所以斬龍脈就勢在必行了!

斬龍脈自秦時期就有,方術曾告訴秦始皇南京紫金山龍蟠虎踞,有帝王氣,於是挖了秦淮河,洩掉了龍氣,斬斷了龍脈。

唐時期袁天罡和李淳風把龍脈說帶了起來,他曾夜觀天象,發現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氣,便立刻報告李世民,李世民立馬讓袁天罡前去考察,到了閬中後,見山如兩條蛟龍盤繞城後,形成龍鳳之勢,於是他下令命人將大小蟠龍山結合部分砍斷以破龍脈,如今閬中依然留有“鋸山埡”的遺蹟,據說就是這次斬龍脈留下的,不過後來閬中人才輩出,但果然沒有出過天子,不知是不是偶然。

到了明朱元璋時期,由於朱元璋乞丐出生,深知富貴不易,他把帝位看的比什麼都重要,於是為保帝位可以做出任何事,殺功臣、廢丞相制度,自然還有砍龍脈。

劉伯溫於是有機會將風水學帶上頂峰,劉伯溫為朱元璋斬了無錫龍山、皋蘭山等龍脈。

但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他讓劉伯溫進行全國考察,力求把所有龍脈都斬斷。但為何劉伯溫放過了長白山龍脈呢?

一說劉伯溫可能是沒有到那麼遠去,畢竟長白山遠在東北,路途遙遠,有這時間還可以斷幾條離得近的,後來就逐漸忘了。還有一說,劉伯溫到了長白山,斷了但沒完全根斷。



不過很多人認為劉伯溫是故意不斷的,因為斷龍脈,有損陰德,劉伯溫已經斷了很多了,再斷的話,自己和子孫後代就得玩完了,劉伯溫覺得適可而止,於是就做做樣子,並沒有真的斷。畢竟當時的斷龍脈和挖祖墳一樣,太不道德!

不過這種事情只能將信將疑,或許其中有的可能只是傳說罷了!


夏目歷史君


中國曆朝來就有龍脈之說,傳說一條龍脈代表一個王朝。龍脈所在之地,必有帝王降生。從秦始皇開始,歷代的封建的帝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派各種組織去全國各地去斬斷龍脈破壞風水。

朱元璋滅元之後,一統天下。同之前皇帝一樣,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大半輩子打下的天下,誰也不想又落入他人手中。傳說有一天,朱元璋在宮中散步。突然從天上飛過來三支箭,幸好朱元璋身手敏捷躲了過去。

但這件事讓朱元璋龍顏大怒,他問朝中大臣這三支箭從何而來?但是都無人知曉。這時朱元璋想起了劉伯溫,於是就去詢問劉伯溫:先生既然知前後五百年,那可知這三支箭來自何方?劉伯溫經過推算,就告訴了朱元璋龍脈的事情。

朱元璋對此深信不疑,於是派劉伯溫去全國各地去斬斷龍脈。劉伯溫先後為朱元璋斬了無錫龍山,皋蘭山等龍脈。但是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他讓劉伯溫進行全國考察,力求把所有龍脈都斬斷。但為何劉伯溫放過了長白山龍脈呢?

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東北離南京太遠,劉伯溫覺得哪裡不會有龍脈的地方,所以根本沒有去東北。這才讓金人清朝推翻了明朝。也有說法是當時長白山的龍脈還不成熟,劉伯溫並沒有發現龍氣所在。

其實中國的龍脈都有個根基——崑崙山。崑崙山是所有龍脈的根基,被稱為祖龍。祖龍猶如一棵大樹,向外延伸出根系枝葉。長白山的龍脈就是崑崙山的一條枝葉,只是當時還沒有長出來。

劉伯溫斬斷了天下所有的龍脈,但是沒有斬斷崑崙山祖龍的龍脈。就像砍斷了大樹的粗壯枝葉,可是他的根還在。只要沒有把這棵大樹連根拔起,他還是會生長出更多的根系枝葉。所以在劉伯溫斬斷天下龍脈的300多年後,長白山的龍脈慢慢生長出來,金人發跡。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劉伯溫帶著軍隊來到長白山時,看到有8條龍脈,為之大驚!於是讓手下挖井、搬石、砍樹,斬斷了其中7條大的龍脈,當只剩下最後一條幼龍。他晚上做夢夢到一位白髮老人對他說,你斬龍脈已是違背天意、罪惡滔天。如若在不覺悟你將斷子絕孫,永世不得超生!

