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諸葛亮是河南南陽人,還是山東臨沂人?

六甲番人



諸葛亮是南陽人還是臨沂人?

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諸葛亮一生戎馬,只為匡扶漢室,拯救天下,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格,被後世譽為忠誠的典範,人臣的楷模。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其謀略才識曠古絕今,劉備也承認他得到孔明是如魚得水。諸葛亮通曉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不但能未卜先知,而且可以呼風喚雨。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還是巧奪荊州,都成為千古絕唱。然而最近對於諸葛亮的出生地頗有爭議,一者認為諸葛亮出生在河南南陽,一者認為他出生在山東臨沂。筆者認為諸葛亮出生在山東臨沂,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子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等。而徐州琅琊人剛好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三國志》為晉朝的陳壽所著,距離諸葛亮年代最近,因此後人都考察魏晉時代的人物事蹟,都以《三國志》為準。蜀中記載諸葛亮自幼喪父,跟隨其叔父諸葛玄謀生,後來一起去投靠劉表,但不幸的是在路上叔父得重病,還沒有到達荊州就去世了,因此諸葛亮帶領其地躬耕於南陽,業餘時間用來讀書做學問。因此諸葛亮是出生在山東臨沂,後來到河南南陽謀生的,因此諸葛亮的出生地就是山東臨沂。《三國志》這樣記載: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 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其次依據古代區域劃分,徐州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魏晉三國時期和現在的區域劃分是完全不一樣的,東漢末年為郡縣制,即設置州君縣三個單位,州又設有刺史或者周牧,君設置太守。大縣設置縣令,小縣只設置長。而徐州正是曹操的管轄的範圍,大致包括了江蘇省個山東省,而徐州的琅琊剛好在今山東臨沂。現在的行省制度是從元朝才開始的,由於之前依據不同地形劃分區域,很容易造成軍閥割據,而元朝又是外來民族,因此腦洞大開,直接用行省來加上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這也就讓有些人誤以為琅琊在河南。


再次出師表中也曾記載,諸葛亮看到劉備時候也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由此可見,諸葛亮只是在南陽耕種,再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是泰山君丞,只可惜諸葛亮早年喪父,生活困苦,不然諸葛亮某取一官半職的也自然不是問題。再者根據姓氏的記載,諸葛氏原本在諸縣(今山東諸城),後來遷移到陽都縣(今山東省沂南縣一帶),附近還有姓葛的,後來二者合二為一,就成了諸葛姓了。由此看來諸葛亮確實是山東臨沂人,只是後來跟隨諸葛玄到河南南陽謀生的。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出生地?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諸葛亮是山東臨沂人,這個沒有任何問題。《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陽都縣為秦朝所置,縣治在今天的山東沂南縣。今天的沂南縣磚埠鎮孫家黃疃村還有諸葛亮故居,沂南縣城也有諸葛亮公園。這個正史白紙黑字清清楚楚,沒什麼可以質疑的,諸葛亮就是山東人。

《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原來諸葛亮從小父母雙亡,跟隨叔父諸葛玄先到豫章(今南昌)。後來諸葛玄被免官,就到荊州投靠劉表,然後諸葛亮也就住在荊州了。

那為什麼今天的南陽和襄陽又在爭奪諸葛亮故居呢?起因是諸葛亮在《出師表》說了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荊州、南陽並非是今天的荊州市、南陽市,而是當時的荊州南陽郡,荊州在當時差不多算是一個省,而南陽在當時也不止今天南陽市這麼大。包括了今天襄陽市的一部分。

晉人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就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可見,諸葛亮的“躬耕地”應該是在當時的南陽鄧縣,今天的湖北襄陽地區。南陽郡治所在地宛縣(今南陽市區一帶)之前為張繡割據,後投降曹操。而劉表所在地正是今天襄陽,諸葛亮在襄陽躬耕當然也是合情合理的。


林屋公子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沂南縣古稱陽都,是諸葛亮的誕生地。1833年前,這位被世人尊為“賢相”、“智聖”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就誕生在陽都故城——今天的沂南縣磚埠鎮。在齊魯文化的薰陶中,諸葛亮在陽都度過了他的童年時代,14歲時,隨叔父諸葛玄南下客居異鄉,27歲走上政治舞臺,三分天下,鞠躬盡瘁。千百年來,歷代官員把他視為學習的楷模,平民百姓把他尊為智慧的化身。



按照上文所述,諸葛亮是出生在山東,成長在山東,因父母去世,後隨叔父遠走他鄉。應該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並且沂南有諸葛亮故居,諸葛亮公園,諸葛亮文化節



