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助英魂歸故里 今日頭條攜手陝西三原縣烈士陵園共尋烈士後人


三原縣烈士陵園紀念碑   近日,今日頭條與陝西省三原縣民政局合作,為安葬在“三原縣烈士陵園“的部分烈士尋找後代親人。據瞭解,這是由今日頭條“頭條尋人”平臺發起的“尋找革命烈士後人”項目的又一次重要延展。據三原縣雙擁辦專職副主任崔蔚介紹,需要尋找後代親人的烈士共有28位,於2013年由“西郊烈士陵園”遷葬到“三原縣烈士陵園”。這些烈士都是部隊醫院的傷員,不治犧牲後,由醫院葬在了三原。遷葬後,崔蔚通過多種途徑試圖找到烈士的親屬,但一直沒有任何音訊,她“希望能夠通過今日頭條的科技手段,幫助烈士找到親人和後代”。   遷葬烈士無家祭多方尋親無音訊   2013年,三原縣民政局響應國家號召,將三原縣散葬烈士集中安葬。三原縣雙擁辦專職副主任崔蔚回憶說,當時從西郊陵園遷葬過來的傷員烈士共有57位,墓碑很矮,都是由“陝西軍區醫院”和“西北軍區第十二陸軍醫院”豎立。立碑時間均為1952年。烈士的墳墓裡除了烈士遺骨,還有烈士隨身攜帶的鋼筆、茶缸等物品。

遷葬時烈士原墓碑

遷葬時烈士隨身遺物   遺憾的是,墓碑上能夠看到姓名和籍貫地的烈士只有28位,剩餘的烈士就成了無名烈士。   根據墓碑上的線索,崔蔚協調武裝部向“陝西軍區醫院”核實資料和尋訪瞭解情況的當事人。但因為年代久遠,部隊醫院人事變動,沒有查到關於這批烈士的任何信息。崔蔚還曾經用朋友圈傳播的方式,希望找到這批烈士家人的線索,但也沒有任何消息。   三原縣烈士陵園安葬著渭北革命根據地創建時期和不同歷史時期犧牲在三原的烈士以及三原籍的烈士,共320餘人。1931年7月,在以武字區、心字區為中心區域的三原、富平、耀縣、涇陽、高陵、淳化等縣的交界地區建立了紅色政權,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渭北革命根據地。當時渭北革命根據地的黨政軍群領導機關大多設立在三原武字區。


渭北革命根據地烈士紀念碑   陵園裡一排排的墓碑上鐫刻著三原、富平、耀縣、淳化等地烈士的英名。三原縣民政局對烈士的資料和烈屬情況作過細緻的核實工作,因此,每逢清明等祭奠節日,大部分烈士的親屬都會來到陵園悼念家人。而這批從西郊烈士陵園遷葬的傷員烈士卻一直沒有家人祭奠。

三原縣烈士陵園整齊的烈士墓碑   “雖然每年清明節和國家公祭活動,我們都會舉行儀式悼念烈士,但是其他烈士都有家人來看望,這批烈士沒有,我們還是想幫他們找家人。”崔蔚說。   科技助力為烈士尋親提高成功幾率   這已經是三原縣民政局為這批烈士尋找後人的第5年,烈士安靜的長眠在陵園裡,等待著家人的到來。崔蔚希望,通過今日頭條把尋找烈士後人的消息發到烈士的家鄉去。

遷葬到三原縣烈士陵園的汪龍全烈士墓,需要尋找家人的烈士共28位   為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今日頭條致力於用科技依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今日頭條App在革命先烈戶籍地彈窗尋親信息,同時根據尋親啟事,按照地理位置優先推薦給革命先烈戶籍所在城市的本地人。經過今日頭條工作人員梳理,這28位烈士的籍貫分佈在陝西、甘肅、河南、貴州、山西、湖北、四川、河北8個省份,今日頭條將陸續把尋找烈士後人的消息發佈到烈士的家鄉。   “採取這樣的尋親方式,是希望藉助今日頭條的平臺、技術和龐大的用戶基礎,爭取提升找到革命先烈親人的幾率。”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表示。   自2018年6月25日,“尋找革命烈士後人”計劃試運行開始,7月29日,今日頭條“頭條尋人”平臺正式啟動“紅色血脈——尋找革命烈士後人”計劃,並聯合17家媒體機構,發起“尋找革命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就信息發佈、核實比對等環節形成協作效應。截至 9月 3日,“頭條尋人”平臺已經成功尋訪到46位革命烈士後人。   烈士紀念日將近,“找到烈士親人以後,我們想邀請烈士後人到三原縣烈士陵園祭奠親人,並參加9月30日的國家公祭日活動”,三原縣雙擁辦專職副主任崔蔚說。   今日頭條“頭條尋人”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中來。如有革命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或希望共同參與尋找革命烈士後人的媒體,歡迎聯繫頭條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