劉伯溫大驚嚇醒。於是帶人回京,放過了最後那條龍脈,也就是後來的努爾哈赤。也許是天道輪迴,劉伯溫後來的結局的確很慘。晚年被朱元璋猜忌,活的戰戰兢兢,最後被毒死。他的兒子也逃不過枉死的命運,不是被陷害而死就是在監牢之中自盡而亡。他的後代之中只有劉廌活了下來,也是他放過長白山龍脈所積的德吧。

可這些不過都是傳說而已,龍脈也只是中國風水之說罷了,並無科學依據。歷史上的劉伯溫並沒有那麼神,很晚才歸順朱元璋。而且朝代更替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有許多原因所決定,絕不是所為龍脈的左右。再說人如果要逆天而行,註定是要滅亡。


史之策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斗轉星移,萬物乾坤。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亦缺。最危險的就是最安全。”明朝的大神劉伯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今天,我們講的是關於劉伯溫斬龍脈的傳奇故事。很多人會問:為何劉伯溫最後放過了長白山這條龍脈?否則的話,就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滿清來禍害我們了。大家先就聽一個樂,而真正的龍脈就在眼前,走起!

何為龍脈呢?龍脈的說法,自古有之,可謂玄之又玄,其中心就是一條龍脈就代表了一個王朝。具體來說就是龍脈指起伏的山脈,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從而就構成了一條完整的龍脈,但只是一個形,一條真正的龍脈還必須要有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這樣才是一條活龍脈,也才能真正的代表了一個王朝。


何為斬龍脈呢?古人認為斬龍脈就是斬斷龍脈的氣脈,使它成為一條死龍脈,從而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也就阻止一個新的王朝的誕生。實際上,早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他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四處派人斬斷龍脈。後來,歷朝歷代也依次效仿。而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更是遇到了大神劉伯溫,更是要求他斬斷天下龍脈,以保大明江山永固。





於是,大神劉伯溫就帶著大軍,在全國各地觀測地形,尋找龍脈。傳說他先在無錫龍山找到一條龍脈,派人挖土掘井,斬斷了這條龍脈。隨後,他來到了甘肅蘭州皋蘭山,發現了龍脈,劍劈龍頭四處設下伏龍墩,斬斷龍脈。總之,劉伯溫不辱使命四處奔走,可謂盡心盡力,斬斷了無數的龍脈,但最後唯獨放過了長白山這條龍脈,這是為何呢

實際上,這裡有一個長久以來的秘密。按理說從秦始皇開始,歷朝歷代都在斬龍脈,早就應該將天下的龍脈斬盡殺絕才對。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就不會後來的王朝的更替。結果顯然不是這樣的,那麼真相只有一個龍脈是斬不盡的。而長白山的這天龍脈之所以被劉伯溫放過,很有可能當時這條龍脈徒有其形,而沒有氣脈,是一條死龍脈,導致劉伯溫誤認為長白山這條龍脈早就被斬斷了,從而漏掉了這條龍脈。

後來,長白山這條龍脈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逐漸有了氣脈,成為了一條活龍脈,也就成為了所謂滿人的龍興之地的說法,最後滿人崛起,取而代之。當然,今天所說的龍脈可謂玄之又玄,誰也說不清到底是真是假,大家權當聽一個樂。我認為一個王朝的興衰還是在民心,只有解決了老百姓的民生問題,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錢上學、買得起房、娶得起媳婦、看得起病、老有所依,這就是所謂的古代的“龍脈”,這樣的王朝才能長治久安,其它的都是白瞎。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說起歷史上能掐會算的風水高手,世人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到諸葛亮,袁天罡,李淳風和劉伯溫。

而這個劉伯溫可了不得,民間傳著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作為朱元璋開國元勳中一員,他不只幫助朱元璋實現了“飛龍在天”的帝王夢,還奉命斬去九十九處龍脈,讓朱家獨享太平,但他還是偷偷留下了長白山。

那麼,劉伯溫斬龍脈,為何放過了長白山呢?