關於諸葛亮的爭論主要集中於南陽市與襄陽市關於諸葛亮隱居地之爭。

襄陽官方堅持其境內的“古隆中”,才是諸葛亮躬耕地。


2016年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將在南陽臥龍崗舉辦



南陽當地此前多次公開表態稱,這裡是諸葛亮出山前的隱居地。 河南南陽的這一高調宣傳,引起了鄰居湖北襄陽的不滿。襄陽市委宣傳部公開表態,對南陽舉辦諸葛亮紀念活動的正當性提出質疑。

在百度百科中,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位於今湖北襄陽)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關於南陽方面宣稱,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晉人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就說,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可見,諸葛亮的躬耕地。應該是在當時的南陽鄧縣,今天的湖北襄陽地區。南陽郡治所在地宛縣(今南陽市區一帶)之前為張割據,後投降曹操。

三國時期的南陽其實也並非今天的南陽,它比今天的南陽要大很多,當時南陽為南陽郡,並且包括今天襄陽的一大部分。

南陽方面與襄陽方面最後能夠共同合作,共同開發。不要不精力放在打口水賬上面。

諸葛亮一生成績卓著,後人為紀念他修建了武侯祠






中學物理大師


這個問題不想回答,但是六甲邀請的,就勉強回答一下吧!諸葛亮是琅琊人(經過學者認證,說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雖然臨沂古稱琅琊。但我們現在的行省制是起源於元朝的。所有的格局劃分與原來漢代的州、郡、縣三級制的轄區已經完全變了。原來是按照地理形貌、人情風俗的原則劃分的。



但這個劃分法有個弊端,就是容易造成地方割據!直到蒙古人開始統治中原後,腦洞大開,設立行省制,每個行省下分為路、府、州、縣!把不同風貌地形民風民俗的切割捆綁到一個行省下。譬如現在的江蘇,蘇南像上海、浙江,蘇中像安徽,蘇北像山東。而原來漢朝比如說揚州,它的轄地是南北包括浙江、上海全境,以及蘇南。東西包括東到海邊,西到安徽。



諸葛亮得家鄉琅琊,大致範圍應該在山東臨沂,但現在臨沂市是個地級市,轄區與東漢末年也不盡相同。所以,諸葛亮未必就是臨沂人,弄不好還是徐州人。到這個臨沂人民肯定是不答應的!

但諸葛亮少年時跟著叔父避禍荊州,躬耕南陽了。這個南陽專家都說了河南南陽,地方政府也認證了,還搞出了臥龍崗。但是沒人會刻意告訴你,以前河南南陽在元以前叫宛城。而湖北的襄陽曾經管轄過南陽,而現在襄陽變成了襄樊。襄陽城西二十里處那裡曾經有個叫隆中的地方。反正這兩個地方不是很遠,可能諸葛亮曾經生活在某處。


炒米視角


諸葛亮的家族是生活在東漢徐州琅琊國陽都縣,按譚其驤《歷史地圖冊》所標註,換成今天的地名就是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以南,汶河和沂河交匯處。

【諸葛亮就是出生在這裡。】

諸葛亮的家族先祖是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到了諸葛亮父親諸葛珪這一代,諸葛珪還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珪逝世後,留下三個兒子:瑾、亮、均。

在曹操討伐徐州之時,諸葛瑾為了避難,和殷模等本地人一同到江東避難,諸葛亮和諸葛均兩人則跟叔父諸葛玄去揚州投奔袁術。

後來,諸葛玄逝世,諸葛亮和諸葛均兄弟二人就去投奔了荊州劉表,隱居在南陽鄧縣。

【諸葛亮隱居在東漢南陽郡鄧縣隆中】

《漢晉春秋》:(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 古人論籍貫,當然以家族為重,所以諸葛亮和兄長諸葛瑾的傳記,都是記作“琅邪陽都人也”。

同樣的案例還有馬超。

馬超的祖籍在司隸右扶風茂陵縣,祖先是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馬援的子嗣傳到桓靈時期,有馬融最為有名。漢末大儒盧植、鄭玄都是馬融的門徒。

但是馬超的爺爺馬子碩就混的很差,在涼州做官,丟了官之後沒臉回老家,就在涼州隴西郡娶了羌女為妻,生了馬騰。

早些年家裡貧窮,馬騰還靠上山砍柴謀生,最後因為參加政府軍,做了軍官。

到馬超一代時,馬騰已經成為涼州軍閥,在李傕、曹操掌控朝廷之時,馬騰都封候拜將,返回故鄉右扶風茂陵縣了,可以說是替父親掙回了面子。

所以,陳壽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錄馬超的籍貫時,仍然是寫作“扶風茂陵人也”,而不會因為他爺爺、父親在涼州隴西郡居住過,改寫成“涼州隴西人”。