第一種說法是:為子孫後代積福,故留一線生機

朱元璋這個人疑心病很嚴重,總覺得有人對他心懷不軌。一天在夢中驚醒,說有人覬覦他朱家的大明天下,寢食難安。聽說劉伯溫會斬龍脈之術,就急忙召見,下令讓劉伯溫斬斷所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龍脈,讓其洩露王氣。

於是劉伯溫帶著一行人跋山涉水,踏遍全國各地,確實發現了許多龍脈,如皋蘭山九州臺就是雙龍盤旋的地勢,但想到皇帝的命令,劉伯溫就根據典籍要領一一斬斷盤旋的兩條龍脈。

然後劉伯溫一行人繼續探尋龍脈,發現後便斬斷,直到他們走到了長白山附近。

劉伯溫驚奇的發現天空竟有八條龍相互攻擊,掐指一算,此地風水極佳,是要出帝王之兆啊!然皇帝之命不可違,如有違背自己也難逃一死。

於是經過周密設計,他成功斬斷了其中的七條,但是輪到最後一條時,他放棄了。

因為,劉伯溫能通過推算上知五百年身前事,下知五百年身後事。

而這長白山將會在二百年後出現帝王,自己的子孫也會追隨其左右,自知天命不可違,也為了給子孫積福,劉伯溫放棄斬斷最後一條龍脈。

於是兩百年後,努爾哈赤起兵建州,統一女真各部,其後代也成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後來為保存龍脈,刻意下令封存長白山。

第二種說法是:長白山龍脈特殊,八龍斬七錯漏一龍

劉伯溫發現長白山有八條龍互相鬥爭時,暗暗吃驚,此地肯定會出真龍天子。既然答應了朱元璋要為他斬斷天下龍脈,就要盡力而為。於是設計擺陣,開始斬龍。

但由於長白山的龍脈特殊,龍脈的龍眼上有一棵高大的紅杉樹,其中一條龍就藏到了長白山龍脈的龍眼裡,那棵紅杉樹將它擋了起來,劉伯溫沒有發現。

後來引申到後金部落在爭鬥,努爾哈赤的祖先被另外七個部落追殺,努爾哈赤的祖先當時藏到了那一棵高大的紅杉樹上。

這棵樹就在長白山的北面,其它七個部落的首領都被劉伯溫的斬龍劍給斬殺了。

而努爾哈赤的祖先正好藏在長白山龍脈龍眼上,所以劉伯溫沒有斬努爾哈赤的祖先,等努爾哈赤的祖先僥倖逃脫這一劫後,就把長白山當成了他的救命的神山了,守護住神山,也就有了後來崛起的大清王朝了。

有書君認為,關於劉伯溫斬龍脈放棄長白山這件事只是傳說,不過傳說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不可信也不可全不信,倘若實難區分,當作茶前飯後之餘談也罷!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一個人一旦有所成就,後世就一定會衍出種種傳說,雖然不切實際,但符合人們胃口,於是這些誇大的傳說便會家喻戶曉,為人們津津樂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對於劉伯溫,在前人的心中是很有實力的,他輔佐朱元璋,東滅張士誠,鄱陽湖大戰陳友諒,北擊元庭,在亂世之中取得天下,名滿天下之後,他的奇聞軼事便被人們口口相傳,一件事經過很多人的嘴,再加上靠這個吃飯的落魄文人加工,那就變成了傳奇故事,於是劉伯溫留下了很多奇聞。傳說他能掐會算,上知五百年,下曉五百載,燒餅歌更是人盡皆知,他也和袁天罡李淳風齊名。小史官講講劉伯溫斬龍脈的故事,順便說說他斬龍脈的奇聞軼事,不過事先聲明,傳說而已,切勿當真。

天下大定,為天子斬龍脈,卻為自己留一條。

朱元璋取得天下建立大明朝之後,一日在夢中驚醒,說是有人覬覦大明天下,想要取而代之,於是久久不能釋懷,而他聽說劉伯溫會斬龍(脈)之術,於是急忙召見,詳細告知。

於是乎,劉伯溫帶著隨從,遍訪全國,尋找龍脈並且毫不手軟的斬斷。古人迷信,一旦新的龍脈下出現天命之人,那必定有新的王朝取代現有的朝代,所以朱元璋下令斬斷龍脈,洩露王氣。劉伯溫一行踏遍全國各地,確實發現了許多龍脈,並且根據典籍要領一一斬斷。比如,在黃河之畔,劉伯溫見到皋蘭山,九州臺,就是一個龍脈所在,並且是雙龍盤旋,想到皇帝的命令,劉伯溫就設法斷了盤旋的兩條龍脈。

接下來劉伯溫一行人繼續探尋龍脈,發現後便斬斷,直到他們走到了長白山附近。這日,劉伯溫發現天空八條龍相互攻擊,於是斷定此處龍脈一片,經過周密設計,他成功斬斷了其中的七條,但是輪到最後一條時,他猶豫了。原來,劉伯溫能夠推算後世,自知天命不可違,而這二百年後的天子就出在這長白山下,自己的子孫也追隨其左右,為了給子孫積福,且不韙天命,劉伯溫放棄斬斷最後一條龍脈。於是兩百年後,努爾哈赤起兵建州,統一女真各部,其後代也成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後來為保存龍脈,刻意下令封存長白山。

另一種傳說,弓箭射到金鑾殿,才發現龍脈之事。

這種說法也有不同的兩種版本,這裡就挑一種說。傳說明代有一位大官觸犯了天威,皇帝把他貶謫到西部,他來到西部以後,找了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居住,但是這位大官並不是來享清福,而是圖謀東山再起,回京篡位。

後來大官的父親病重身亡,這時候有個道士找到他,告訴他自己身處龍脈之地,設計一番定能回京做皇帝。於是他深信不疑,經過道士的指點,他打算為父親守孝一百天,然後對著南京城射三支箭,然後就可以順利帶兵打進京城。

但是人的慾望是經不住時間的煎熬,到了九十九天的時候,他耐不住性子,於是張弓拔箭,連射三支,奇妙的是,三支箭都差點要了皇帝的命,卻都沒有要了皇帝的命,其中一支正射在金鑾殿上,皇帝大驚失色,忙令劉伯溫查看,於是劉伯溫請命率軍向西平叛。

大軍到了西部並沒有發現叛軍,但是劉伯溫在這裡發現了龍脈,不僅暗暗吃驚,自己辛苦一生才幫助皇帝統一天下,使得百姓免受其苦,這才沒幾年又有新的真龍天子就要出現,於是忙令大軍連夜挖山,斬斷龍脈。在大軍的連夜挖掘下,這裡的風水徹底凌亂,王氣洩露,再也出不了真命天子了。

不僅是劉伯溫,秦始皇也斬過龍脈。

眾所周知,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六國,開創了大一統,他自稱皇帝,但是天下統一後,秦始皇仍舊時不時地悶悶不樂,因為他聽說南方有王氣,後來經不住自我鼓動,還是命令術士帶人前往一探究竟。

術士回來後,告訴秦始皇南方確實有一地方虎踞龍盤,於是秦始皇下令斬斷龍脈,杜絕後患,為大秦萬世基業除害。術士再次帶人回到南方,先是挖斷龍脈,並且“以金鎮之”,傳說這就是金陵的由來,後來為了根除後患,又再一次挖通秦淮河,洩露金陵王氣,讓後世的梟雄難以成事。

後來隋文帝再次剷平金陵龍脈,並且徹底拆掉金陵城(也叫建鄴或者建康),奈何王氣未盡,後世依舊會有小朝廷出現在江南。

不過秦始皇的努力還是有所成效的,雖然秦朝仍舊二世而亡,但是後來建都南京的王朝,大多偏安一隅,或者多為短命。像東吳、南北朝中的南朝、南唐、南明,都是短命,而朱元璋建都南京之後,朱棣遷都北京,才有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業。

劉伯溫斬龍脈放棄長白山只是傳說,不過傳說也有一定的歷史依據,不可信也不可全不信,倘若實難區分,當作茶前飯後之餘談也罷!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我是酷愛歷史的潁州小史官,歡迎關注,一起閒談文史野趣!