潯陽鹹魚


說這個問題前先說說我自己吧,我出生在山東臨沂,在南京上大學,定居南京。

現在說諸葛亮:出生在山東臨沂,在臨沂上學,後來隱居隆中,邊工作邊求學。再後來找了個好工作,開始在各地跑。

不知道題主為何會有關於諸葛亮出生地的疑問,其實對於諸葛亮的出生地,無論歷史記載還是民間研究都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他的躬耕地。

諸葛亮是個官二代,漢靈帝年間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一個官吏人家。琅琊陽都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沂南縣,這裡是我的老家,在沂南縣城不僅有諸葛亮廣場還有諸葛亮雕像、諸葛亮城、諸葛亮紀念館、漢街、漢墓等景點,以漢歷史文化為主。同時,沂南縣也是書法家顏真卿的祖居地。

《三國志 諸葛亮傳》寫的很清楚,“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諸葛家在琅琊也算是望族,家族裡不少人在外為官,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是泰山郡丞,差不多相當於今天泰安市副市長。但是沒有帶妻兒赴任,諸葛亮兄妹生活在老家陽都縣。

在諸葛亮8歲時,父親病逝於泰山,叔叔諸葛玄當時是劉表的手下,他請假回家先去泰山安葬了諸葛珪,然後又回老家探望侄子侄女。當時正逢曹操出兵攻打徐州琅琊一帶,諸葛玄就把年幼的諸葛亮兄妹帶上,準備接到自己那裡去撫養長大。

哪知道,就因為他請了會假,原本留給他的南昌市委書記兼市長(豫章太守)一職被別人取代了,諸葛玄只得帶著諸葛亮兄妹去荊州投靠劉表。但是還沒到荊州呢,走到南陽郡諸葛玄就病的不行了,雖然當時有醫聖張仲景作為諸葛家的家庭醫生貼身照顧,諸葛玄還是死了。

諸葛玄死了,諸葛亮不願意投靠劉表,就帶著弟弟妹妹在南陽郡找地方隱居下來,這就是躬耕於南陽的來歷。一直到27歲,才被劉備聘請出山,成了劉備集團的總經理。

至於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因為歷史變遷,現在頗有爭議,主要是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之爭。這個在本次回答中不作評論。

當了劉備集團總經理後,諸葛亮去過的地方就多了,這裡不一一細數。最後,他的生命終結於陝西五丈原,在今天陝西寶雞境內。

以上就是諸葛亮一生的生活軌跡,諸葛亮是山東沂南人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書中說是山東沂水人,這是因為沂南縣是建國後從沂水縣分立出來的。)


南京老張


諸葛亮是山東臨沂人,位置在現在的臨沂沂南縣。其實瞭解歷史後你會發現,對於諸葛亮後來的成長曆史中,有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有爭議的,比如躬耕於南陽的南陽。但是對於出生于山東臨沂,這一說法是沒有異議的。

其實諸葛亮雖然出生於琅琊國陽都縣(今天的臨沂沂南磚埠鄉),但是很早就跟隨叔父外出了,也就有了後來的成就。題主對諸葛亮“河南南陽”的說法,其實是受了出師表的影響。在這部家喻戶曉的著作中,諸葛亮自述起身世,就是從“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說起的,以至於很多人以為諸葛亮是南陽人,不過對於這裡的南陽到底在哪,因為行政區劃變化的原因,學術上還有爭議。諸葛亮本來是山東人,為何卻跑到南陽去耕地了?

其實只是因為他父母雙亡,沒有去處,所以跟著叔父開始了流浪生活。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去世。

還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諸葛亮是山東人,那就是諸葛這個姓的來源,據記載,諸葛亮家族本來姓葛,原來在諸城枳溝鎮居住,從諸城遷到陽都後,因為區別於原來的葛姓,所以前面加了諸字,成了複姓。其次,山東沂南其實緊挨著沂水,原來其實區劃上屬於沂水,所以有說諸葛亮屬於沂水縣的,沂南縣曾經一度計劃改名陽都縣,現在縣城還有陽都商城,諸葛亮公園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遊玩。


齊魯壹點


問:諸葛亮是河南南陽人,還是山東臨沂人?