祝您愉悅


無筆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為了後代子孫世代昌盛,將大部分功臣都誅殺了,以免他們威脅到大明江山。作為老朱的重要謀臣劉伯溫也備受猜忌,隨時都有被老朱加害的危險,要不是馬皇后死前力保劉伯溫,那麼劉伯溫也必然不得善終。老朱本是造反取得的天下,他害怕其它人也造反,因此命令劉伯溫去將天下龍脈全部斬斷,避免再有龍興之地。

天下龍脈皆出崑崙山,然後分出北、中、南三支龍脈:北龍脈西起崑崙山,向北延伸經祁連山——賀蘭山——陰山——大興安嶺山脈——長白山脈,又從長白山延伸至朝鮮的白頭山入海;中龍脈西起崑崙山,向東延伸經秦嶺——大別山——轉到江浙一帶入海;南龍脈西起崑崙山,經西藏——雲南——貴州,再經橫斷山脈向東而到廣東、廣西,南龍脈經過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雙從福建延伸入海,到達臺灣島後仍末到盡頭。

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龍脈,國家興則祖龍興,國家亡則祖龍死!一條龍脈分支只能保一個王朝,該王朝滅亡後這條龍脈就廢棄了。根據相關研究,各朝各代的龍脈為:夏朝龍脈在四川九龍山;周朝的龍脈在陝西岐山;秦朝的龍脈在陝西秦嶺;漢朝的龍脈在江蘇沛縣;唐朝的龍脈在甘肅隴西及山西太原;宋朝的龍脈在河南開封、洛陽;元朝的龍脈在內蒙古;明朝的龍脈在安徽鳳陽;清朝的龍脈在東北長白山。所謂斬斷龍脈就是採用人力破壞龍脈的地形地勢,讓龍脈無法形成一條龍的形狀;或者將龍脈的身首分離,讓其不能生長;或者改變水道,龍無水則無法興盛。

劉伯溫之所以沒有斬斷長白山龍脈,我認為原因如下:其一、朝代興衰更迭乃天意,天意不可違;劉伯溫雖然能幹無比,跟袁天罡一樣厲害,但是他終究是人,人不能與天鬥。其二、朱元璋殘忍好殺,陰德有損,劉伯溫不想助紂為虐;其三、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極力打壓劉伯溫,劉伯溫出於報復心理,所以順應天意沒有斬長白山龍脈。


大秦鐵鷹劍士


劉伯溫是明朝時朱元璋手下一名赫赫有名,實力雄厚的軍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簡直可比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了。



他專門為朱元璋尋龍脈,並將其破壞,因為在歷朝歷代中,龍脈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朝代的崛起,因此為保大明江山無虞,朱元璋特命劉伯溫到處尋找龍脈並大肆破壞。


然而,盡職盡責的劉伯溫最後卻放過了長白山的那條龍脈,這是為何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分析。


一、劉伯溫行至長白山時,那條龍脈並不存在。


劉伯溫也算盡心盡力為朱元璋鞍前馬後了。


他走遍大江南北,憑著淵博的地理學識,幫朱元璋尋龍脈,除龍脈。但是,除龍脈之事由來已久,並非始於元朝,但仍舊是朝代更迭屢見不鮮。


由此可見,龍脈是除之不盡的。而之所以除之不盡,是因為龍脈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形成,並非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出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地殼變遷。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劉伯溫當年尋至長白山時,龍脈並不存在,只是後來因為地殼變遷,導致龍脈的出現,所以,才沒被劉伯溫發現,這條龍脈得以存在下來。


二、長白山那條龍脈還不成氣候,因此被劉伯溫放過了。


還有一種原因是那條龍脈尚且存在,但是條死脈。何謂死脈?就是徒有龍的外表,卻無龍的氣勢。即外表像龍,卻沒有龍的威嚴霸氣。


一條真正的龍脈,是要有隨山川起伏的壯闊景象的,這才是如假包換的龍脈。


當年劉伯溫途徑長白山,見此龍脈死氣沉沉,不成氣候,料定它不會成為大明江山的隱患,因此放了它一馬。


古時皇帝為了使自己的江山穩固,無所不用其極,恨不得除盡天下龍脈,使江山牢牢掌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卻天不遂人願,哪怕能幹如劉伯溫者,都不能將龍脈除個乾淨,可見事間萬物都有它的發展規律,而這,又豈是小小人力能夠干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