先不說諸葛亮是哪裡人,無可爭議的是劉備三顧茅廬在隆中把諸葛亮請了出來,做了他的軍師,成就了諸葛亮永垂不朽的英名,這人怕出名豬怕壯,名氣一大,攀親戚的都來了,除了諸葛亮是哪人有爭議,連隆中這地方,到底是在湖北襄陽的西郊,還是在河南南陽的南郊都說法不一,不管怎麼說,諸葛亮這個人不可否認其存在,其絕頂聰明恐也沒有疑議。

諸葛亮絕對與河南南陽有關係,是那裡的山水養育了他,他從小與叔父就躬耕在那,但這隻能說他在那裡成了人。經專家們考證歷史,認定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陽都,即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生於公元181年,病故於公元234年,病逝的地方為五丈原,即今陝西省寶雞岐山境內。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諸葛武候,他所策劃的草船借箭與空城計等計謀成了有口皆碑的千古美談,只是他這條龍怎麼都沒調教好一條蟲,雖然人們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肯定他,但他所效忠的蜀國,卻在三國中最先一個蓋棺定論,不得不讓人感嘆,事業要不衰,永久興旺,確實得後繼有人。

諸葛亮出生雖已確定是山東臨沂,但山東臨沂經濟在山東僅在菏澤之上,聰明蓋世的諸葛先生還得多保佑一下你故地的父老鄉親。


楚人一丁


無論戲曲,評書,相聲,小說,文學作品及影視劇中的諸葛亮都與南陽有密切關係,社會上有好多人認為“南陽諸葛亮”,諸葛亮是南陽人是河南人,其實這是錯覺。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瑯琊陽郡人(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在文學,音樂繪畫,創造發明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諸葛亮出生於瑯琊郡陽都縣一個官吏家裡,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任司隸校尉,父諸葛珪在東漢時任泰山郡丞,三歲時母親章氏病故,八歲父去世,後與弟諸葛均隨叔父諸葛玄赴任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不久為朝廷所派的朱皓頂替,後隨叔父投奔荊州劉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叔父病故,便在南陽隆中隱居耕種,平日好吟唱《梁父吟》以管樂自比,被時人貽笑所不屑。

諸葛亮在繪畫方面頗具造詣,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還在《論畫》記述了當時收藏及銷售情況

,己是當時的珍品國寶。

孔明的音樂成就非常之高,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梁父吟,……宅西臨山水,孔明常登山鼓瑟《梁父吟》。《中興書目》載;《琴經》一卷記述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輿地志》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音甚清越。傳為武侯所遺,孔明長於聲樂吟唱,長於器樂撫琴鼓瑟。

孔明在文學詩歌方面有前後《出師表》,發明創造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等許多東西。歷代對諸葛亮的評論非常高,當之無愧。





厚土高天識君


諸葛亮當然是山東臨沂人,因為《三國志》明確記載,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另外題主的說法是有問題的,各地,比如襄陽與南陽是在討論諸葛亮的躬耕地。

至於這個問題,網上的討論的比較多,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另外還諸葛亮在益州成都當丞相,最後病逝於五丈原(陝西寶雞),葬於漢中定軍山(今陝西漢中勉縣)。各地紀念的是諸葛亮的某一段生活的時期。


諸葛亮的先祖是諸葛豐,也是琅琊陽都人,在西漢時期的漢元帝時當過司隸校尉,諸葛氏在琅琊郡是名門望族,另外曹魏的諸葛誕也是琅琊陽都人,據說是諸葛亮的族弟。諸葛亮的父親叫諸葛珪,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擔任泰山郡丞。

郡丞是郡太守的副職,諸葛亮與劉備有一點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是早年喪父,劉備有族叔劉元起資助他上學,而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就跟著他的叔叔諸葛玄生活,而他的哥哥諸葛瑾四處遊學,後來投奔了東吳的孫權,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和諸葛瑾分仕兩主的原因了。

袁術任命諸葛玄為揚州豫章太守,諸葛玄就帶著諸葛兩兄弟離開徐州,到豫章郡去上任,但是朝廷任命朱皓為新的豫章太守取代了諸葛玄,諸葛玄沒辦法,好在他與荊州牧劉表是故交,所以就繼續帶著諸葛兩兄弟去投奔了劉表。

而諸葛亮就在荊州隱居了起來,至於諸葛亮是躬耕於臥龍崗,還是躬耕於隆中,眾說紛紜了。後來諸葛亮玄也去世了,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襄陽的望族蒯氏的蒯祺,他的二姐嫁給了襄陽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也就是龐統的堂哥。

而諸葛亮自己娶襄陽黃承彥的醜女兒黃氏,民間一般叫她黃月英。黃月英的姨父是劉表,姨母是蔡夫人,舅舅是蔡瑁。建安十二年,經過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終於出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